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創新性教學

時間:2022-06-17 05:33:00

導語:略論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創新性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創新性教學

摘要文章針對《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的教學實踐特點,開展了教學改革的創新性探索,從教學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進行了教學創新嘗試。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是城市規劃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重要的專業骨干課程之一,以各類城市市政工程設施或構筑物的規劃為研究對象,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學習,使城市規劃專業學生掌握市政工程系統規劃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備市政工程系統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工程實踐能力。為城市規劃專業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奠定重要基礎,同時也進一步鞏固相關課程的掌握情況。

由于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也比較抽象抽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理解以及教師講授課程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方案評析與課堂針對性討論的問題上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普遍反應對該門課程的興趣無法激發,內容掌握不了,實踐過程難度較大。對此,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鑒于此,本文試圖通過對教學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創新探討,使《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教學體系與過程日趨完善。

1教學體系創新

1.1理論教學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書館等學校硬件設施,結合建設部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對主干課程的要求及其指導性大綱,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等進行全面研究和探討,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1)教學內容。正確把握“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合理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在深入研究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以下兩點:①根據專業特色、課程性質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正確地擬定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而不拘泥于教材及教學大綱。②將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與專業的其他課程設置緊密結合,把這門課與前期課程和后續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便于連貫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2)教材選擇。選用建設部推薦優秀教材《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根據學生畢業后工作情況的反饋,以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選用不同形式的輔助教學素材,建立以文字教材為基本教學素材,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電子資源,以網絡課程為后續教育和自學的網絡資源,構建高質量、立體化的教材體系。

1.2實踐教學

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制定可實施性強的實踐教學計劃,輔助完成教學要求。旨在加強學生實際進行方案設計的能力,更好地適應設計院的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用學生身邊或比較熟悉的實例剖析,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案例,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同時,積極開展規劃案例的課堂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互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創新

采用理論講授、實例評析、現場參觀、課堂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以練促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教學方法

(1)講練結合。講——應注重“精講”,即集中精力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重點內容精心組織、重點講授,并著力引導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練——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學——用——學”的逐步循環深入的學練過程,加強課程學習引導,培養學生自學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的介入。城市工程規劃的理論較為抽象,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教師教與學生學都比較困難。因此,緊扣教學環節,選取具有說服力,有現實性、代表性、生動性的案例,自然地引起學生認識問題、分析思考問題的熱情和興趣。通過分析身邊的城市工程案例,從規劃背景、指導思想到方案構思的形成,進而到方案實施中的可行性以及建設完成后的合理性進行分析,把抽象的理論與原則進行分解與滲透,引導學生體會方案形成的過程,加深對理論內涵以及應用方法的理解。

(3)結合現場參觀,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帶領學生深入到城市,現場教學,由理論和圖紙到真實的現場案例,迅速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為學生評價自己的方案創造了條件。

2.2教學手段

針對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枯燥、抽象的特點,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多媒體演示教程、交互式教學等)為學生提供極為豐富的資料,并與當前的社會時尚話題(如垃圾危機、低碳城市、能源危機、水資源危機等)相結合,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便于學生學習以及師生交流,還可將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設計任務、多媒體課件、應各種電子參考資料等上網運行,逐漸豐富網絡教學資源。

3教學評價創新

在分析傳統教學評價方法弊端的基礎上,結合分級評價標準,注重形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評價方式多元化等現代教育評價理念,利用督導組開展督導性聽課評價、教考分離和學生參與的教學評價等評價方法,旨在探討科學量化教學評價指標,從而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師教學。

3.1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指的是在活動運行的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活動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2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一種關于教育評價的最新的教育理念。通過系統地搜集評價信息,進行分析,并對評價者和評價對象雙方的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判斷,實現評價者和評價對象共同商定發展目標的過程。

4結語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相對較抽象,傳統的“教師講解灌輸,學生呆讀死記”的模式讓老師教的枯燥、學生學的無趣,知識掌握度不高。通過教學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教學評價三個方面的創新,變革了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的,熟知自身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提高師生的教育理論素養和教育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