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
時間:2022-08-01 11:32:48
導語: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概念界定
自農民工出現以來,農村大致走出了三代農民工:第一代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前,他們掌握熟練的務農技巧,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進城務工僅為多增加些收入,對工作和工資要求不高;第二代是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的群體,其文化水平相對提高一些,一般是妻子在家務農和照看老小,丈夫外出打工掙錢;第三代農民工就是我們要說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是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具有農村戶口,文化水平初中以上,21世紀初期就進城務工的群體。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報告顯示,我國六成以上的農民工是新生代農民工,也就是說,新生代農民工總數在2010年已突破一億人。這么龐大的群體已成為農民工隊伍的主力軍,他們有更高的文化和技能,已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城市的真正一員。打破城鄉二元分裂結構,推進新生代農民工逐步向城鎮居民和產業類工人轉變,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早日實現和產業機構的調整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和現實意義。這次轉變順利與否取決于能否進一步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知識體系和技能結構,這就需要對其進行系統的再教育和培訓。學歷后教育是指完成正常的學歷教育之后,公民接受的是以提高工作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和培訓。它與成人教育近似,但又有所區別。成人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年滿18周歲的青年,但有些新生代農民工還未滿18周歲;另外,成人教育以取得相應學歷為目的的人數占很大比重,而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接受教育和培訓是以提高工作技能和素質為目的的。
二、當前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和就業具有盲目性新生代農民工在選擇職業和職業培訓時,根本不考慮所要從事的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僅憑工資和介紹就開始工作。對工作的環境和工作的主要內容了解甚少,這也是農民工工作更換頻繁的重要原因。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了《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中大部分就業后會出現迷茫情緒,并且沒有考慮過就業規劃等問題。他們剛從中學的校門走出來,思想、智力等各個方面還不成熟,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無從談起。然而職業發展規劃的缺失導致很多新生代農民工缺乏職業發展目標及職業倦怠、缺乏進取心和就業單位頻繁變換等一系列問題。
2.國家和企業的重視度不夠,經費投入有限經費問題是困擾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開展的長期問題。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所需經費來源主要包括用人單位出資、農民工自籌和國家撥款三個方面。國家和地方政府雖高度重視,可經費投入依然杯水車薪,分配到每個培訓者身上更是微乎其微。培訓經費的主要來源還是以企業出資和農民工自籌為主,可是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資金有限,自負能力弱。他們也不愿意把辛苦掙來的錢過多地用在高價的學歷后教育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大部分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也很不情愿把過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民工的再教育上。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屬于準公益性范疇,國家需明確自身的責任和其在培訓中的主導地位,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積極規范和督促用人單位對農民工進行相應的培訓。
3.學歷后教育供需失位新生代農民工與傳統農民工相比,他們之間想要學習的知識有很大的差異。“農民的培訓需求及培訓模式研究”課題組調查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向往和需求的知識主要集中在那些體面的并且不太勞累的技術和管理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計算機知識,占總數的53.6%,緊隨其后的是管理、營銷、法律知識等。此外,在有關農民工培訓需求的問卷調查上,傳統意義上他們主要從事的工作像建筑、電工、焊工、裝修等所占的比例大都很低。他們對能夠提高其職業地位并改善職業環境的相關培訓具有濃厚的興趣。我國現有的農民工培訓機構大多是政府行政指令制定的,這些機構大部分不關注培訓的結果,只是完成培訓任務即可。這就造成了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雖注意到了新生代農民工教育需求的差異和變化,卻很少作出體系和課程的調整。另外,很多企業對新員工的培訓大多采用學徒式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形式單一,新生代農民工學習起來被動性比較強,不便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走進學校進行系統的學習,需要新生代農民工面臨入學考試、理論化課程較多、學習時間固定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這種方式也不太適合他們。
