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實踐帶教教學途徑運用
時間:2022-06-19 04:32:00
導語:神經科實踐帶教教學途徑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路徑(CP)是由標準化路徑演變而來,它傳承了標準化路徑的宗旨,就是最高效率地分配資源,并為能適時地完成工作提供指南[1]。臨床教學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實習護士的發展。而神經外科專業性強,臨床實習帶教比較難,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們改進了臨床教學方法,采用了臨床路徑制訂嚴密的帶教計劃對護生40人實行帶教,經臨床實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同期到我科實習的護理大專生80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人,實習時間4周。均由五年以上護士或護師以上老師帶教,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帶教方法,即入科介紹掌握重點,出科前考試,其余時間隨機教學。觀察組按臨床教學路徑方式進行帶教,按照實綱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我中心的特點,由護士長組織帶教組長編制神經外科臨床教學路徑表(具體內容見表1),帶教老師嚴格按照臨床帶教路徑表的要求進行帶教。①制訂出符合神經外科實習的帶教計劃并嚴格執行。②每月召開評教評學會1次,討論實習護士在實習期間帶教方案的優、缺點及安全隱患,并加以整改,帶教老師評價所帶實習護士的優缺點,同時實習護士對帶教老師提出意見,主要是針對一些帶教方法不合理方面。③每月組織護理教學查房1次,對每批入科的實習同學在入科時都會強調,在月底實習結束的最后1周,由本組實習護士針對在科室所學到的知識的其中1~2個案例組織1次護理教學查房。
1.3評定標準
理論、操作考核評分標準:優≥90分,合格≥75分,不合格<75分。綜合素質能力評定標準:①優:能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業務能力強,正確應用護理程序,醫療文件書寫規范。②合格:基本能獨立解決護理問題,基本掌握護理程序的應用,醫療文書書寫較規范,護理計劃制定合理。③基本合格:獨立分析能力差,醫療術語應用不好,親和力差,護理措施執行不到位,尚需在臨床實踐中磨礪[2]。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生出科理論、操作考核成績及綜合素質能力比較見表2。
2.2兩組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比較見表3。
3討論
3.1可有效提高護理臨床帶教質量及帶教老師的專科理論水平神經外科患者病情普遍較重,護理工作繁忙,帶教老師沒有足夠的精力,且部分帶教老師比較年輕,臨床經驗本身就不夠豐富,專科知識水平比較薄弱,同時臨床教學經歷不長,經驗不足,這些都制約著科室臨床護理帶教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臨床上使用臨床路徑教學法,督促了帶教老師不斷學習專科知識,在帶教過程中能夠有重點、有目標地進行帶教,改變盲目帶教現象,有利于護生學習、掌握。實習目標明確,充分調動了帶教老師指導作用,增強帶教教師意識和責任感,有利于科室整體帶教水平提高。同時使用臨床路徑式帶教方法,選擇靈活的帶教方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揚長避短。臨床路徑還使帶教老師清楚知道何時講什么內容,在節省精力的同時避免了教學內容出現漏缺現象。
3.2可規范臨床帶教模式以往存在跟班式帶教,帶教過程遇到什么就講什么,沒有遇到就不說,導致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片面、零散,與教學大綱脫離。同時在臨床上也同樣存在著無法固定帶教老師,導致1個實習同學跟多個帶教老師現象,而老師與老師之間并沒有溝通,導致在臨床上可能存在著很多內容重復講、而有些內容又漏講等現象。因此,臨床路徑的制定避免了過去由于護理人員工作繁忙或更換臨床帶教老師可能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存在遺漏或忽略等現象,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帶教老師帶教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教學缺陷。
3.3可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運用臨床護理路徑,指導學生按時間框架對專科知識不斷深入了解,介紹專科病種、治療和護理特點、護理進展,使護生基本掌握了神經外科病情觀察,真正領悟到生命體征測量的重要性,能正確判斷患者的意識及肌力,準確地判斷瞳孔大小,掌握了神經外科常見病的術前及術后護理。通過采用基礎護理量化管理,提高護生對基礎護理的動手能力,保證了整個教學質量。通過組織護理教學查房,讓每批實習同學在實習過程就非常注重觀察、收集患者資料,以利于在組織查房過程中能夠結合臨床與實際進行講解,同時也提高了大家制作幻燈片的能力,提高了大家查閱資料及閱讀論文的能力,提高了大家的組織、配合能力。
- 上一篇:國土信息化建設經驗交流
- 下一篇:區污染減排計劃
精品范文
2神經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