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往屆高考試題預測命題趨勢
時間:2022-04-22 03:21:00
導語:小議往屆高考試題預測命題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政治命題在關注人類普遍關注的話題的同時,又十分注重對常識性、主干性、生活性知識的考查和應用。由于高考具有繼承性與發展性,每一年高考既是上一年高考的繼續,又是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在研究近年高考政治命題的基礎上,可以初步明確高考政治試題特點,把握其命題方向,從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下面就從命題趨勢角度談一些精淺的看法。
一、反映時政熱點,體現國家意志
反映時政熱點,體現國家意志,考查考生對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的正確理解能力,這是近兩年高考政治試題,努力體現的原則。命題者善于運用敏銳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當前國內外形勢發展的熱點信息,及時將熱點信息與課本知識點巧妙地結合起來,并注重時政熱點的知識性、理解性和應用性。考查考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從整體上理解把握時政內容的能力。
[例題](05,上海)34.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和主要內容。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1)請運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論述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2)請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論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的社會。
上述這道題就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時政熱點式的非選擇題。本題的特點是將當年最為突出的熱點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分別從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角度切入,自然得體,考查考生對這一熱點理解分析能力和相關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時政熱點知識化的命題趨勢,要求我們在緊扣時政熱點的同時,還要找準與課本知識的切入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關注2006年的時政熱點。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中日東海問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歷史之約、美歐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人造航天器成功撞擊彗星、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黨的建設、神六飛天、減免農業稅及農村稅費改革、我國宏觀調控下的經濟發展態勢、我國同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合作成果、我國外交活動的一系列成就等。在這里不可能將時政熱點說全說準,但具有持久性的熱點問題:如資源與環境問題;和平與發展的問題等人類普遍關注的話題都應該引起考生的注意。
二、著眼能力立意,突出靈活性
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在創設問題情境,注重能力測試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情境的創設或文字、或表格、或漫畫、或圖示、或名言、或兼而有之。突破了過去那種單一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設問模式,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考查考生歸納綜合、分析、運用和創新能力,呈現很大的靈活性。而且這種情境的設置重視聯系實際,防止紙上談兵,著力考查考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學以致用的良好學風。這種試題具有基礎性、常識性、主干性和生活性。通常是理論聯系實際,材料新穎別致,設問角度新。題材具有生活化、大眾化、永久性、終生性的特點。
06年的命題者可能會非常重視課標與考綱的關系,課標是教學依據,考綱是命題依據。高考在材料的選輯、問題的設置、答案的思考上必然要體現課改的開放性、探究性等理念,更加突出試題的能力立意和靈活性。
[例題](文綜2,全國)阿房宮一直被視為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曾生動地描繪了它的恢弘壯觀;一些史籍和歷史教科書也記載了項羽火燒阿房宮事件。
根據國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宮考古隊于2002年10月開始對阿房宮遺址開展了多學科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當年阿房宮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礎和部分宮墻建設,由于宮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營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燒毀的事實。
從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認識論的啟示?
無論阿房宮是否建成,它的遺址依然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合理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積極發展旅游等服務業,不僅能進一步發掘文化遺產的價值,而且可以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物質文化消費需要。運用經濟常識分析服務商品與普通商品的區別。
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各級政府在合理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發展旅游事業的同時,努力保護文化遺產。從政府職能說明政府應保護文化遺產的基本理由。
本試題以“能力立意”,設置情景,貼近現實,強調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從設問來看,強調以問題為中心,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從答案組織來看,不僅強調試題答案的科學性、開放性與層次性。而且強調使用準確、清晰的政治術語表達。從與課本知識結合來看,試題突出考查"雙基",具有強烈的基礎性,對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術語的要求較高。以后的高考政治試題,可能在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的基礎上,更強調的是其應用性、實踐性,試題將會進一步聯系學生實際,聯系社會生活,設置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要求考生解決新問題,凸現考查能力狀況。還將努力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努力使一些試題具有開放性、生成性,提供較大的思維空間,方便考生答題。
三、注重實踐能力,關注活動探究
正在轟轟烈烈進行著的課程改革,一定會對高考產生重大影響。作為強有力的“指揮棒”,高考勢必會與課程改革結合起來。而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高考政治命題在這個方面會有新的嘗試和突破。而活動探究題對于考查這一能力是較好的載體。活動探究題是指創設活動情境,以考查考生對活動及所學知識的理解、分析、運用、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一種試題形式。這種新題型對于培養考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較好的導向作用,可以引導考生形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良好學風,發展考生綜合運用能力。這類試題視角獨特,構思巧妙,大大激發了考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例題](05,上海)31.小葉工作一年結余了1萬元,正在考慮用這筆錢進行投資。請你運用“選擇投資對象”的知識,幫助小葉尋找兩種不同類型的投資對象,并說明理由。
(1)投資對象:
(2)投資對象:
本試題就是一道角度精致,設問新穎的活動參與式探究試題。以后的命題可能會有“活動”試題,將“課程標準”中要求開展的學習活動,演化為政治試題,一方面利于考查考生的實踐能力,一方面也是檢查和督促學習活動的開展。也極有可能將研究性學習引入政治試題。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式學習。如可能設計一些思辨性較強的問題,考查考生的研究能力與創新意識。
另外還可能會適當調整試題難度,題量,選擇題要分出檔次,拉開差距;而簡答題有可能成為普遍的考查形式、辨析題可能會降低難度,使一部分平時努力學習的考生發揮正常,盡量減少對試卷的信度與效度的影響。
- 上一篇:中學化學實驗學生心理探討
- 下一篇:黨部黨政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