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網絡環境對學生負面影響

時間:2022-04-03 08:48:00

導語:小議網絡環境對學生負面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網絡環境對學生負面影響

[論文摘要]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對高校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本文就人文方面的影響做了闡述,并提出了對策。

[論文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學生;影響

1對學生負面影響的具體表現

1、1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品經濟的逐步發展和市場經濟的確立。人們對人文知識的概念越來越淡薄,高校學生對人文知識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失落和忽視。而計算機和網絡化發展,使高校學生認識到新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和實際的作用,但同時也對他們出現了負面的影響,那就是對信息技術缺乏鑒別全盤吸收,把計算機當成了最終目的,而不是實現目標的工具。使他們誤認為只有象計算機網絡那樣的新技術,才能促進時代的飛躍,才能提高自己的形象、地位等。特別是計算機行業涌現出一批憑借自己的技術力量而白手起家,一夜致富的神話都動搖了學生的價值觀念,在學習上也加劇了重實惠、重技術,不僅熱衷于技術本身,還花費了大量時間學習新技術,更新技術知識和技能,而對人文知識更加忽視,加劇了大學生人文知識淡薄的現狀。這些現象都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1.2對大學生心理上的影響

由于計算機網絡上的信息傳播速度快,內容豐富多彩,大學生上網時間大為增加,正因為他們太多地沉湎于網上,在一定程度上又使他們的心理性格出現了一些問題。

1.2.1導致人際情感的疏遠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人與人的社會交往為人對網絡的依賴所取代,人與人之間交往機會大為減少,在“人——機——人”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極有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再者,媒體所傳輸只是簡單的信息,人的態度.情緒、感情都在傳輸中所剩無幾,人接收到的只是毫無光彩的外殼,所以媒體在表面拉近人距離的同時卻使人的心理越來越疏遠,感情越來越淡漠。不斷有資料顯示,人類長時間面對媒體,會嚴重增加它的緊張、孤僻、憂郁感、人際交往能力降低等心理健康問題,使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

1.2.2導致心理性疾病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新書60余萬種,新增期刊近萬種,發表科技文獻500多萬篇,現代知識信息象疾風暴雨朝我們撲面而來,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然而,如果大量信息未經處理,盲目地輸人人的大腦,大腦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后,大腦就會受繁雜的信息干擾而產生病理改變,損害神經系統,出現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精神抑郁或煩躁不安等臨床表現。嚴重的可導致緊張性休克,這些由信息污染引起被現代醫學成為“信息污染綜合癥”的新癥正悄然侵襲著人們,而且正在發展的趨勢。

1.3對高校學生道德方面的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在電腦網絡繁榮的背后,出現了黑客攻擊,侵犯隱私、淫穢信息泛濫等等問題。網絡的安全、管理及法律法規建設問題日益突出,亟待完善。同時,在網絡環境下,只要一臺聯網的計算機就可進行接受或傳播各種信息,其過程完全匿名,所以信息幾乎處于無政府狀態。這些現狀都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產生了某些方面的負面影響。由于一些學生自控能力差,法制觀念淡薄,在上網時無所顧慮,出于各種的原因和目的,極有可能將網絡當作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而出現違紀違法的行為。如CIH病毒橫掃全球,使國家.單位和個人都蒙受了巨大損失,其制作和傳播便是一起非常嚴重的不道德行為和犯罪行為。

4對高校學生文化的影響

互聯網由于其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在加速各種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促進各種文化在廣泛傳播中得到發展的同時,也正日益嚴重地面臨著“殖民文化”和“文化侵略”的壓力。目前,網絡上英語內容約占9o%,法語內容約占5%,其他語種只占5%。據《計算機世界報》1997年的統計數字,在因特網上輸入輸出信息流量中,中國僅占0.1%和0.05%,而美國的這兩項指標都達到85%。計算機網絡應用發展的相當普及的西方國家憑借網上優勢,傾銷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將意識形態、世界觀、倫理道德觀念等四處傳播并強加出人,使人產生潛移默化影響。所以在網絡環境下,西方意識形態、文化的滲透對大學生的影響并不是可忽視的。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如何保證對本民族文化與價值的信任和自豪,是值得我們深思。

2負面影響的對策

2.1加強網絡管理

提高網絡技術,借助技術手段對網絡信息做好管理防范,強化對上網信,皂,的監控,過濾虛假、有害、錯誤、反動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使高校學生能避免有些有害的信息,確保網絡的正常與規范化發展。

2、2加強教育

加強對高校學生網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應增加網絡操作“網風”和“網德”教育,網絡法紀教育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最終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同時,要教育學生正確分析和評判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和對待網絡信息,對網絡信息采取揚棄的態度,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網絡信息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用的。

2.3建立“正規”網站

加強中文界面網絡信皂.的輸出,建立“正規”網站用健康的、有用的、科學的文化資料去占領一塊與之適應的網絡文化陣地。近年來,一些高校將“兩課”教育、人生修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輸入校園網絡,增強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4加強信息能力的培養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不對大量信自、進行過濾,人們將陷人信息的海洋。學生迫切需要經過科學歸納的、具有針對性的有效信息。因此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學會篩選有用的信息,提高自身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

2,5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對網絡技術發展而出現的問題,需要完備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引導。我國在2000年9月通過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方法》,對互聯網信息提供者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我國應繼續完善此類立法,極早建立我國網絡的法規體系,保障互聯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