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教學實例教學法運用
時間:2022-07-31 01:28:18
導語:工商管理教學實例教學法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的商學院自開辦以來,一直處在世界領先地位,如哈佛,哥倫比亞,耶魯,等等,其MBA憑借其畢業生良好的高薪就業形勢,成為這些學校的金字招牌。美國的大學可分為私立與州立兩種,前者在美國教育界占有傳統重要地位,其商學院只開設MBA課程,不設本科,而后者即州立大學,則是本科與碩士教學并重,但仍有偏重碩士的趨勢。一方面,由于美國大多數著名商學院偏重于MBA教育,因此對于本科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并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標準;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長期處于傳統教學模式中,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藝術性的工商管理這門課上,則表現為對起源于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這一新式教學方法的不重視。綜合以上兩個方面可看出,在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教學中,案例分析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少,且在案例的選材和理論如何聯系實踐方面沒有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一、案例教學法在中國的應用現狀
由于我國傳統教學的影響,案例教學法不管是在研究生還是在本科生培養方案中都得不到重視。這種情況直到近幾年才有所好轉,但仍然力度不夠。在我國大多數大學中,仍然采用“滿堂灌”式的方法,即教師在講臺上宣講書上現有的理論,學生在底下聽,偶爾做做筆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沉悶,讓學生昏昏欲睡,同時學生一味地聽、記,沒有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長此以往會產生懶散的學風。同時,學生也會因為這種空洞、過時的理論講解,而對這門課產生厭煩、疲倦的心態。這一現象不僅是我國工商管理教學的普遍問題,且在本科生的培養中其弊端體現得尤為明顯:由于我國的本科生是直接讀完初中、高中,經歷過高考后直接接受大學教育的,因此缺乏實踐經驗,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缺乏感性認知,容易對工商管理形成“學而無用”的錯誤印象,缺乏全面,透徹的認知。往往學生在選專業時,僅僅是出于對MBA的盲目追捧。而他們在接受了一定時間的課程后,往往因課程空洞無用的感覺滋生而半途而廢。另外,在課程的設置上,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也存在對美國課程照搬照抄、卻沒有學到其精髓的不足之處。目前,我國工商管理的課程主要有管理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然而,卻幾乎沒有涉及到有關培養領導能力和企業決策人素質的課程。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國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十分看重,但對于工商管理的培養商界領袖人物的理念,卻缺乏足夠的認知。另一方面,有關領導學、演講與口才等一些被列為通識課的選修課程的報名火爆現象來看,學生對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領導才能等十分重視,但學校卻缺乏這方面應有的訓練。由上述現象引發的弊端可以看到,由于案例分析法在工商管理課程中不被重視而導致了課堂效率不高、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鍛煉,等等狀況。因此,案例教學法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工商管理教學中必須大力推廣。
二、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領導意識。案例教學法是把發生在企業中活生生的例子展現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扮演“企業家”、“律師”等角色并做出決定。作為未來的領導人,培育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在不可預見的情況發生時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而使學生具備此類領導素質,是不可能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獲得的,案例教學是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磨練他們意志的最好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傳統教學法的一個弊端是學生上課沒有什么壓力,因為課堂上不會檢查學生是否提前預習。同時,學生是否聽講也無法考量。而案例教學法卻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哈佛大學的成績比重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他們的成績至關重要。因此,通過案例分析,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發言,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從學生的發言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課前準備程度,包括對學生反應速度、口才等各方面的訓練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課堂效率。除了以上的案例分析法普遍的重要性之外,這種教學模式在中國的本科生教育中顯得更為重要。由于中國教育特點,即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時的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繁重,且一直采用灌輸式的被動式學習模式。因此,到了大學,許多學生往往會因為沒有了學習動力而松懈,而且由于長期習慣了壓迫式學習導致學習的自主性差。因此,大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改變不了這一普遍性問題。案例分析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①案例分析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的案例分析準備,包括學生對案例的看法、建議,都不可能從教師那直接獲得,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別人的觀點代替不了自己的想法,而每個學生都必須找出能支持各自觀點的一切證據。在這個查找資源的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②案例分析法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上,再沒有現成的理論等待學生獲得,而是通過近乎辯論式的討論,使學生的頭腦處在高度運轉之中。課下,他們準備一個案例,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不管是腦力還是體力,都對學生是一個挑戰。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領袖氣質,有利于極度開發學生的潛能。通過案例教學,訓練的是一種系統思考問題的方法和采取行動的勇氣與決心。
