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解自然課的室外教學

時間:2022-07-18 03:44:00

導語:詮解自然課的室外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解自然課的室外教學

小學自然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學科學及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科學自然觀、科學態度、愛國家、愛祖國、愛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了達到著一目的,我們必須把學生從只向書本求知識轉變為主要向活生生的自然界求知識,即是加強室外自然可的教學。

一、室外的觀察教學是自然課教學的方法之一。

教訓中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不但要細心觀察教師在課堂的每一個實驗,而且會認真觀察實物。觀察實物既經濟又實惠,又直觀具體、有趣,更能夠提高觀察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小學自然第九冊第十二、十三、十四課時,本人組織學生到室外觀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根的生長情況及作用。其次是玉米的二層根,起到加固植物的作用,對防止倒伏起一定的作用。通過以上的觀察,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看書本的插圖更能反映出植物的本質特征,更能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外自然課的教學是補充教學實驗材料不足的最好的方法。

實驗是學生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有些實驗由于實驗教材不足,在自然實驗室是無法完成的。為了學生能更好地上好實驗課,獲取必要的自然科學知識,我利用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室外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客觀真實、具體、效果明顯。如在教學自然課第七冊第2課時,組織學生到附近魚塘養殖場了解“四大家魚”的養殖情況,認識魚類的外型共同特征。學生不但看到塘魚的生活習性,而且還親自觸摸活生生的魚,比看圖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魚的外型特征及用鰓呼吸,用鰭游泳等特征。

三、然課室外教學是培養學生學自然的興趣的有效方法。

自然課室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它不但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對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除了上好室內每一節外,還積極帶領學生進行室外實踐活動。把室內和室外的課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鞏固深化,甚至升華所學的技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老教學四年級第七冊自然第一課《制作昆蟲標本》時,首先在課堂內認真講授制作標本的方法,同學們一聽到到室外捕捉昆蟲,個個都躍躍欲試,情緒非常高漲,認真做好筆記,制作好三角紙包,隨時準備出發。第二課出發捕捉昆蟲時,首先對學生進行安全的教育,然后讓同學們自由地捕捉昆蟲。雖然他們有的手腳都被劃傷了,但仍然勇敢地捕捉,直到捉到為止。回到課室后顧不得傷痛就忙于制作標本,沒有一個人怕辛苦或怕麻煩,都非常開心。就連平時不守紀律的差生也表現得非常好。

四、室外自然課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的優良品質的最好途徑。

自然課不但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自然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利用到室外參觀、考察,了解自然界的奧秘,懂得了事物是相互聯系運動變化的。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開發和利用大自然會造福人類;危害和毀壞大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們造成災害。如盲目砍伐,會造成水土流失;水資源的污染,造成水資源貧乏等。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自然第七冊第十課水的資源一課中,我帶領學生到河口木棉路口的舊硫酸廠考察,發現那里的硫酸廢水經過的地方寸草不生。聯想到當年該廠的廢水對附近農作物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我還布置進行課外考察,了解當地水資源污染的情況,在考察過程中,要注意各種安全,并防止人為地造成水資源的污染。教育學生節約用水,并自覺維護水資源清潔,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總之,室外自然的好壞,直接影響自然課的質量。我們要立足于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愛好和本地實際情況,上好每一節的室外自然課。它不僅使學生鞏固和擴展了他們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還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激發起學生認識自然界的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