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28 04:00:00

導語: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透析論文

論文摘要:朗讀是中學文言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朗讀訓練,重視范讀和領讀,傳授朗讀的具體方法,介紹課文背景材料,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

論文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朗讀訓練范讀和領讀朗讀方法

朗讀是在認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將書面語轉化為準確而連貫的有聲語言的活動。它是一種眼、口、耳并用的語言活動,也是中學文言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是,現今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課堂上聽不到(或很少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使整個課堂看起來精彩動人,其實效果甚微。教師只注重文本的分析,一句一句地往死里分析,學生一節一節把書本和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把一篇篇精美的古代名作弄得支離破碎,弄得像老學究的訓話課。沒有了原聲朗讀的語文課是永遠形象不起來的,沒有了原聲朗讀的文言課只能是枯燥乏味令人生厭的。俗話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因此,還語文課堂一片瑯瑯的書聲,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朗讀訓練,努力提高朗讀訓練的效果。

一、重視范讀和領讀

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初中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每篇文言文時都要堅持范讀,目的在于影響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并以此為手段,幫助學生深人體會課文的情感意蘊,增強教學效果。有不少教師常擔心自己讀音不準而不敢自己范讀,而拿個錄音機放放了事。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識。因為朗讀對學生的感染除了文字和聲音外,還有很大部分來自于體態語言—朗讀者豐富生動的表情。教師在朗讀時全身心的情感投人,“沉郁處還它個沉郁,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感染作用。而且,教師搖頭晃腦如癡如醉的誦讀,有利于培養學生敢于和樂于高聲而有感情地朗讀的風氣和習慣。教師只有自己首先讀得好,才能激發學生喜歡讀文言文,讓他們感覺到“原來文言文的朗讀這么有趣!”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或是錄音范讀學生跟讀,這樣讓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和大概的意思。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所以有些句子需要一句一句教,必要時劃分節線、斷句等。如《學弈》:為/是其智/弗若與?學生在準確的反復跟讀中會逐漸形成文言文的語感,解決“讀準”的問題。當然,如果教師本身的朗讀基礎實在不好,那也可以利用現代化手段(如音頻視頻)等進行示范朗讀。

領讀也很重要,與現代文相比,文言文的語調語感相對難把握。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領讀。對于高年級學生,一般不需要全篇領讀,但在文章關鍵處朗讀難點處,教師還是需要重點范讀并領讀。

二、傳授朗讀的具體方法

朗讀,要做到準確、清晰,并能聲情并茂,使聽者感染到“聲聲人耳,心心相應”,使讀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領神會”,因此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朗讀的具體方法,使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因為恰當地運用語言技術,能恰到好處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增強朗讀的效果。

就朗讀訓練的質量要求看,可以分三個層次。初級層次是正確的朗讀:做到讀音正確,停頓適當,不錯不漏。這是朗讀的最基本的要求。朗讀的進一步要求是流暢的朗讀:正確地把握語調(抑、揚、頓、挫)、語氣(輕、重、緩、急),連貫地讀下來。朗讀高標準的要求是傳神的朗讀:熟練地運用讀音和表情,表達出文章的風格神采。教師要按照學生原有的朗讀基礎開展訓練,逐步提高他們的朗讀層次。

朗讀主要是通過重音、停頓、語調等傳達的,所以教師在朗讀訓練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朗讀的重音。輕重音是由音強、音長決定的。氣流量大,用力,發音時間長,音則重。反之則短。重音顯得剛強,常用來表達堅定、果敢、豪邁、莊重的思想感情。

2.朗讀的停頓。朗讀的停頓指的是朗讀語流中聲音的停頓。這是根據生理的需要與表達意義的需要而作的間歇、休止。適當的停頓對朗讀者來說,可以適當地換氣、恰當地控制語速、更好地表達感情。朗讀的停頓,通常分為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結構停頓三種類型。

就朗讀而言,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是有規律可循的。這里結合課文談談文言文朗讀停頓中應注意的幾種情況。一是句首發語詞、關聯詞語后面要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起強調語氣或領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二是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三是根據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四是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五是對文言文中的國名、年號、官職、史實、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讀。六是詩句節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停頓。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涉及到文字、詞義、語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

3.朗讀的語調。所謂語調,是指整個句子的音高變化,語調有平直調、揚上調、曲折調、降抑調四種基本類型。平直調,全句語勢平直舒緩,音節拖長拉平,用來表示莊重、嚴肅等語氣,常用于敘述、說明、判斷的陳述句。揚上調前低后高,整個句子的后半句明顯升高,句末音節上昂,用來表示反問、設問、疑問、驚訝、鼓勵、號召等類語氣。常用于疑問句或感嘆句。曲折調高低起伏,變化多端,用來表示嘲諷、反語、暗示、雙關、懷疑等語氣,常用于疑問句。降抑調,由高到低,語勢漸降,用來表示祈使句。

三、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朗讀

教師適時介紹課文背景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

古語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事實證明:善誦讀者,文言文的學習也會事半功倍,文言文的教學也必然會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