三、案例教學法在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本科生的特殊性雖然案例分析法在本科生與研究生教學中同樣重要,但二者畢竟在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思維模式與思考問題的能力上有很大差別。因此,學好理論知識是基礎。需要強調的是,提倡案例教學法并不是否定傳統的教學方法,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辯證關系。學生如果對市場營銷、戰略、人力資源管理一知半解的話,盲目的教授案例只會是囫圇吞棗,效果適得其反。基于以上思考,案例教學法不必完全照般哈佛大學的全案例形式,而應該與理論學習互相配合。在案例的準備及其課堂教學上,都必須考慮本科生的特殊性。(1)在案例的準備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本科生的知識儲備狀態。①由于本科生的理論知識沒有研究生深厚,因此提供的案例不應采用像哈佛大學那樣長、對分析的細節等方面要求非常高的案例,而應該采取一些短小精煉、又能離學生生活較近的案例。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充分考慮到知識限度。②在案例的題材上,應以國內知名企業的題材為主。即本土化原則,若原封不動地將國外的案例供學生研究,不僅使學生產生遙不可及的陌生感,同時也不適合他們了解我國企業發展的特殊國情。③保持案例的真實性。案例的可信度來自撰寫人的中立態度,在用采訪的原始材料論述種種觀點時,切忌加入教師自己的傾向。(2)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應充分注意角色定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①課堂節奏的掌握者。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能讓更多的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何能在學生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努力控制局面,如何能控制一個學生發言的時間,等等。課堂任務能否按時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于課堂節奏的掌握。②思維的激發者。在中國的課堂上,很容易陷入個別學生的唇槍舌劍、而其他學生則處于旁觀者的狀態,仿佛把自己置身于討論之外。于是,課堂上往往只會成為表現活躍的學生的showtime,內向的學生往往充當了擺設。在哈佛商學院有一套對付此類問題的方法,即發言與成績掛鉤。此外還有一種“coldcall”教授會專門關注不愛發言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鍛煉,力求每個人都有所收獲,而不是只關注少數人。③總結者。學生的發言往往雜亂無章。因此,在學生發言時,教師必須快速記下并整理學生的發言思路,并對不同的觀點進行總結。
2.本科教學開展案例教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1)學生的案例準備階段。教師可以把下堂課所要講授的案例提前幾天布置給學生。既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每組4到5人為宜。同時,教師應將案例分析的要求、所要達到的目的說明清楚。考慮到本科生對于案例分析的不適應性,在最初實行案例分析法時,教師可以提示案例分析的方向、思路、要點,并推薦相關書籍。小組成員應有明確分工,各自負責查找自己領域的相關資料,并做好整合工作。在小組討論時,每個人都應記錄其他組員的收集整合成果,做到資源融合、共享。(2)課堂教學階段。①發言階段。教師應物色一個最先發言的學生,由他(她)來說出研究的成果,發言時間應控制在10~20分鐘之間。②自由討論階段。待該學生發言完畢后,其他學生可以針對其發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可反駁,也可提出更好的建設性意見,等等。③總結階段。學生的自由討論結束后,教師應總結學生提出的各種觀點,并說出自己的意見,對學生的發言做出點評。在這三個階段中,教師一是應該注意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切忌出現學生不敢發言而出現的“冷場”情況。同時,應把握好發言時間,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二是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思維層面。當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可針對其發言提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往更深的層面去思考,擴寬學生的思路。三是要認真做好記錄、整合工作。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應該在黑板上快速記錄學生發言的思路,提綱挈領,便于讓其他學生理解其發言要點。四是學生發言時應為自由發言,不必根據分組來指派每小組代表發言。在中國的教學模式上,討論一般都是分小組進行,而發言時則指派小組代表。此模式表面看起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但實質上卻有不小的弊端:發言的學生往往口才相對較好,因此,不僅那些口才較弱、羞澀的學生還是得不到在全班發言的機會,還會讓他們產生一種依賴性,即沒有緊張感。因為,發言的工作永遠不用自己來做。因此,不僅應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說出自己小組準備的研究成果,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關注不愛發言的學生,鍛煉他們的勇氣與自信,并使人人都有緊張感,是他們覺得下一個發言的人很可能會是自己,從而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3)案例教學評估階段。哈佛大學把對案例教學的全面評估作為教學組織的重要環節,每周評估一次。很值得中國大學的效仿。評估可分為三個方面:①對于案例內容的評估。如考慮到本科生的水平,學生對于案例的內容是否過于復雜難懂,從中可以運用多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②課堂討論時間的長短。如是否討論,討論是否陷入“死胡同”,是否在有限的時間內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觀點。③案例的準備是否占用你太多時間,案例的選擇是否恰當。④案例與理論的比例。案例教學是否占用理論教學太多的時間。評估可以一月一次,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反映,適當調整教學計劃。
案例教學法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具體運用,必須以本科生學好理論基礎為前提,而案例教學只是起輔助作用。因此,案例教學的比重不宜超過理論教學的比重,二者大約為3:1。即教師可以在三到四節課后專門準備一堂案例教學課。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也可以在理論知識講授完畢后,專門留出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對學生給出一個案例并現場分組討論,討論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請學生發言。最后總結發言要點,并向學生展現相對較好的分析與建議。如此長期堅持,本科生的分析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案例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案例分析法在我國難以快速發展的原因,除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以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如案例大多采用歐美國家的例子,本國的企業發展案例少;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尚未達成案例教學所要求的一些角色和能力;案例的編寫缺乏一個專業的團隊與模式,等等。這些,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尚需要更多的教育學者探討、借鑒。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國內,不管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案例教學法都是未來工商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勢。考慮到我國大學教育的特殊情況,案例教學既要吸取美國一流商學院的成功經驗,又要具有“中國特色”,同時還要考慮到本科生的特殊情況,這些,既是案例教學在我國開展的難點,也是重點。
- 上一篇:漢語言文學教育能力鍛煉策略
- 下一篇:公共管理系統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