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透析
時間:2022-01-20 02:30:00
導語: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教學行為課堂行為影響
論文摘要:本文對課堂教學中學生行為與教師教學行為的關系進行探討,從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并對引導學生的課堂行為提出建議。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推進素質教育,也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高度關注學生的課堂行為。如果能在教師的教學行為上加以重視和改進,通過課堂上師生的交往和互動,引導和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抑制并減少學生異常行為的發生,就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心得:
1充分的準備
要使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中百分之百的集中精神是不合實際的,要不斷的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才能規避異常行為的發生。所以在課前,教師必須對整節課做好安排。除了備教材、備學生等常規備課外,筆者認為還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1儀表
儀表是教師進課堂時,學生對教師的第一知覺。面帶笑容、和藹可親,衣著整潔、得體是教師儀表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工作多年后,常忽視了對儀表的要求,影響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崇高威望,教師都如此隨便了,又如何能規范學生的行為。課前照照鏡子,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行為。
1.2心態
教師的心態對學生的影響是間接的、暗示的。一個樂觀開朗、充滿陽光的教師,他上的課一定是輕松活潑,積極向上的。但是現實中教師工作壓力很大,很多教師承擔著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經常在下班回家后還會接到家長電話,處理學生問題。如果因此而心態陰郁,就會對學生造成不良的暗示,使整個課堂喪失活力,學生自然會將精神移向別處,產生各種不良的課堂行為。課前深呼吸,做好心理調整,有什么事情課后再解決,課堂上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2.理想的教學語言
課堂的教學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是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主要表達形式。能否讓學生把心思留在課堂,就要看教師的語言能否打動學生的心。首師大附中的校長石彥倫曾撰文研究袁騰飛的教學方法,說他“講得生動、豐富、靈活,效果理想”。以前枯燥的歷史課,學生們竟然喜歡上了。以前上歷史課昏昏欲睡的學生們會仔細聆聽這位八字腿、黑眼鏡老師的課,一些理科生和老師們也會經常來旁聽。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所以在課堂上,除了要注意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教學性以外,還應當要注意控制發聲的技巧,注重語調、音量,并輔助以合適的肢體動作。對于社會與網絡的新鮮詞匯,也要熟練運用于課堂,既時尚,又生動。
3豐富的表情
經常聽到學生抱怨老師,說某某老師臉很臭。這是某些老師在心態方面的問題,也反映了部分老師在課堂表情方面的缺失。教師的表情是師生情感交流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3.1教師的表情對學生有著明顯的暗示功能,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氣氛
自然、適度的表情,能贏得學生的信任,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溫和的語調,能增強教師的親切感,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3.2教師的表情對學生還有著評價作用
往往教師的一個微笑,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成就感;一個細微的眼神,就能將學生一個小小的動作糾正回來。
4整潔的板書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很多老師已經能在課堂上熟練的使用多媒體了,而帶來的結果就是對多媒體課件的依賴,課堂上的板書少了,乃至沒有了。優秀的板書向學生展示的是這一整節課的精華,體現了這一堂課的知識結構,重點難點。通過板書,能理順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有路可循。而完全靠多媒體課件進行的教學往往是一閃而過式的,學生一整節課云里霧里,常常是播放課件的時候興趣滿滿,課件一結束就不知道接下去要做什么了。
所以在新課改的教學中,要注意板書與多媒體的結合,在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可視性、再現性和直觀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板書的精華性、整體性和邏輯性。通過板書,把一不小心走神的學生拉回整節課的思路中來,使他們不會因為一時的注意力分散而導致與整堂課的脫節,進而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
5開放性的實驗
實驗課是要求學生動手的,可在課堂實踐中,有的學生會做,做得快,有的學生不會做,只能跟著做或者看著別人做,而有的學生是根本不感興趣,在實驗課上無事可干,導致課堂異常行為的發生。
所以在課前準備時,可以考慮實驗的開放性問題,在原有器材基礎上,多準備一些器材,多設一些疑問,多制定幾個實驗的研究問題。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擴展實驗的研究范圍,去研究更高難度的問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降低要求,去研究一些簡單的問題;而對此不太感興趣的學生,則可以引導他們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上,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實驗結束后,可以組織學生們討論一下各自研究的新成果,大家互相對比,使得學生的知識水平都通過實驗獲得提高。
6靈活應變的課堂練習和提問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要靠教師來培養的,而學習本身是一種成就行為,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成為追逐成功者,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往往給予學生的是失敗的威脅。而學生也在一次次的失敗和貶低中離課堂越來越遠。
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堂的練習和提問,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課堂的練習注重的是學生的整體性,在課前準備時,課堂練習的選擇要考慮到班級大多數學生的接受程度。而課堂提問,非常重要的是因人而異,注重差異性,不同難度的問題要選擇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前要仔細觀察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是積極踴躍還是回避低頭。對于要提出的問題,要隨機應變,把握好時機。整節課,教師要通過練習和提問,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鍛煉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 上一篇:探索茶葉生產現狀及發展想法論文
- 下一篇:探索農業科研單位推行人才戰略問題及措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