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地理教學整合

時間:2022-07-11 11:28:29

導語:互聯網與地理教學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與地理教學整合

在高中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盡管現在的教材都已經把知識的數量和難度降了下來,但教師仍然感覺課時不夠用,擔心不能完成課程目標,尤其是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越是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越是不能通過講授來達到的。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倡導變革學習方式,需要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2010年,重慶市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正式啟動以來,我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發現有如下優勢:1、極大地增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性,打破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2、實現真正意義的因材施教和素質教育。3、知識與技能信息的廣泛性。4、課堂教學評價的及時性?;ヂ摼W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是指作為工具的互聯網運用到各種高中地理教學資源、各個高中地理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后相互融合,整體優化。它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形成整合的模式。

1互聯網基礎知識與地理教學內容的整合。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計算機在中國的全面普及和應用,當前的高中學生對信息的檢索、發現、獲取、分析、處理的能力已經成為其能力素養中必備的基本組成部分。我們的學生基本能夠:1、掌握信息文化、信息社會的概念;2、具有初步使用計算機的能力;3、具有初步使用主流操作系統(WINDOWS)的能力;4、具有利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的基本能力;5、掌握互聯網應用的基本知識(WWW,E-MAIL,BBS的使用等);6、具有利計算機進行簡單數據處理的能力(表格和數據處理能力)。例如,在世界區域地理《西亞和北非、撤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教學中,課堂小結后,布置學生列表比較北非與撤哈拉以南非洲自然和人文地理差異,學生能很快完成。說明,作為一種文化基礎,互聯網的基礎知識應該滲透在學科教學內容當中,使其內化為學生的文化素養。

2互聯網與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的整合。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知識與技能認識活動,自覺調節自己的感情和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并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注重知識的傳遞與堆砌,注重知識的獲得與記憶,然而,在互聯網與地理教學整合中,我發現,這樣更注重了學生學習的經驗、體驗過程,提倡了人與人、人與機器、人通過機器相互之間真正的交往,而互聯網則成為交往的手段。通過互聯網,學生學會通過WWW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將找到的信息在電腦上通過WORDL軟件進行歸類、整理,學會尋找適合自己的網上學習方式(協作學習、獨立學習、競爭學習、伴隨學習等)。同時,學生們在網上學習遇到困難時,可以隨時向其他學生請教。所以,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內,互聯網絡與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整合所達到的效率和質量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3互聯網絡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環境一種新的存在形式。

高中新課程改革指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互聯網絡作為教學環境的存在,也徹底動搖了教師高高在上的傳統地位,教師擁有的信息,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絡獲得。對知識的權威擁有已經不再是教師的專利。在互聯網絡這個特殊的教學環境下,師生不再是現實生活中的師生,誰都可以是老師,誰都可以是學生,誰都可以提出問題,誰都可以回答問題?;ヂ摼W絡作為一種教學環境,它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空間、時間和社會地位的限制,為教學過程創設了一個廣闊的,開放的可交流空間。利用互聯網,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段進行學習,也可以通過網絡課堂參與到相隔千里的教學環境之中?;ヂ摼W絡上的交流不再局限在課堂中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而是一個更為廣闊無邊的空間交流。

4互聯網絡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的受限因素分析。

我認為互聯網絡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不是技術與教學的簡單結合,而是信息技術、師生、網絡環境(硬件、軟件、網絡)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種融合,但根據目前的學校辦學現狀,仍存在以下問題有待改進:首先是教師和學生的現代信息技術水平不高,能力有限,難以滿足互聯網絡與高中地理教學的完美整合。由于受到各種教學機制影響,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從小學到高中的教學中都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不濃,信息技術普遍低下,一般的單機操作都掌握得不好,網絡技術就更差了。教師雖然都通過了繼續教育的現代信息技術初級培訓,但是繼續教育的階段性、應付性特點較強,培訓的水平也不高,達不到網絡應用的層面,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少,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制約著互聯網絡與學科教學整合。其次,學校的硬件建設相對落后。必須要到學校的網絡教室才能實現這樣的教學。現在盡管我們許多學校實現了班班通(網絡+視頻模式),但一些教育發達國家都早已經實現的班班網絡化,普通教室里人手一個筆記本電腦(WIFI),課程全在筆記本電腦里,包括電腦本地和網絡上都可選擇,學生的自主選擇性超越了傳統課堂空間。最后,互聯網絡與高中地理教學整合校際間合作欠缺。盡管各我市區縣都建有城域教育網,本應該很好的實現校與校之間的互聯網絡與教學整合。但是,目前各地的城域網絡的管理大多在不懂教學的網絡技術人員手里,一線教師需要什么,想做什么,他們并不知道,即使這些技術人員知道教師的需求,他們也不懂得如何去滿足教學的網絡需要。更別說如何更好地實現校際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教學共享,這就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