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情境教學提升有效率

時間:2022-05-07 11:19:00

導語:創建情境教學提升有效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建情境教學提升有效率

情境教學法,是根據課文內容所描寫的情景,圖文并茂,創設出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運用課文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培養興趣,從而達到高質減負,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一、生活展現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聯系生活實際,營造良好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教《雪娃娃》,課前我先在黑板上畫上一片片的雪花,一上課,談話揭題:“冬天,一朵朵雪花空中紛紛揚揚飄落下來,地上的雪越積越厚,(出示雪景圖),這時,小朋友出來了,你知道他們會搞些什么活動?回想一下你曾經搞過的活動?老師生動的敘說把孩子帶到了實際生活之中,他們紛紛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共同畫上個雪娃娃,通過氣氛的渲染,共同的參與,一下子吸引了學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實物演示情境,清晰感知教材

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兒童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則會豁然領悟。比如《我要的是葫蘆》這則寓言闡述的雖是片面看問題的錯誤與危害,但始終扣住葫蘆來展開故事。教學時,我便結合課文的學習,出示小葫蘆,并以綠色粉筆簡單地畫一葫蘆藤作背景,將葫蘆置于“藤下”,學生則恍然大悟――葉子被蟲子咬了,小葫蘆是不會長大的,認識到葫蘆的藤葉與果實是一相關的整體,只要葫蘆,而不管蟲咬葉子這一片面觀點是可笑的。看問題要有全面的觀點,孩子開始有所體驗。

三、圖畫再現情境,豐富學習內容

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課文用語言描寫的情境,通過圖畫再現出來,一下子就變得那么具體、看得見也摸得著。

剪貼畫、簡筆畫、電教畫面、電視錄像、多媒體畫面等,更是豐富多彩,給學生一種新異、真切的感覺,而且又呈現于連續的動態中,非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當然運用畫面時,不僅要有“形”,還要有“情”。這樣,才能以“形”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其“形”又因伴隨著情感而作用于兒童的心理,從而達到既豐富學習內容,又促進兒童思維發展的效果。

四、音樂渲染情境,滲透形象思維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很易于激起兒童情感上的共鳴。它比文學更強烈、更豐富。我在教《雪被子》時,小麥苗在雪被子下面做著快樂的夢,跳起快樂的舞蹈。這時,我放起《四只小天鵝》舞曲,同時打開課件,小麥苗在優美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此時此刻孩子們也被小麥苗的幸福感染著,興高采烈,心馳而神往。這種熱烈而微妙的教學效果,顯然不是其他手段可以替代的,把音樂與課文兩者結合起來,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會起到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

五、表演體會情境,增強角色效應

小孩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小學課文中《落葉》、《狼和小羊》、《龜兔賽跑》都具有極強的表現性。讓學生擔任童話角色,向往角色或是身邊角色,只要角色一出現,氣氛就立刻沸騰起來,這種書中人和自己的人結合,在這樣的情境中兒童對教材中的角色的語言、行為動作以及思想情感,都有很真切的理解。孩子的語言、表現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六、語言描繪情境,促進情感的體驗

小學語文教師應有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以動聽的語音來增加自己的教學語言的魅力,創設娓娓動聽的場面。如教學《要下雨了》,我利用語言和教具聯系實際共創氛圍:“小朋友,回想一下在夏天的雷雨前大自然有什么變化嗎?”通過學生的回答出示教具,“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一絲風都沒有,忽然從天邊傳來一聲巨響,(放錄音:雷聲)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聽到雷聲你知道什么?要下雨了,小動物的反映與平常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跟著小兔一起去田野看看吧!”

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愛童話,教師的誘導,把學生帶到了童話故事所描繪的環境中,產生了學習欲望,也使之主動地進入情境中,產生情感的體驗。

總之,情境教學的綜合運用,使教學處在一種多姿多彩,變化新穎的狀態中,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