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音樂課堂上的興趣教學

時間:2022-09-06 11:34:00

導語:小議音樂課堂上的興趣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音樂課堂上的興趣教學

心理學證明,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唯一動機。他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或不愛學,即使你強迫他學,一般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在學生時期,他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斷,不能像成人那樣為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只能憑自己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或者漸漸濃厚,或者漸漸淡化。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對音樂的學習就必須始終引發學生的興趣。流行類歌曲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在教學中就以此為突破口,結合現在各個電視臺都在進行的各類歌曲競賽類節目(如花兒朵朵),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個性也是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的特征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個性會越來越強,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所以經常受健康音樂的熏陶,就會喜愛健康的音樂,形成良好的個性。那么,如何根據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學方法呢?

一、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1、以音樂的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美的事物不僅使人獲得美感,而且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比如用我們完美的范唱給學生展示出所要學習的歌曲,從而激發了學生也想學唱的愿望;用我們嫻熟的技巧為學生吹奏一首優美動聽的口琴曲,學生們就會迫切的拿出口琴來,也要學著吹奏。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它是激起學生強烈學習音樂興趣的重要因素。

2、引導學生探索音樂,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從對不同的聲音探索開始的。小學生入學的第一節音樂課就是從探索生活中的聲音開始的,如我們的腳步聲,風聲、雨聲等等都蘊含著節奏和旋律。學生從而認識到,音樂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引導他們探索樂曲的音色、結構等,進一步加強音樂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聲音的感知,正符合學生的這種音樂學習心理的特點。

3、成功的體驗,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對音樂的興趣就在獲取成功的過程中。當學生經過學習能夠演奏一首小曲時,他們很容易得到滿足,滿足的同時又進一步產生了興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漸淡化興趣,乃至喪失興趣,要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在音樂實踐中始終保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手段,增加學生的音樂感性體驗

1、組織學生體驗、感受音樂。

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音樂課的學習首先要通過聆聽、體驗和感受音樂來進行。如何把學生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對音樂的初次體驗變成可監控的狀態,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初聽之前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聽的目的就明確了,在聽的過程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認真聽辨,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努力從音樂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來,這樣的思考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精神。

2、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學生對音樂的體驗還來自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學生一曲聲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癡,同時也帶給了我們“聽眾”愉快的感受;小口琴使得學生們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覺,每個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分別演奏難度不同的曲子,“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實踐活動中已不是一句空話;歌舞表演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了,學生們在這一項實踐活動中充分釋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通過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在體驗著音樂美帶給他們的快樂,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3、動靜交替,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

音樂是最具韻律感的藝術,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張弛,使人情不自禁的跟著動起來。對音樂的動作反應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養的。小學低年級階段要增加律動的教學,通過身體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

三、尊重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藝術有高低不同,沒有對錯之分,所以教師就是要尊重學生個體性的差異,使學生獨特的個性得以張揚、創新精神得以發展。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習慣。如要敢于發表與他人不同的意見;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有自信心,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等。

1、注重積累,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

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哼唱并背誦一些經典作品的主題旋律。視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學生對音樂主題的感受和記憶作用。視唱法即在音樂欣賞前、欣賞中或欣賞后,演唱作品的主題旋律。例如在欣賞《風笛舞曲》前,我把其主題旋律作為視唱練習讓學生演唱。加深印象后再欣賞這首樂曲,每當主題旋律出現時,同學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當對樂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來視唱主題,一邊唱,一邊感受風笛的形象。最后,或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再來讓學生哼唱一下風笛的主題,很多同學都能夠脫口而出。

2、培養發散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力與聯想力

發散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本成分,是創造思維的中心環節,訓練發散思維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獨創性。聯想和想象一般是指由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喚起對相關聲音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和聯想。

3、創編練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必須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創編練習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創編練習可設計出多種形式,例如,為樂曲命名(就是給從未聽過的樂曲起名字),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整體感受能力。學生在沒有任何文字提示下,用簡短的詞語來描述他們對音樂的感受是最原始、最樸素、最真切的。例如學生給《百鳥朝鳳》一曲的命名有:《鳥的天堂》、《森林的鳥兒》、《鳥兒在歌唱》、《賽歌會》等。雖然大家的命名不盡相同,但都符合音樂的基本情緒。同學們在欣賞中精神高度集中,選擇最精練的語言創造性地概括出了自己的感受體驗。首先要有既定的目標,繼而憑借記憶力的轉化,聯想與想象的引導,概括能力的關聯以及其它有關能力作用的運用,才會有新穎鮮活的音樂作品問世。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作為一名一線的音樂教師,我衷心的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受到好的音樂教育,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