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觀察合作體提升課堂品質

時間:2022-03-28 08:25:00

導語:構建觀察合作體提升課堂品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觀察合作體提升課堂品質

摘要:課堂觀察專業合作體,旨在將教師的日常工作賦予研究品質,或者說將教師“帶入研究狀態”。合作體成員參與研究的目的是出于“實用”,即解決大家所遇到的現實問題,而不是通過規范的研究產生新的理論。課堂觀察,強調的是實踐的、現場的、具體的問題,而不是理論的、抽象的、普遍的問題,因而能更好地指導課堂,提升課堂品質

關鍵詞:課堂教育質量

要重視教學中的育人因素

吳克勇、蔡子華在《教師月刊》上撰文現代社會是一個“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多元社會,不能再用簡單的二元對立的思想看問題,但是,是非、美丑、善惡都有一個基本的標準。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是“一張白紙,適合做最美的圖畫”,不能任教師信手涂鴉。臺灣作家張曉風女士在兒子上學的第一天,曾發出這樣的疑問:“世界呀,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們交出了她可愛的小男孩,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人呀?”教師也會有衣食憂,為情困,為錢累,也會走彎路,犯錯誤,看到不平想鳴,遇到不順想說。作為教師,走出課堂,可以吼,可以罵,也可以發牢騷,但是,如果站到了講臺上,就必須踐行作為教師的育人責任。一個人選擇了做教師,也就同時選擇了教師的使命,就不能在學生面前天馬行空、口無遮攔。因為你的職責是給人知識,教人做人。

構建觀察合作提升課堂品質

崔允漷在《基礎教育課程》上撰文建構由授課教師、課堂觀察者和學生等相關人員構成的課堂觀察專業合作體。在這個合作體里,課堂觀察者和授課教師不是“評價”與“被評價”、“考核”與“被考核”的主客關系,而是就教學中的某個問題進行觀察、收集證據、展開研討,獲得改進課堂的反饋信息,他們是互助合作、共同提高的合作關系。課堂觀察即研究,課堂觀察即提出問題、確定問題、收集資料和數據、推斷結論與建議的過程。課堂觀察專業合作體,旨在將教師的日常工作賦予研究品質,或者說將教師“帶入研究狀態”。合作體成員參與研究的目的是出于“實用”,即解決大家所遇到的現實問題,而不是通過規范的研究產生新的理論。課堂觀察,強調的是實踐的、現場的、具體的問題,而不是理論的、抽象的、普遍的問題,因而能更好地指導課堂,提升課堂品質。

精彩課堂在于在學生的生命里留痕

賴配根在《人民教育》上撰文課堂之所以精彩,不是因為教師講授得到位、學生訓練得扎實,而在于它能在學生的生命里留痕。如果一節課教師與學生沒有精神上的“相遇相知”,教學技術即便再嫻熟,也是“舊”的課堂;相反,即使教學技術有一點瑕疵,但是師生之間有思想的交流,有心靈的對話,那也是“新”的課堂。如果一節課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還是停留在過去時代,比如灌輸順從、迷信、崇拜金錢(權威)等思想,教師即便妙語連珠,教藝臻于化境,也仍然是“舊”教學;相反,教師努力帶領學生去接納現代思想,引導孩子做一個理智健全的現代人,那么就算這個教師是新手上路,其課堂也是“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