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信息傳遞教學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21 10:08:00

導語:思想政治信息傳遞教學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信息傳遞教學透析論文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具有雙向性。以知識為主的理性內容和以教師及學生的人格、情感、價值觀等為主構成的非理性內容構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容納在某種形式即所謂的媒介之中。正常而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既依賴傳遞渠道的暢通,同時也有賴于課后反債信息渠道對整個活動系統的調整。只有正確地選擇傳遞渠道,恰如其分地運用傳遞謀介,才能卓有成效地傳遞教學信息,教學工作才有可能跨上新的臺階。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煊息傳遞信息反饋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既是一種多因素的復雜的教育心理過程系統,也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系統,它是由教師及其“教”的行為、學生及其“學”的行為以及教學中的各種社會政治信息(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所構成的復雜的政治教學信息溝通系統。在這一活動系統中,我們既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師及其“教”的行為,更不能孤立地分析學生及其“學”的行為,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二者和諧的互動。

一、商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的雙向性

控制論的原理告訴我們,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多層次系統網,其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者、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接受者和需要溝通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是這一系統網中的幾個主要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貫穿于教學過程之始終。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溝通系統不是簡單的單向溝通,而是教師和學生間雙向的循環溝通。

1.教師聞道在先,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占有者,溝通的主要信息,大部分都要先經過教師的編碼處理,并以恰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才有可能被學生所接納。因此,教師對教材編碼處理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接受的效果。教師選擇和安排著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溝通媒介(知識的呈現方式)以及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溝通渠道(師生人際互動方式),并且通過接受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著整個系統的運轉,使之向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教師的人格、價值觀、情感、思維方式以及對學生的評價與期望,作為一種動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也影響著學生對信息接受的效果。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出教師在政治教學信息溝通系統中的主導作用。

2.在政治教學信息溝通系統中,雖然學生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但這種接受不是被動的,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認知加工過程。當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和渠道傳遞給學生時,信息能否被有效地接受,往往取決于學生當時的自主活動狀態(1)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學習中,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水平和認識需要,教師在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選擇和編碼的處理上,必須適應學生當時的認識水平,滿足學生的認識需要。如果信息在復雜性和量上高于或低于學生的認識水平,就很難被學生所接受,就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難以被學生所接受。(2)在教學中,學生無論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輸人,還是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編碼,都帶有自覺或不自覺的選擇性,對于教師所傳授的信息,他們不可能完全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說,教師所傳授的信息不等于學生所接受的信息,學生總是要對所接受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重新進行分析加工,從而納人自己的知識結構。(3)從學生認知加工過程本身來說,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與者,是積極主動地進行認知活動的主體,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只有在學生主動的自主活動基礎上,才能真正被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價值系統。(4)在信息溝通中,學生總會對教師產生一定的態度,而學生對教師的態度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接受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是一個由信息輸出和信息反饋所組成的過程。由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溝通系統中,教師和學生分別是相對獨立的兩個子系統,因而雙方都既是信息的發出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既有主動的一面,又有被動的一面.構成動態的雙向交流的整體系統。

二、課堂思想政治信息傳遞的教學媒介

比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等知識為主,包括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等學科的性知識內容和以教師及學生的人格、情感、價值觀等為主溝成的非理性內容構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容納在某種形式即所謂的媒介之中,教學媒介是對所傳遞或反饋信息的最適當最有效的一種文字、符號或行為的刺激物。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系統中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情景構成信息的傳遞媒介。教學中各種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信息,正是在這一系統中借助各種教學媒介實現溝通的。

1,營造快樂幽默的課堂。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接受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是較為困難的,因為許多知識枯燥和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一種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信息。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它在傳遞教學信息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到學高中思想政治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教師平時可以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有趣故事,或平時閱讀中見到的幽默故事講給學生聽,和他們一起分享,還可以讓學生表演一些滑稽可笑的課堂故事或短劇。教師平時應當注意培養自己幽默、樂觀的生活觀。“教育的確重要,卻無須板著臉孔待它”。

2.掌握聽的技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過程中,“聽”貫穿始終,學生聽教師的講授,接受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教師聽學生反映、回答問題,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聽的技巧直接影響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連續傳達效應”。例如,講《矛盾的對立統一》時,可以讓學生朗讀艾青的《光的贊美》詩,當學生讀到;“我們從千萬次蒙蔽中覺醒/我們從千萬次愚弄中學到了聰明/統一中有矛盾/前進中有逆轉/運動中有阻力”時,教師可以即時強調詩中所蘊涵的深刻哲理。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日常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中,聽占所有交流過程中80%可以說,聽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技巧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技巧??梢?,在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中聽的技巧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

3.引導學生在教學中勤活動,特別要形成師生間的雙邊活動,以此來擴大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量。我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展開充分、自主的討論,使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在討論中溝通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我們還采用小組教學的模式,把學習任務分解到各個小組,教師則在各小組之間進行指導,從而擴大了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量。思想政治教師按教學要求編排合適的活動形式,如二人一組的PairWork,三、五人一組的Discussion,十人左右一組的FastResponse等。除了臨時指定的各種小組外,每班按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了固定的活動小組,由學習優秀學生任小組長,組織學習活動,及時反饋學生接受的思想政治信息。例如,我在講《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時,讓學生擔當招聘者和應聘者,使他們在模擬的招聘活動中了解企業經營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然后再讓他們集體討論,在討論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課的基本知識。

