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論課教育改革
時間:2022-04-24 02:01:20
導語:高校理論課教育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永續發展的可靠接班人
通過對黨的十八大報告的學習和理解,使我們明確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中,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1](P1)也使我們明白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的關鍵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帶來奮斗的方向、拼搏的動力和豐收的希望;更使我們明晰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是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堅強領導核心,實現中國五位一體的建設,實現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關鍵在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代代成材。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是社會主義大學的主要標識,也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可靠接班人的學科基礎和課程條件。因此,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此來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改革意義深遠,特別是加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深化改革的先導和靈魂。這也是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永續發展的可靠接班人的內在理路和外在標志。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也存在不少缺點和弊端,特別是在教育教學理念上,一直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實踐的效果、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學生的成長規律。盡管各級黨委和政府、各主管部門和學校都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采取了許多有力的措施,但由于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效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1](P31)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育是民族發展的可靠保證,也是國家參與全球化競爭的實力基礎。為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揚棄傳統理念,在有效發揮課堂形式、教材基礎、教師主導作用的傳統優勢下,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以現實問題的解決為載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聯系,積極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永續發展的可靠接班人。
二、整合教育教學內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引導大學生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其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關知識、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知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相關知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相關知識、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相關知識和形勢與政策的相關知識。[2]我們要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整合有關的教育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宣傳黨和國家制定的大政方針、戰略構想、歷史背景和理論依據。特別是在整合過程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引導大學生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中國日益崛起為世界性大國,這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培育具有大國胸襟、大國精神、大國視野、大國品味、大國能力和大國素養的大國民。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為大國民的培養奠定堅實的理論指導和精神引領。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這將為整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近現代歷史、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和形勢與政策等教育教學內容提供精神指引和理論框架。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P28-29)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彩凝練,也是對十八大報告的重要理論貢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在各門課程中,結合課程特點,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把國家的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根植于大學生的腦海中,轉化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把社會發展的可靠保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宣傳介紹給大學生們,讓他們懂得社會自由、社會平等,社會公正和社會法治的重要性;把個人成長的可靠保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展示給大學生們,讓他們體會和思考友善的溫度、誠信的力度、敬業的態度和愛國的高度。總之,要有效整合教育教學內容,容進真理和道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穿進自信和擔當,積極引導大學生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吸引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成大學生們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我們發現無論是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還是整合相關教育教學內容,均需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進一步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吸引力,[3]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成大學生們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推力和重要內容。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不僅需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而且需要我們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體系及其所具有的理論性、民族性、歷史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等特征,也要求我們要學會充分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如理論研討教學法、專題式講授法、情景模擬教學法、學生參與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法等。這里主要介紹前面兩種方法。第一,采用理論研討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大國情懷。理論研討教學法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將理論的學習與探究與討論式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一方面讓學生閱讀黨的十八大相關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撰寫讀書報告;另一方面由老師挑選優秀的讀書報告在課堂上研討交流,并由老師做點評,交流結束后,再讓學生們撰寫交流心得體會作業,讓大學生們在教師引導、自由閱讀、獨立思考、自主寫作、互相啟發或爭辯中探索、討論、掌握理論知識,擴大閱讀視野,提高閱讀、寫作和創新能力。第二,運用專題式講授法,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識內容,以專題的形式向學生們進行系統有機的講解傳授。專題式講授法是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有效橋梁和紐帶,是將教材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的有效載體,體現了傳統教學理念向現代教學理念的合理轉變。例如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奮斗目標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以專題的形式向學生進行講授。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負責、精心設計、查閱相關資料、集體備課、撰寫專題交稿、制作課件;在課堂教學方面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將學科研究與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大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興趣和國家的未來發展需要入手,讓學生通過上專題課的形式系統地了解、認識、掌握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大國胸襟、大國精神、大國視野、大國品味、大國的能力和大國素養。
作者:陳少武工作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三送工作個人工作總結3篇
- 下一篇:職校舞蹈教學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