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教育中的尊重及浪漫
時間:2022-01-06 09:00:14
導語:試議教育中的尊重及浪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礎學習成功的始基浪漫,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富有詩意,充滿幻想,無拘束的。那么,浪漫學習可定義為:富有詩意,充滿幻想,無拘束的學習。根據懷特海的學習發展要經過三個階段的理論,我們當下的基礎教育剝奪了學生的浪漫階段,直接送入了“精確階段”,使后續學習丟失了興趣、喪失了動機。殊不知,浪漫階段是兒童開始體驗世界、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階段。這個階段兒童將形成關于世界的基本圖式,關系到兒童是以繼承為主還是以創新為主,對兒童一生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浪漫學習要彰顯自由。
浪漫學習要彰顯自由,不等于浪漫學習是“放羊式”的學習,也不等同于隨心所欲學習,而是從滿足兒童生命發展的需要來解析學生學習方式的本原。在適合生命精神成長的氛圍下,倡導生命個體的體驗與實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這句話經常被人們誤解成“學習并經常溫習,不是很快樂的事嗎?”人教版教材中也將“時習”解釋為“時常地復習”。要學習了之后再學習,而且是反復溫習同一種東西,這是典型的“讀死書、死讀書”的機械學習,何來“不亦說乎?”這顯然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說的“學”是相對于今天的“學習”;而“習”則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體驗與實踐”。這句話的正確解釋和真正的含義就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并有時間有機會在實踐中去用上它、驗證它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樂的事嗎?由此可見,孔子“學習觀”下的學習是何等的學以致用與浪漫。而盧梭倡導的“學習觀”更是無拘無束。在《愛彌兒》第三卷論述“童年的第三個階段”的教育時,他強調應促進學生的自由發展,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和獨立思維的能力,注重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造精神,倡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智力和體力。他主張是師法大自然、崇尚人性、注重實踐,他的教育理念時時處處都閃現著浪漫主義的人性光輝。我們今天倡導的“浪漫學習觀”更是多元、全景式的:第一,學習內容應開放,即學生的學習不僅僅走向書本,還可走向自然、走向社會;第二,學習形式應多元的,即學生的學習形式應該從單一轉向多樣,鼓勵學生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第三,學習過程應自主,即讓學生充分享受自主學習的權利,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對學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第四,學習思維應自由,即學生在進行知識建構時,使新舊知識經驗相互作用的過程成為一個充滿想象、探索、體驗的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第五,學習人際應多向,即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人際交融的氛圍,在學習過程中變“我”為“我們”,平等交往、合作互助,充分享受共同成長與發展的愉悅。
2.浪漫學習要富有詩意。
有這樣一則故事:佛祖在靈山說法,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眾人還糊里糊涂,佛祖就把玄妙之法、畢生心得傳給了迦葉。這個典故說的是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佛家妙訣。迦葉為什么會看到佛祖手中的鮮花,臉上就揚起詩意的微笑?也許是因為他的心中盛開著一朵永遠不會凋謝的花吧!如果你的心中有花,那么你的世界就會花團錦簇;如果你在心中埋下詩意的種子,生活和課堂將不再平淡而枯燥,而會變得詩意盎然。特級教師張寶童一直孜孜以求地追求著一種境界,一種充滿詩意的語文教學新境界。他從“情感”的港灣起航,讓語文散發迷人的詩意;沐浴“生活”的春風,讓語文與生活接軌、與心靈相通;沿著“高尚”的航標,讓語文成為一種向善的力量;揚起“個性”的風帆,讓語文抒寫學生心靈的歌;搖動“探究”的槳櫓;讓語文成為一個點燃的火把。張寶童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讓人堅信:教育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最終會引領學生超越平庸的大地,抵達詩意的天空。如果張寶童老師是遠足在詩意語文之路上,那華應龍老師是置身在人性課堂的光輝之中。教育回歸人性意味著教育者把人當人看,尊重教育的對象,把心靈自由還給他們。特級教師華應龍的教育理念是“融錯教育%求真育人”。凡看過視頻或聽過他的《指尖上的數學》都為他特到的教育智慧頓生敬意。他的課堂開放、包容、大氣、創新,課堂上信任的目光、幸福的微笑、親切的話語、融錯的思想,更加讓人感受到他的教學有著一種像呼吸一樣的輕松自在的境界。在基礎教育這樣一個浪漫的階段,無論是學習還是課堂還是生活,學生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作為教育者都像華應龍老師那樣有容錯的態度、融錯的智慧、榮錯的啟迪,開啟充滿愛的“融錯”教育之旅,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一定是充滿著生命的浪漫、學習的詩意。總之,教育教學是“為人”和“人為”的活動,是合目的性和規律性的統一。也就是說,“教育的功能是指向激揚生命,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自身的成長,教學的本質就是幫助人學習”。只要我們教育人從尊重出發,讓學生浪漫學習,我們的基礎教育一定會創生出浪漫課堂、詩意校園,如花競放,奇葩芬芳。
作者:呂紅玲單位:浙江省新昌縣教育體育局
- 上一篇:生態和環境監察活動方案
- 下一篇:環境監測活動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