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皖校藝術設計綜述論文

時間:2022-01-20 02:42:00

導語:地方性皖校藝術設計綜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性皖校藝術設計綜述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產中的各行各業均在不同程度上急需藝術設計人才。為了滿足社會的急劇需求,目前全國高等院校紛紛設立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學科的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就業前途。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今,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設計人才的培養需求亦對設計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地方性院校應用型藝術設計學科教師提升專業素質、教學能力。

[論文關鍵詞]地方性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教學水平

據教育部權威統計,目前地方性院校已占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的絕大部分,表明更多人才培養任務是在于地方性院校,而且隨著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比例每年遞增,每年數百萬高校畢業生必然面對著就業壓力。而對于高校來講,畢業生不能就業,將對高校生存、發展產生負面效應。培養應用型人才自然成為地方性院校首選目標。尤其是應該重點發展藝術設計這類的應用型學科。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產中的各行各業均在不同程度上急需藝術設計人才。為了滿足社會的急劇需求,目前全國大中院校紛紛設立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學科的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就業前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今,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設計人才的培養需求亦對設計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地方性院校應用型藝術設計學科教師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則成為提高藝術設計教學質量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地方院校藝術設計應用型專業教師業務水平較難適應社會實際設計的要求。

藝術設計教育師資的專業素質、知識結構、文化層面是設計教學成敗的關鍵。地方性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是近幾年來獲得大力發展的應用學科,雖然是地方性院校重點發展建設的專業之一,但是還存在教學經費不足,教學質量不高的現象。由于地方教學經費投人不足,教學設備、教學場所得不到更新,特別是教師的學術交流、學術考察等進修任務不能按正常計劃進行,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文化修養設計理念得不到提高。目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差異較大,擴招后,許多院校在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下,盲目開設專業課程。教師年齡層偏低,教學經驗不足,很多教師要同時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繁重,難以做到對課程的熟練和精通,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此外,學生自主性普遍缺失,迫切需要學業導師對學習過程給予指導,師生比例的加大卻無法滿足這一需要,教師無法擔負起這一責任。教師普遍存在著知識面較狹窄,教學能力偏低等狀況,與教學實際需要有較大差距,不能適應設計教育高速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為:A學歷層次較低。研究生學歷教師偏少。知識結構多限于本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不能滿足藝術設計這一綜合性學科的實際需求;;B自身缺乏文化修養。文史哲等學科知識基本上不感興趣,設計理念粗俗,沒有文化內涵;C不少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背景。大部分一線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只重視理論知識和課本知識的學習,不重視社會實際需求的了解與研究;D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物質利益、職業責任感淡漠、教學毫無責任心;;E知識更新、教研教改、科研探索意識和能力薄弱,照本宣科、讀課本,難以適應教學改革和創新的要求;F相關專業教師間缺乏知識溝通、學術交流和教學的交叉、互融,各教學環節間缺乏聯貫性、整體性、綜合性。

面對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設計人才的培養需求,教學改革的方興未艾,高等教育的擴招與大眾化趨勢,設計教育的快速發展,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認真研究,深人反思自身差距,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彌補自身缺陷以適應現代教育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高要求。

二、彌補地方性院校應用型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業務水平較難適應社會實際設計的對策。

在當代,設計教育者的教學實踐涵蓋了政治與經濟、科技與文化等眾多領域,時代賦予藝術設計教師這一職業以全新的內涵。藝術設計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質,實現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同步成長。

首先,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學科,它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藝術領域的多門知識綜合在一起,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深入研究、熟知和精通本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廣泛地攝取相關專業知識,如: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開闊知識面,增加信息量,并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建立適應藝術設計學科教學的多元化知識體系。

其次,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引發了社會審美觀、價值觀的變化與思維方式的更新,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也必然帶來設計思想和觀念的新變化。教師既要認真學習與理解傳統文化,了解設計藝術的歷史沿革,又要密切關注國內外新的科技研究成果及其藝術思想、設計觀念、教育科學的發展動態,完成知識體系的不斷更新與拓展。并隨時把最新知識融會貫通在設計教學中,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使教學更趨科學性、時代感。

現今的設計教育者,應從單純的專業知識和設計經驗的傳授者,轉變為信息資源的調配者、引導者和創造者。摒棄傳統教學觀,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完美人格的健康發展。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提高運用語言進行符合邏輯的系統講述能力,加強專業課程中的理論講解與傳授,以系統地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促進學生實踐經驗的進一步升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需要匯聚人文、理工、藝術等領域的交叉,綜合各方面要素才能完成。為此,教師之間應加強學術交流和探討,并從縱向上和橫向上進行聯系:從橫向上,與條件、環境相似院校的教師,進行隨時或定期的學術交流與研討;縱向上,加強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廣泛而深人的教學研究和探索,以達到學術的相互交流與知識的相互補充,促進教學的共同提高。

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其教學方法亦體現著教師的教學能力,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好的教學方法如同一把萬能鑰匙,能打開學生不同個性的思維,啟迪才智的發展,設計專業教師應順應時展趨勢,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以適應藝術設計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需要。將單一的課堂教學向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轉變。這是現今藝術設計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加強對其方法的研究和探討。為加強實踐性教學,教師可組織學生到校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展覽、參加設計大賽、進行專業考察和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鍛煉等,讓學生把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對生活實例和實際情境的接觸,使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同時,通過促進教學與市場的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開放性教學方法研究。將過去封閉式、灌輸型教學方法向開放性教學方法轉變,這是設計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教師應注意這方面的實踐與研究。在教學中可采取教師示范、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講評、答疑、分組討論、多媒體電化教學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合作和互動的關系,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語言表述、團隊合作等多力一面能力,以適應未來設計工作需要。進行綜合性教學方法研究。綜合性教學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對其全新的領域進行深人的研究和探討,針對藝術設計這一綜合性學科特色,教師應加強相關課程知識的學習和交流,并融匯于自身的教學之中,使學生理解相互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整體把握整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并以綜合知識去分析、解決設計中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綜合思維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所謂“名師出高徒”,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教出高質量的學生,這自然是身為人師者的努力方向和目標,在現代科技與教育迅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只有不斷完善自我,以終身教育的觀念為指導,積極開展學術研究、教學改革,才能達到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總之,地方院校應用型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要樹立科學人才觀,準確把握藝術設計教學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建設合格師資隊伍,才能適應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設計人才的培養需求、提高地方院校應用型藝術設計學科教師專業素質教學能力。解決每年龐大的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壓力。只要藝術設計界同仁擁有勤勉謙恭的態度和毅力,就一定能夠搞好自己的藝術設計教學工作,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盡自己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