4.師生角色互易。讓學生和教師互換角色,引導學生擔當小老師,這是反饋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就教材中的某個內容或問題,讓學生嘗試著上講臺講授,其他學生則可以向講課的“老師”進行質疑。由于學生們的講解方法、選取的角度各有不同,因此,他們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相互論證,能逐步理清思路,不確定的得以確定,錯誤的認識得以糾正。例如,我在講(環境問題及其危害)時,先讓學生采集被污染的水樣,拍攝被污染的場景,收集污染的資料及其所引起的后果,然后,從中選出寫的比較好的幾位學生讓他們上臺講解。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我巧妙地把學生平時在環境方面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提出來,請學生們進行討論,把講臺變成“小小論壇”。在這種師生角色互換的活動中,不僅學生從中獲得了真知,我也從學生的活動中掌握了許多新信息。5.改變座位排列方式,營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反饋的空間。傳統的“秧田式”的課桌排列,雖然有利于教師的課堂管理,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多渠道、立體化的傳遞和反饋。為了方便信息的傳遞,我們經常把課桌排列為“圓形”、“弧形”、“扇形”等方式。實踐表明,課桌排列方式的改變,方便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學信息的傳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效率。

6.縮小“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差(InformationGap)"。學生在實現社會化的過程中,對現實社會中發生的許多事件有著本能的好奇心和滿足這一心理的渴望。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把思想政治教材中基本知識信息的傳遞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結合起來,在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的基礎上,使他們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在傳遞和交流活動中總結發現并掌握運用規律,從而達到發展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講(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時,首先讓學生思考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會發生劇變,以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好奇心理,然后,引用杜牧《阿房宮賦》提出的“滅六國者,六國也”說明滅亡六國的是六國本身,而非秦國,同樣的道理,蘇東劇變的內因也在蘇東各國內部。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世界上任何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不是由其內部的原因引起的,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形成“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的論斷。

7.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活動。實驗表明.學習思維主要屬經驗型,在進行邏輯思維時,需要具體的形象、感性的材料等感性經驗的支持。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通過五官吸取知識的瓦例是:視覺80%、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0%,通過視聽獲取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高達90%。例如我在講《和平與發展的關系》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富裕的美國、饑餓的非洲、戰爭中的伊拉克等畫面,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解決好人類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這兩大難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高效地利用人體的視聽感官進行教學一直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探討的課題,實踐表明多媒體教學從心理上、生理上能更充分地挖潛人的潛能,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以來,給我感受深刻的是不僅打破了課堂教學中信息傳遞手段單一的弊端,而且擴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了學生的認知內化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教師與教師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信息傳遞過程,是一種組織機構內部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教學信息傳遞過程。教師的教學信息處理系統重在實現著對整個教學系統的“組織”、“導向”、“監控”等,體現了治息溝通中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信息處理系統是教學在實現對各種社會政治信息能動、積極的“內化”任務,體現了信息溝通中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信息傳遞,就是為了促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和信息的相互交往。愛默生曾說過:“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崩纾n堂上學生時不時無目的地向頂棚或室之一隅斜視,目光呆滯,那表明他們心猿意馬。飛眼左右,低語暗議,則表明他們發現了破綻或老師講錯了。眼里迸發歡樂的閃光,表明茅塞頓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按計劃組織教學,那么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得當,教學方法、手段是否可教學效果的好壞,都可以通過課堂氣氛、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及信息掌握情況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得以及時反饋,教師則根據反饋信息的情況,總結經驗,改進教學。

三、課后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渠道

要使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從傳遞者傳向接受者必須經過一個渠道,即傳遞渠道或反饋渠道,正常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遞,既依賴傳遞渠道的暢通,同時也有賴于課后反饋信息渠道對整個活動系統的調整。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來促進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遞,除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學生座談會。定期召集部分學生,就有關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發表看法,通過這個途徑,教師就可直接獲取第一手思想政治教學信息資料。

2.學生干部座談會。由教師組織部分學生干部召開座談會,通過學生干部的反映,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廣泛搜集對教師和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公務員之家

3,教學經驗交流會。通過組織教師和學生談在教與學方面的經驗體會,以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信息的相互溝通和傳遞。

4.思想政治知識測驗。教師通過一段時間教學,對學生進行評定,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5.成立教改建議小組。該組由教師牽頭,學生干部、學生組成,其目的是通過教改建議小組廣泛搜集和提供學生對教學改革的建議。

6.設置教學意見箱。該意見箱面向學生,主要搜集采自各種學生對教師、教學和改革的意見與建議,了解學生的需求。

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他們既是信息的發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師把選擇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進行編碼,通過一定的教學媒介,傳導給學生,并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則把所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進行編碼,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各種行為表現,又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學的反饋信息傳向教師,教師根據所接收到的學生的反饋信息,既可以進一步組織調整后繼的溝通活動,又可以在這基礎上形成對學生的評價和期望,再對學生做出新的信息傳遞,通過不同形式的媒介傳給學生,學生再根據教師對他的評價和期望自覺和不自覺地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活動,長此以往,循環往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由此可見,在教學系統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流動是雙向的,沒有這種雙向的往返流動,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學系統產生。只要我們正確地選擇傳遞的渠道,恰如其分地運用傳遞的媒介,我們的傳遞就會有成效,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跨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