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藥學綜合實驗課建設

時間:2022-04-28 02:39:00

導語:探討中藥學綜合實驗課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討中藥學綜合實驗課建設

當今社會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求具有能夠靈活應用本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高校必須加快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對于中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理論是基礎,實驗是靈魂,一次實驗課從認識的角度看也許未提供新的見解,但對學生個體而言是一種探索、是獨立的發現。實驗教學是對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能夠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為了在本科教育階段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隨著首都醫科大學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結合學校具體實際,參考兄弟院校教改經驗l2引,學校在學生的實踐課程環節中增加了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必修課程,在提高課程質量諸方面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課程設計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要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不僅要教會學生“會做”,更要重視學生實驗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即要通過實驗使學生“會想”。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經歷查閱資料、設計研究方案、學習實驗方法、完成實驗研究、分析實驗結果及撰寫研究報告等過程,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熟悉中藥研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團隊精神,鍛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溝通與協調能力。基金項目: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基金支持項目,編號lOJYY-062。佳者簡介:王滿元,男,博士,講師,從事中藥活性成分研究。從課程特點來說,此課程是在中藥學專業學生本科教育后期開設的一門注重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程,既不同于第二課堂或學生科研項目,也不同于畢業設計。該課程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同時也要求學生和教師用一定的學時來規范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課程基于藥用植物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制劑分析共7門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的理論和方法,將其中2-3門課程的知識有機組合,設計出一系列的小型綜合實驗項目。

二、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課程建設

1.綜合實驗項目建設首都醫科大學中藥學專業的前期實驗課程基本上包括技能培養型、驗證型、專業型三種類型,學生參照實驗指導書,使用規定的儀器設備和實驗步驟來開展實驗,結果基本恒定;綜合實驗則是后期開設的探索研究性實驗課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后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付諸實施,實驗結果未知因素較多。綜合實驗項目是在前期課程所達到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具體軟硬件條件,采用能反映當今中藥學發展及教師科研興趣與成果的項目,同時兼顧起到擴充知識、鍛煉操作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選擇教師科研成果與科研興趣設置實驗項目,學生具有從敬心理,能夠提高學生興趣,基本消除學生應付、不認真等現象。多年來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的綜合實驗項目對本科生而言均具有新穎性與探索性,如2011年度開展的具體實驗項目就有:黃芩苷磷脂復合物鎮靜作用觀察;不同炮制方法對附子強心作用及心臟毒性的影響;左金丸的劑型設計與質量研究;炮制對續斷中化學成分的影響;濟生烏梅膠囊質量標準研究;大承氣湯的劑型設計和質量評價;竹節參藥材高效液相指紋圖譜的研究;黃連與吳茱萸配伍比例變化對總生物堿提取率及鎮痛作用的影響。

2.綜合實驗網絡資源庫建設由于綜合性實驗所涉及的知識點不確定,實驗的題目要求也不確定。另一方面,每一門課程都有固定的學時以及教學進度安排,首都醫科大學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的學時為36學時(課堂輔導與分組討論4學時,實驗過程32學時)。因此,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放性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一定需要學生主體擁有較多的資源。深入分析學校多年來中藥學綜合實驗課程所涵蓋的實驗項目后,筆者發現從內容上講大都屬于中藥藥效基礎研究的范疇,學生開展項目需要解決諸如“中藥或某復方中具有哪些化合物類型、哪些化合物、它們的分子結構是什么樣的”以及“如何定性和定量分析中藥或復方中的藥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利用DreamweaverMX和Authorware軟件,建立基于校園網的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資源庫,選擇100多味重點藥物,追蹤現代研究進展,結合《中國藥典》一部的具體內容,以中藥功效和植物分類為綱,涵蓋各重點中藥所蘊含化學成分的類型、分子結構、藥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的鑒別以及含量測定方法等內容。通過資源庫的建設,幫助學生提高了自主設計綜合實驗的能力,也提高了綜合實驗項目的可行度。同時,該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的層面,既能夠對功效異同中藥的化學成分類群方便進行比較,也能夠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對近緣植物的化學類群進行比較,加深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程度。

3.綜合實驗教學運行方案綜合實驗項目在具體執行時,往往有較多困難,如教學經費的限制、課時的限制、學生實驗研究技術的水準、教學實施的限制、帶教教師學術水平的限制等。本校重視總體實驗設計,通過教師引導性輔導課程目的、介紹具體工作程式并回顧相關專業知識,組織學生按項目分組后采用分學科教師組輔導,控制實驗預算、明確各方具體職責、強化實驗準備環節、進行預實驗等措施基本保證了綜合實驗的可執行性以及教學目的。在教學形式上保證學生為主角,輔以啟發教育,注意培養獨立科學研究的能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運行中要求學生獨立、主動、認真地參與實驗研究的每一個過程,在研究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在研究、討論中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與結果匯報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己見,支持學生將相關想法付諸實踐。

4.綜合實驗課程考核方式綜合實驗課程考核主要依據四個方面來評價:文獻綜述(20%);研究報告(40%);研究態度與技能(30%);研究貢獻度(10%)。文獻綜述環節評判依據主要有:文章的收集數量及相關度;文章的批判性閱讀情況及討論分析(包括系統回顧、存在的問題分析、展望與趨勢判斷);文章撰寫規范程度。研究報告環節評判依據主要有:實驗方法敘述完整正確程度;實驗數據評判方法正確程度;研究報告結果表達客觀準確程度;討論部分是否結合綜述部分對實驗結果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展望;研究報告體例的規范、標準程度。研究態度與技能與研究貢獻度主要依據帶教教師根據各項目的特點確定評價標準。

三、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課程評價

針對綜合實驗的開設效果設計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該課程對他們學習熱情的激發、科學的實事求是學風的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發揚、實際技能和動手能力、自控能力、對信息加工利用等素質和能力培養等有幫助;90%以上的學生認為對他們科學研究思路、主動精神、敢于創新的心理、從事研究的毅力、決策取舍的能力、綜合運用多方法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科學實驗思維能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表達/交際能力、通過計算機檢索等途徑獲取信息等能力提高有幫助;8O%以上的學生認為對他們具體某項研究能力、尊重他人見解和成果、科研的自信心和勇氣、時間效益、獨立研究的能力、組織能力等有幫助;70%以上的學生認為對他們競爭/拼搏精神、開拓創造能力培養等有幫助。這些問卷內容是以往在綜合性大學以及中醫藥高等院校調查中大學本科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或薄弱環節。自從開設綜合實驗課程后,學生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學生在拿到畢業設計課題后,馬上可以著手查閱論文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從中選擇出完成該課題的最佳方案,進而給自己的畢業論文實驗制定一個方案,能夠較快進人角色,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有所減弱。成功的實驗教學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完善的實驗設備、科學的實驗模式、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中藥學專業綜合實驗課程建設對學生和教師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是該門課程取得更好效果的關鍵。

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較長的實踐和多方面有關內容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建立起相應的能力,應有計劃地整體設計中藥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分層次組織綜合型、設計性、創新性、障礙性實驗,強化全過程培養理念,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逐步提高。指導教師應將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融人到綜合實驗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時地給予正確指導,對實驗結果給予準確的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