三、電大參與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完善的覆蓋全國各地的電大教育網絡廣播電視大學從1979年創辦至今已經過30多年的磨礪,這段時間里,電大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一個由中央電大、44所省級電大、945所地市級電大、1842所縣級工作站和46724個電大教學點組成的巨大的無與倫比的教育網絡已經形成。因此,可以對如此龐大的教育網絡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對電大多年來從事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經驗進行深入總結,充分發揮電大在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
2.電大擁有現代化、開放性的遠程教育網絡電大的遠程教育為全國、尤其為偏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大多數的學者認為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現代遠程教育三個重要的階段。簡單理解現代遠程教育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多媒體教學。有資料顯示:有網絡的地方人們就可以登錄相應的網址學習和下載電大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全國44所省級電大的電大在線平臺上擁有大量的網上資源并提供相應的支持服務;市級電大和縣級工作站都建立了高速校園網、學員機房、多媒體教室等支持網上教學,保證資源瀏覽的流暢。另外,中央電大還向覆蓋全國的600多個VBI接受點最新的網上資源和信息以保證知識的前沿性和資源的豐富性。目前,電大系統開發了大量的CAI課件,并已經上傳到網上供大家學習使用。雖然各級電大的遠程教育技術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是已基本滿足相應地區和相應對象的具體需求。
3.電大設立的門類齊全,教學資源豐富,并且由“名師”教學電大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很有針對性,目的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據最新統計,電大現有十大學科統設專業,目前開設的專業數目已經超過580個。并且電大還與國內的多所著名高等學府進行合作辦學,比如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金融學等本科專業,學員可以在完成所修學分后申請相應專業的學士學位。另外,學員也可以只選修某個專業中的一門或多門課程,進行單獨學習,從而獲得其所向往的知識。這種學習形式對學員來說非常方便和靈活,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電大還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了保證教材的質量,電大聘請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參與教材的編寫和修改。僅中央電大就已聘請1000多位全國知名學者和專家參與到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講授之中。另外電大也聘請了多名專家進行課件的制作和課程的錄制,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源。
4.電大“多、快、好、省”的辦學形式它無時間制約,可以在白天或夜間進行,也可以在工作日或周六日進行,培訓的時間也可長可短;它無人數制約,學員可多可少;它不受培訓內容的制約,學員需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電大就可以培訓什么;它不受辦學性質的制約,可以進行單獨培訓、聯合培訓等。“多”是培訓的學員非常多,學員學量的新知識;“快”是見效快,學員學習的效率高,學得懂,學得明白;“好”是教育效果好,教學內容的制定符合學員的需要;“省”是省時間、省物力、省經費。利用上述電大的優勢,積極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可以使當前的教育培訓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同時,電大需要進一步開拓教育市場,對新生代農民工開展學歷后教育同樣是電大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
四、電大應廣泛參與到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之中
新生代農民工對學歷后教育的需求顯而易見,既有文化知識方面的需求也有職業技能方面的需求。當今的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雖能滿足學習者部分需要,但也有其不足之處,而電大的參與恰好可以彌補很多劣勢。電大具有完善的覆蓋全國城鄉的教育網絡,專業設置齊全,名師授課,辦學靈活多樣。電大可以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各類教育需求,農民工需要什么樣的教育,電大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使其成為現實。而這恰恰是很多農民工教育培訓機構所面臨的難題。電大是目前覆蓋面最廣和綜合性最強的教育機構,它既有學歷教育也有非學歷教育;既可以舉辦短期培訓也可以進行長期學習;既可以學習職業技能也可以學習科學知識;既可以在家中學習也可以在務工地學習。電大聘請一流的教師參與到教學和資源的整合之中,從而保證了教育的質量。電大學員具有很強的選擇性,主要體現在上課時間和地點的靈活。可以選擇白天上課,也可以選擇晚上上課;可以選擇工作日上課,也可以選擇休息日上課;可以選擇生源地上課,也可以選擇務工地上課;可以選擇學歷教育,也可以選擇職業技術培訓。電大的可選擇性滿足了廣大農民工學員的各種教育要求。
總而言之,電大參與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是可行的。很多地方電大的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學員之中,已有新生代農民工的身影,只是還沒有形成體系和規模,并會伴隨著一些問題的產生,但電大教育卻開創了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后教育的新途徑,為農民工教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寬闊的道路。
- 上一篇:初中生健康教育狀況
- 下一篇:獨生子女家教狀況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