語文教科書中的側面描寫解析論文

時間:2022-12-20 03:24:00

導語:語文教科書中的側面描寫解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科書中的側面描寫解析論文

側面描寫是作家在寫作時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描法中的一種。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對象不做正面描繪,而從對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側面描寫是作家在寫作時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描法中的一種。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對象不做正面描繪,而從對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科書中的側面描寫談幾點看法。

一、側面描寫可以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課本詩篇《陌上桑》別出心裁,運用側面描寫寫了美女羅敷。詩中先運用了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對羅敷進行正面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這里著力描寫羅敷發型的美觀,耳環的珍貴,衣著的華麗。我們會想到接下來應寫美人的具體容貌。但出乎意料,作者卻通過他人的反應來寫羅敷的美:“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這都是羅敷的“美”惹的禍。羅敷到底有多美?這種側面描寫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是一種相信讀者、尊重讀者的藝術修養。如,你可以把羅敷想象成是西施的化身,也可以把她想象成似貂蟬般的美麗,無論想象她有多美,都不為過。在這里,側面描寫因激活了人們的想象力,從而收到了“攬之若無,思之若有”的藝術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贊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

二、側面描寫能渲染氣氛,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鋪墊

魯迅的小說《孔乙己》采用了第一人稱,以小伙計的所見所聞為中心進行結構布局,“我”作為咸亨酒店的小伙計,親眼見了孔乙己來酒店時的外貌、動作、神態,親耳聽到了孔乙己的語言,但關于孔乙己的身世,及孔乙己被打斷腿的情節,小伙計則無從親眼見到,只能通過側面描寫,巧妙地借他人之口介紹出來,如打斷腿一段:

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么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說,“哦!”“他總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暈,竟偷到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后來怎么樣?”“怎么樣?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來呢?”“后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在這里,酒客的這段對話是側面描寫,冷漠的語調,漠不關心的態度,顯示出人情的冷酷,同時也為孔乙己走向死亡的最后一次出場營造出陰冷的氛圍,使孔乙己的遭遇更加悲慘。

三、側面描寫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如阿城的小說《棋王》,成功地塑造了王一生這個喜歡下棋的知識青年形象。王一生在以一敵九的象棋大賽中,展示了自己“棋王”的身手、棋道、棋藝,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為他自己,也為他的母親爭了光。文中用很多篇幅寫了“我”的心理活動,觀眾的表現以及地區冠軍的語言,這都屬于側面描寫。如寫地區冠軍千呼萬喚始出來,飄飄然一副仙風道骨,老者主動請和,更顯出王一生的不凡。通過腳卵和地區冠軍的語言描寫,表現了王一生超凡的棋藝,腳卵的評價八個字:“九局連環,車輪大戰。”很具行家眼力。地區冠軍的評價是對王一生棋藝的全面總結:“匯道禪于一爐,神機妙算,先聲有勢,后發制人,遣龍治水,氣貫陰陽。”這一番評論,把王一生的棋藝推上了高峰。冠軍的評價的分量不僅僅在于他是行家,同時也在于他是對手,對手直言稱頌,更顯出心服口服,也從側面烘托了王一生的棋藝高超。公務員之家

又如《大鐵棰傳》中,以星夜決斗這一部分寫得最為精彩。寫環境: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數聲觱篥,突出了決斗的肅殺氣氛。寫來者之多,武器之盛,步騎環集,聲勢浩大,越發襯出“大鐵棰”的勇敢。而那個“工技擊”,有虛名,挺自負的宋將軍,在一旁看著看著,竟嚇得不敢喘大氣兒,兩腿哆嗦發抖幾乎要跌下來。這一描寫更從側面襯托了“大鐵棰”的勇猛過人。文中的側面描寫就把“大鐵棰”過人的神力,高強的武藝,豪邁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側面描寫的藝術魅力還不止這些。除了上述作品,它還有許多成功的典范,值得我們用心揣摩、學習和借鑒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講的就是側面描法的妙用。好的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在今后的寫作實踐中,我們要指導學生積極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做到正側結合,虛實相生,使描寫由單一變得豐富,由呆板變得生動,使筆下的人物更加豐滿,來全面提高作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