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性課堂對物理教學的作用探索
時間:2022-03-28 11:23:00
導語:放性課堂對物理教學的作用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安恍枰獭本褪鞘箤W生在實踐中學會了學習,達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素質教育要求學校教育要著眼于學生學會學習,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這也是教育的終極目的。開放性課堂教學作為一種與封閉性課堂教學相對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生命力正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而不斷地展現出來,且對教學成效的幫助也日見突現。開放性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為提高物理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開放性課堂物理教學促進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主動學習的天然傾向。”他主張:“人的學習應以自主學習的潛能發揮為基礎。”認識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建構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薄安恍枰獭本褪鞘箤W生在實踐中學會了學習,達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夯實“終身學習”,這也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一、開放性課堂的意義
開放性思想,我認為,開放性不只是形式的開放,更是一種思維,是一種習慣。開放性的課堂不能簡單地被理解或執行為自由式(或放羊式)課堂教學,它應該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學方法作指導。其次,開放性的課堂不能簡化為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因為它不可能有固定不變的教學程式。開放性課堂應作為一種教學思想指導全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領悟開放性課堂對教學的幫助作用。
開放是為了融合,在融合中求得最佳效果。因此,開放性課堂教學作為一種與封閉性課堂教學相對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生命力正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而不斷地展現出來,且對教學成效的幫助也日見突現。
二、物理課堂如何開放
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是在三個維度上同時進行的,這三個維度分別是: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由封閉到開放到融合,教材的知識空間與學生的經驗空間由封閉到開放到融合,課堂的學習空間與學生課外的生活空間由封閉到開放到融合。
其中,師生間的心理空間關系是決定課堂活動性質的基礎,因此,同學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是開放性課堂教學的首要特征。確立同學型師生關系是對教育本質的自然回歸??鬃訌娬{“教學相長”,教師教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只是與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所不同而已。因為同是學習者,所以,學生因與教師的角色不同而形成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他們對教師會產生一種心理認同感,這種心理認同的結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學生就不會產生逃避的需要。同學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是教師放下對學生行為的控制心理,糾正對學生人格的藐視態度,向學生開放自己的心理空間,并以此贏得學生信任進而彼此接受的開放過程。這一開放過程無論對教師來說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情感享受,它為開放性課堂教學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隨著學習材料的來源多樣化,活動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教育時空觀發生了重大變革,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唯一材料。學習材料來源的豐富化、多樣化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選擇與整合,而活動(包括討論活動、實驗活動、實踐活動等)是整合學習材料最有效的形式。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活動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活動被區分為集體活動與個體活動,這兩種不同主體的活動是相輔相成的)。
原有的課堂紀律受到挑戰,學生參與了學習規則的再制定。在課堂學習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原有的一些紀律規定受到了挑戰,為了使開放性課堂能夠順利進行,學生開始將游戲規則的概念引入學習活動中。與遵守教師制定的課堂紀律相比,學生更樂于遵守大家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違反前者大不了換來老師的一頓批,而違反后者,也許將被同伴擠在游戲圈外,那將是十分痛苦的。在開放性課堂中,師生關系趨于和諧,統一嚴肅的教學活動逐步轉變為認真活潑的學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參與學習規則的制定,這些規則大多是經過反復磨合后確定的、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它們對學生具有強大的約束力。事實表明,開放性教學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研究并身體力行的。
我想把開放性課堂形成一種新的課堂形式,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根據具體的實踐看,通過開展開放性課堂活動,我的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高了,更積極主動了,知識掌握得更扎實了,在生活中物理知識運用得更熟練了。總之,開放性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為提高物理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征求意見稿).教育部基礎司。
2、郭慧《開放性課堂的基本特征》.《中小學管理》,2002年3月。
3、鐘啟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黃寧生《經典教學案例與創新課堂設計》.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12月。
- 上一篇:黨校學報編輯部履職報告
- 下一篇:小議數學課堂玩味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