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高職院校教師教學過程中師德的體現論文
時間:2022-02-05 11:36:00
導語:剖析高職院校教師教學過程中師德的體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師德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建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不僅是建設和諧校園,提高教育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主題,而且直接影響到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質量,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主力軍的專任專業課教師應該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師德.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教學過程師德建設
所謂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是:道德意識的自覺性、道德行為的示范性、道德結果的深遠性。教師職業道德品質的構成有: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主力軍的專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師德體現,用自己高尚的情懷和覺悟,不僅要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更要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態度滲透到課堂,給學生示范和引導。
一、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專任教師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一)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主題
和諧校園必須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而作為師資隊伍的主體,專任教師的舞臺就是講臺,專任教師尤其要在平時教學過程體現師德。專任老師如果沒有良好的師德,就難以形成忘我工作、團結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難以形成良好的黨風、校風,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只有加強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才能促進良好的黨風、校風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職工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整體水平。
(二)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進一步深化創新教育改革的需要
同志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高等職業院校的專任教師有了高尚的師德,才能熱心于教育教學改革,從自己教學實際出發,從教學過程中體現創新和改革。不斷研究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新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三)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需要
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不僅表現在高學歷和高職稱,也表現在高尚的道德上。近年來,各高等職業院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少數教師的職業道德出現了下滑趨勢。如:職業理想和信念動搖,職業情感淡漠,職業行為失范,不能正確處理“個人發展”和“工作利益的關系”,“精力投人”與“利益回報”的關系,“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出現了所謂“人生理想趨向實際、價值標準注重實用、個人幸福追求實在、行為選擇偏重實惠”的傾向。有的老師對教學缺乏熱情,對學生不負責任,上課照本宣科,或者閑談闊論。有的大量時間去其他學校兼職上課,反復的機械運動,重復勞動,沒有業務上的提高;有的在學術上心力浮躁,急功近利,缺乏鉆研精神;也有的只顧家庭,以家庭為中心,每星期上少量的課完成基本任務,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漠不關心。盡管這些情況只是在少數教師中存在,但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四)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師德建設是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教師既是高級人才的培養者,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網絡的普及,大量西方文化、價值觀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較大的沖擊,必然會使一部分高等職業院校的專任教師的價值觀念受到西方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有可能使教師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產生動搖、困惑、仿徨,引起思想與行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觀念的劇烈沖突,有的可能會比較偏激,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些錯誤思想的傳導和滲透,這個時候的負面影響就難以估計和消除。師德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而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只有專任教師有高尚的情操,他們才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德的內涵,對學生有示范教導作用,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專任教師的師德建設成為各大高等職業院校一項緊迫的任務。
二、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德
(一)教學理念的改變
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永恒動力。教師必須有創新教學理念,勇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新時期對師德的要求。國家教育部2006年第16號文件就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做了很詳細的分析,高等職業院校的老師要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把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首要任務,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模式,突出實踐的能力,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還要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習和實訓。為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學改革,在教學中要學會研究性教學的理念,并探索“開放式、研究性”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的新模式。在現代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教師教育學生的一個主要目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課堂上“滿堂灌”的演講者,而應是一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需要高等職業學院教師通過課前收集到的資料為學生介紹相關的學習內容,通過設計好的科學教學環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留下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繼而自己查閱資料,動手解決問題。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不需要講得“口干舌燥、筋疲力盡”,看上去十分輕松,但這卻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下,被“逼”無奈,反而提高了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得到鍛煉、提高。
(二)鉆研教材
作為一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師德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走上教師的崗位,要上好每一節課,就要做好對課程的教學設計。備課不僅要備講授的內容,還要考慮講授的環節,講授的方法。教學的授課形式值得探討、研究。在授課過程中,還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應認真備課,吃透大綱,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突出所講課程的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大課堂密度,把握教學深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教師要經常審視自己的教學,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懂得欣賞學生,鼓勵學生去主動思考,教師要做有源頭的溪流,活到老學到老。把教學看成不是“副業”或“職業”的問題,而是終身“事業”的問題。認真備課,練好內功,盡快勝任教學工作。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充實,提高實踐性教學能力,切實掌握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手段方法。
(三)課程建設
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的老師要做課程建設的探索者和實踐者。課程建設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課程建設包括教材建設、課件建設、課程體系的優化、教學方法改革、精品課程的建設、相關社會的服務等等。由于課程建設的難度大,花費的時間較多,又一時難以見效。一些教師不愿真正花氣力進行課程建設,習慣于用現有的教材,買現有的課件,按老框框上課,等等。
(四)教學方法的改變
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賦予教師的職責。由于歷史的原因,傳統的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受制于課堂、黑板和粉筆。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和教育技術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所以高等職業院校老師的教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很有成效。如何使學生在形成認知層面素質之后,自覺再實踐,提高自身的創造能力,必須有創新的教學方法。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盡量形成1:1的學時比例,所以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采用實際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教學、邊講邊練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社會實踐、企業調查、生產現場實訓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實際工作流程、常識,使學生自覺產生求知的欲望。
(五)課堂外的關懷
老師除上課時間之外要與學生交朋友,與學生多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可以上課之前早點來教室,和學生就課程等學習問題進一步溝通,從而進一步進人學生的內心深處,了解當今學生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心理上的疑問。教師應該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給學生,對他們生活中的問題、專業的困惑、就業問題等等關心,適當作出一些建議與指導。有的人說:“高等職業教育就是無縫隙的就業教育”,專任教師應該積極投人到學生就業工程中,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與就業成功率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結束語
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特別是專任專業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師德修養,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自己的人格魅力,不僅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更要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上一篇:反思性教學與教學能力的提高剖析論文
- 下一篇:剖析建筑節能設計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