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學生異性交往的調查探析教育對策

時間:2022-05-07 09:09:00

導語:初中女學生異性交往的調查探析教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女學生異性交往的調查探析教育對策

初一女生處于由童年向青年發展的過渡時期,這是她們一生心理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轉變期,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沖動性等各種矛盾互相交錯。她們隨著身體發育的逐漸成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對外界的感受,特別是對異性的感受正處于最無助最敏感的時期。

我校對初一女生異性交往的情況作了一次調查,調查人數240人,收回有效調查表209份,調查結果一覽表附后。結果表明,初一女生在異性交往中存在以下困惑和問題。

1、女生一方面愿意與異性交往,另一方面又害怕與之交往。在調查中,有65%的女生愿意與男性交往,32%持無所謂的態度,只有3%的女生回答不愿意。而在實際交往中,51%的女生與大多數的男生有交往,47%的女生與少數男生有交往,2%與個別男生交往。這些數據說明,無論從意愿上還是在實際上,女生都渴望并愿意與異性交往。但同時,她們又害怕與男生交往。在調查中,有52.6%的女生擔心與男生交往會遭到別人議論,27.9%的女生怕被人誤解為“早戀”,10.7%有其它煩惱,如老師的懷疑、家長的追問等。說明在中學生當中,異性之間的交往,即使是正常的交往也存在各種壓力。

2、有小部分女生與異性交往困難。由于性格、家庭環境等原因,部分女生感到與男生交往有困難。在問卷調查中,有5%的女生與異性交往時感到緊張,不知如何是好。

3、近半數的女生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在“你是否喜歡過或正在喜歡某個男生”的調查中,有22.6%的女生回答喜歡過,23.9%回答正在喜歡。這種情感的產生對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正常的,是她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的需要,是青春期性意識萌動的表現。但有少數人誤把好感當作愛情,陷入“單相思”。

4、部分女生對早戀的后果認識不清。在調查中,有7.7%的女生認為與異性過密交往(早戀)不會影響學習,43%認為說不清楚。可以看出,中學生對早戀所帶來的后果是認識不足的。

5、缺乏異性交往的良性環境。由于人們對異性交往抱有成見。尤其對中學生的異性交往過于敏感和擔心,使得中學生與異性交往缺乏一種積極、和諧的良性環境。例如,當問及“如果有某位異性給你打電話,你父母的態度是怎樣”的問題時,有28%的家長不許孩子接電話,13%的家長要反復盤問,40%要追問幾句。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初一女生對異性交往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大部分同學雖有一些正確的認識,如青少年時代應抓緊時間學習,與異性交往不慎會影響學業,但面對更多的實際問題仍處于茫然無知的境地,如如何與異性健康交往,如何把握尺度,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等等,而恐懼與害羞的心理,對家長和老師潛在的畏懼心理,極容易使她們在發生問題時不知所措,導致行為偏差,造成了不良后果。此外,還有個別的女生,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對與異性交往存在著錯誤的認識,是發生問題的隱患。因此,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異性交往的輔導和教育,使她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高尚情操,促使她們的心理發展達到該年齡段的最好水平。

一、開好生理衛生課

隨著生理的發育,處于青春期的女生對于自己的身體變化,對異性的生理變化以及兩性行為都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她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有時會與高年級同學交流,有時會不加選擇地閱讀書刊或通過其他媒介,以期獲得知識。由于她們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社會上腐朽靡爛的不良思想的腐蝕,容易產生魯莽而輕率的行為,甚至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質。但同時她們這種強烈的求知欲,也使生理衛生教育容易引起她們的興趣,并易于接受。初一時自然老師應向學生們詳細講解生理衛生知識,而不是略而不談,或者遮遮掩掩,以使學生消除神秘感??紤]到效果,可以分男生、女生講解生殖生理系統的有關知識。也可對初一女生專門舉辦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的講座。

