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教師對學生個別談話的巧妙

時間:2022-04-25 02:35:00

導語:小議教師對學生個別談話的巧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教師對學生個別談話的巧妙

班主任是班級集體的管理者,不僅要培養、形成、鞏固集體,而且還應注意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對個別學生進行教育時,最常用的是采取談話的方式。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提高談話的質量和效率。

一、談話之功在于心

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自覺主動地關心、愛護學生,時刻把他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只有這樣,方能運用好談話這種方式,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生教育工作。其次,班主任還應有一顆愛心,時時處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解學生所感,樂學生所樂。教師學生的愛心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心,就能容易接受教師的教誨。學生只有熱愛教師,才會信賴教師。為此,教師在談話時要多進行“心理換位”,也就是說教師以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因素、知識現狀和生活實際為前提,用學生的眼光去審視,用學生的思想去度量,從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扮演成學生角色,和學生一道去開創新局面。人們常說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正是這種“心理換位”的體現。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漸漸地與你心貼心。班主任就會找到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最終贏得學生的心。

二、談話之法在于情

找學生談話,對方往往開始時并不注意你講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態度和感情,如果班主任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橋梁”,學生心中就會筑起一道無形的“高墻”,再好的道理也聽不進去。因此,談話要交流思想,而且首先要交流感情。著名心理學家梅拉比在實驗的基礎上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交流的總效果=7%言語+38%音調+55%情感。

”可見,情感交流的作用要遠遠大于語言交流。班主任運用細膩的情感,恰當的分寸,友善的態度,親切的語音語調,就能形成良好的談話情境,從而消除學生畏懼、緊張的心理,感化學生。在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切忌提審。有些班主任談話時喜歡居高臨下,用審問式的口氣“訓”學生,動輒“面壁”,其結果,學生可能會懾于教師的威嚴而口頭上暫時認錯,其心靈深處卻因你的簡單粗暴方式而惱火。這樣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有調查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是心平氣和、平等式的談心活動,而最反感的就是居高臨下,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②切忌揭短。學生做了錯事,班主任應“就事治事”,而不應“揪陳帳,算老帳”。這種“揭短”式的談話易挫傷學生的自尊,使學生希望求得班主任諒解、寬恕的心情冷落,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對立面,對你的話充耳不聞。③切忌嘮叨。某些班主任為了起到強化的作用,說起話來總是沒完沒了,反三復四,唯恐學生印象不深。更有甚者一心想讓學生“耳朵里聽出繭子”。殊不知,重復絮叨會使學生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性抑制,形成逆反心理;你越說,他越不聽,漠然置之,直至討厭你、沖撞你。因此,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應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和作用,尊重、信心、關心、理解學生,以點燃起學生的希望之火。

三、談話之力在于理

理者,事理也,即世上萬事萬物所蘊涵的道理。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談話教育,就是要抓住一個“理”字,把道理講透,以理服人。錯誤的思想要用正確的思想去戰勝它,心靈中的黑暗應用光明去驅除它。正理要說服歪理,大道理要管小道理,小道理要引出大道理,要讓學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做,什么是不該做的。從而,學會做人,朝著社會所規定的方向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講理還須注意方法,要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不落俗套,敢于創新,讓教育對象便于接受和領悟。班主任在談話中,可聯系當前國內外的實際,從學生的自身需要出發,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心悅誠服。可以學生身邊的英雄模范、新人新事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能插上理想的翅膀。還可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來陶冶學生情操,使他們能受到“理”的熏陶。

四、談話之路在于疏

學生的思想基礎、覺悟程度、知識水平、所處環境、性格特點都是各有差異的。疏通談話之路,就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注意從他們的心理和性格特點入手。例如: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可采取“拉家?!钡霓k法,由遠而近,先輕后重,循循善誘;對性格耿直爽快的,可直截了當地把問題點透,不轉彎子,不兜圈子;對覺悟較低,性格獨特的學生要善于從對方的內心情緒和要求談起,先回避“煩惱”“卡殼”的問題,從旁誘導,迂回曲折地常導常進??傊?,班主任在運用談話的方式,開展學生教育工作時,應避免簡單急躁,急于求成,而應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在考慮疏導之路時,要多想幾條。既要走“寬闊大道”,也要走“羊腸小道”,還可以“穿大街小巷”,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時,還要運用多種知識,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盡可能地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滿腔熱情,諄諄教誨,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