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實驗教育中學生良好習慣培育

時間:2022-12-22 10:08:00

導語:科技實驗教育中學生良好習慣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實驗教育中學生良好習慣培育

科技實驗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如何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情感,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是擺在每一個科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我認為,培養學生在科技實驗中的良好習慣對小學生至關重要。

一、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科技實驗探究的開始,觀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培養。“看見了”不等于“觀察到了”,科學史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歸功于科學家細致的觀察結果。如:牛頓就是從大家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現象,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簡單的單擺現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轉的。所以,良好的觀察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十分重要。科學的觀察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將現在的觀察與過去觀察獲得的經驗聯系起來進行加工改造。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也是構成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因素。創新能力的起點在于觀察能力,沒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就不會有很強的創新能力。觀察是“源”,創新是“流”,只有使觀察與思維互相滲透,才能促進學生的想象力,才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始。

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深入細致觀察的品質,學會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根據科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課以實驗為主,而幾乎每個實驗都要進行觀察,所以,在實驗過程中,我總是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觀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細看,實驗中的現象會“曇花一現”,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環節、每一步細小的變化。如《冰、水和水蒸氣》一課(教材四年級下冊),在進行水的沸騰實驗時,學生在老師提醒下用眼觀察到了沸騰全過程的變化:底部聚集較小水泡→水泡變多變大不斷上升→水上下翻滾→試管口出現水氣。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用舌嘗,手、耳、鼻、舌也是人體重要的感官,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通過反復強化練習,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從而促進興趣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二、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中小學科技教育倡導“做中學”,其實質是通過科學學習,養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在“做”中發現,在“做”中體驗,在“做”中感悟,“動手”只是一種手段,會“動腦”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學生往往是樂于動手,但不善于動腦,面對眼前的各種實驗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實驗中也只顧“熱鬧”,看不到“門道”。所以科學教育要養成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學習習慣,引領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動手之前要明確動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決的問題,預測可能獲得的結果,制定實驗方案,即動手之前先動腦。活動中要提醒學生手、腦、眼、鼻、耳多種器官的并用,要及時捕捉事物的細微變化,善于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從直觀現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

如:在探究《電磁鐵》的性質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他們對于電磁鐵感興趣的問題:電磁鐵是由什么構成的?怎樣制作電磁鐵?電磁鐵能吸哪些物品?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什么有關?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若有極性,與什么有關?電磁鐵與磁鐵有什么區別?然后,讓每個研究小組對本組感興趣的問題先提出預測,再根據多種實驗材料,提出實驗方案,最后動手實驗,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在活動中,要使學生養成勤于做科學筆記的習慣,要及時記錄下自己瞬間閃現的智慧火花,把觀察的現象、發現的問題、預測的結果、對現象的分析以及對活動的感悟,都要及時記錄下來,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養成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探究,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

三、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究又是科學學習的核心,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展其科學素養,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然而,不少學生沒有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盡管他們從學會說話開始,就可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很少有父母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答案告訴孩子,惟恐孩子聽不明白。進入學校后,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也是“絞盡腦汁”地將知識通過語言、演示實驗等方式傳授給學生,或者學生只是機械地照著教師指定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依樣畫葫蘆,沒有探究性思維活動的參與。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于從老師或家長那里“省時省力”地獲取知識,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學科學教育應首先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不依賴老師,自覺主動地去探究,自主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樣證明?物體的滾動摩擦大于還是小于滑動摩擦?怎樣證明?遇到這些問題,學生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設計實驗去探究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尋求老師的幫助和解答。當然,老師并不是要游離于學生探究學習之外“袖手旁觀”,教師的引領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在科技實驗中,養成小學生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比獲取知識的多少更為重要。良好習慣的形成將決定著學生后繼的學習與生活,甚至會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