二、召開女生會議

初一女生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如對某男生產生了好感,收到了男生的所謂“情書”,受到一些騷擾和糾纏等。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怎樣做是正確的、恰當的,怎樣做是輕率的、失當的。不定期召開女生會議,結合具體問題,以不同方式,用以往女生的成功和失足的經歷教育她們,使她們明白,作為一個女孩,如何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1、組織課堂辯論。例如針對學生在異性交往問題上的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可組織題為“異性交往好還是不好”辯論。引導學生在辯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異性交往的好處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談出自己的意見。通過辯論,使學生認識到,中學生之間的異性交往是正常和必要的,關鍵是要注意交往的范圍和度。

2、組織小組討論。針對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與異性交往這個問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組織學生圍繞例子進行討論,先是小組討論,然后是各組代表發言。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辨別什么是不正常交往,什么是正常交往,如何與異性的交往,即交往的原則和方法。

三、推薦相關書籍

針對學生在與異性交往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讓學生們閱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書,如《心靈驛站》、《花期情結》等,在閱讀中解決問題,受到教育。

四、暢通談心渠道

考慮到女生害羞的心理,不善于與成人交流溝通的特點,學校可開設心理熱線、知心信箱以及談心室。學生在自然放松的心態下,才會談她的心事(例如喜歡上了某位異性同學,心里既興奮又害怕),談她的煩惱(例如比別的同學早熟,心里很煩;喜歡上異性同學,想忘又忘不掉,不知該怎么辦)。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耐心地個別交談,真正深入她們內心,幫助她們解決問題。

五、個體談心疏導

由于個體發育的差異和成長的環境、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問題也不相同。教師必須以“一對一”的方式面談才有針對性,才利于問題的解決。針對那些有問題、有困惑的學生,教師宜采取個別談話法,或利用每月隨筆及學生的談心本進行溝通與教育。學生也可以將問題寫在紙條上,老師看后給以答復,也可以是下課后單獨找老師或給老師打電話。這一時期的女生心靈敏感,感情脆弱,自尊強烈,稍有不慎,便容易對她們的心理造成傷害。在做這些學生的工作中,教師要做到耐心細致,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六、緊密家校聯系

個別女生由于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與異性交往方面存在著不太正確的想法,行為上有一些偏差。這不僅影響了她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干擾了班級的風氣。對她們的行為教師不能放任自流,不能生硬干預,也不能捕風捉影。要做好家長的工作,特別是對那些教育方法不太得當的家長,及時地提出建議,促使他們改進教育方法,與班級教育保持一致。家校的密切聯系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工作中要做到三結合,即全體和個體的結合――全體的教育引導,個體的行為矯正;課內外的結合――生理衛生課、心理導向課和班主任班級教育相結合;校內外的結合――給家長開講座和個別聯系家長,促使家長與學校配合。

中學生的異性交往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教師在引導和輔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方式、方法,這樣才能使教育和輔導卓有成效。我們在教育中要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

1、師生間的關系。師生間和諧友好的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條件。只有在輕松和諧的氛圍里,學生才可能愿意說、愿意聽、愿意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營造氣氛的關鍵是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不要以權威者的面孔出現,高高在上,而是把學生看作平等的人,當作朋友相待;其次在心理導向課、女生會議及講座中可以適當得將教室的座位改變一下,例如圍成圈兒坐或在活動室席地而坐。當輕松和諧的氣氛形成以后,課堂便不再枯燥,教師的引導便如春風般自然、親切,學生愿意聽,也樂于接受。如果學生對教師有抵觸,那么教師的要求與教誨往往被當成“耳邊風”聽不進去也不去執行,有時甚至與教師發生沖突。與異性交往有偏差的個別女生,心理上往往對教師有很強的戒備心理,內心常處于焦慮、不信任、防備的自我保護狀態。教師要取得她們的信任,必須以真誠的態度,熱忱的幫助打開她們的心扉,使她們感到教師是朋友,這樣她們才能說出心里話,尋求教師的幫助。

2、理論與實際的關系。中學生思維能力還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對問題的認識不可能太深入、太抽象。因此,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論結合實際,由實際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分析,層層推進,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表:初一女生異性交往情況(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