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學生誠信情況調研與思索
時間:2022-09-14 11:06:00
導語:當代中學生誠信情況調研與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誠信是道德建設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在中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是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為了提高工作的針對性,我們課題組在部分學生(隨即抽取)中組織了關于中學生誠信狀況的調查,共發出652份問卷,收回623份,收回率達95.7%,有效問卷618份,有效率達96.7%。我們還先后組織了兩次座談會,參加的學生又代表性,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層次,聽取和收集了較為詳細的信息,又查閱了許多資料,并把它們歸納總結,這些工作為我們認真了解并分析中學生的誠信情況提供了詳盡可靠的感性材料。
一、中學生誠信狀況
我曾對中學生誠信狀況進行過調查,從中不難看出,中學生普遍認為誠實信用是人的最重要品質,是市場經濟的靈魂,這說明他們已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論文百事通但69%和64.7%的學生曾分別又考試作弊,向家長隱瞞考試成績的不良行為,這說明中學生誠信狀況不容樂觀,70.3%的學生普遍認為誠實信用是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最缺乏的品質,這又可以看出,中學生渴望加強誠信教育,強化誠信意識。看來,在中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1.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波及到了學校。
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另一方面,也誘發了人們的求利心理和短期行為,因而必然出現背離誠信的思想及行為。學生們在座談中列舉了當今社會中的背離誠信的一些現象,如各種考試中“”的出現,社會上假文憑泛濫等,并結合課本知識分析說明了這一點。
2.社會上誠信意識遭到了扭曲。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在當今許多人認為“老實人吃虧”,“實在在做事不如坑蒙拐騙來得快”等,很顯然弱化了誠信的基本要求——真實。
3.加強中學生誠信教育的建議及對策。
首先,學校積極主動,加強宣傳,把加強中學生誠信教育作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通過黑板報、報欄、廣播、網絡等校園文化傳播工具以及召開主題班會、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工作,引導學生強化誠信意識。也可通過舉行專題報告,結合現實生活中反例子分析說明誠信的重要性,使他們真正懂得:誠信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借鑒了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誠信使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行為的基本精神,我們積極發揚誠信美德,以誠為本,為人為學。
其次,拓寬渠道,強化德育功能。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道德教育工作的渠道,關鍵在于挖掘內在潛力,強化德育功能。從德育角度看,各學科的教學內容都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因而各學科的教學都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本學科特點,如語文課可借助古今中外誠信名言及相關事例,政治課可利用教材中“勞動者職業道德”、“市場交易原則”等基本知識區分析誠信的重要性。同時,各處事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自覺滲透誠信思想,讓誠信真正成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基本精神和著力點。
最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獎懲制度和道德考評機制。學校從各個環節入手,常抓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狠抓學風和考風,嚴禁考試作弊,對作弊者公開批評,給予嚴肅的校紀處分,也可在考試的某些考場實行“免監制”,或者在考前予學生堅定誠信協議。同時,建立道德考評機制,為每個學生及教工建立誠信檔案,在學生評先教工評優評職方面,把是否守誠信作為主要標準之一。
加強中學生的誠信教育事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切實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積極配合,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創造性開展工作,真正讓誠信在學生思想中生根開花,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目的。
- 上一篇:網絡犯罪的治理與改善
- 下一篇:2011幼稚園老師個人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