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健美操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6 03:56:47

導語:高校公共健美操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公共健美操教育教學論文

一、傳統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弊端分析

(一)導致教學活動的發展取向凸顯局限性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高校體育教學在發展取向上呈現出開放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等特征,其培養目標已從傳統單一的技能傳授轉變成為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然而,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中,由于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沿用,致使本應彰顯開放、自主與和諧等特征的教學活動凸顯出封閉與強制的弊端,造成了教學的發展取向仍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健美操基本動作與套路的傳授,使得學生通過公共健美操教學的培養,其學習效果僅僅是掌握幾套健美操的動作編排,而對于健美操運動內涵的理解、運用的能力、自主編排與自主創新的能力以及對于健美操運動的推廣與普及能力,卻未能得到有效培養與發展。

(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產生嚴重的遏制作用

由于受“唯成績論”教學觀念的束縛,使得追求高達標率成為公共健美操教學發展的核心目標。為了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凸顯強制性弊端的“灌輸式”與“填鴨式”教學方法得以廣泛使用,達標測試成為衡量學生健美操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致使學生為了能夠確保達標,只能夠開展被動接受式學習,對教師所傳授的技術動作進行枯燥乏味的機械式模仿練習,其自主意識的發展受到限制,自我發展的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因此,其學習興趣伴隨著教學進程的發展而呈現出明顯的下滑態勢,由此造成了公共健美操教學的“退熱”現象較為嚴重。

二、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創新意義

(一)修正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提高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

教學方法是實現師生間知識傳輸與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公共健美操教學中,由于受狹隘的“唯成績論”觀念的誤導,致使教學方法存有明顯的單一、陳舊以及強制性特征等弊端,由此嚴重影響到知識傳輸與信息交流的暢達程度,致使學生因自主意識的缺失而導致其學習效果低下。因此,針對公共健美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開展具有指向性的創新活動,進而構建起彰顯人文思想,凸顯開放性、自主性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體系,以便于在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素質、興趣取向以及自我發展需求的學生來切實有效的運用,這對于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公共健美操教學的社會實用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機生成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與發展的先決條件。素質教育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以便于為促進其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由于公共健美操的傳統教學方法存在著明顯弊端,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產生“扼殺”式影響,因而,學生對于健美操的學習興趣會伴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而呈現逐漸下降、最后直至消失,致使學生在健美操學習過程中“失趣”的學習狀態較為嚴重,進而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激發與培養會產生嚴重的抑制作用。因此,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用以維系與促進學生對于健美操學習興趣的持久性保持,這對于有機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進而加以有效培養,會產生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

(三)彰顯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實現師生關系的融洽與親和

教學活動的實質是一個“教”與“學”兩大行為主體間的互動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會通過“教”與“學”活動的交融而構成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屬性對于教學效果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健康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惡劣的師生關系會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效,嚴重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目前,凸顯強制性弊端的教學方法是造成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這種強制性教學方法的擇用,是人文缺失現象的具體體現,不僅會造成師生間地位的落差,同時,還會誘發學生對于健美操學習抵觸情緒的生成,進而對師生關系形成嚴重的損害。因此,針對公共健美操傳統教學的強制性弊端,研創彰顯以人為本教學思想的新型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實現師生關系的融洽與親和,同時,還能夠營造出健康和諧的教學環境,進而有效地推動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的健康發展。

三、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導向

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活動內在規律的認知水平以及在教學活動中所持有的態度與觀念的集中體現,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是構建教學體系的規范標準與原則依據。因此,相對于教學方法而言,作為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自身創新的先決條件在于教學理念的更新。在素質教育全面普及的新形勢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得以有機的確立與推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自我發展需求、促進其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已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發展的核心目標。這就要求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創新過程中,必須實現教學理念的人文化轉變,打破狹隘的“唯成績論”觀念的束縛,凸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用以引導與規范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而確保創新的實際效果。

(二)拓展創新視角,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體系

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對于學校體育的社會職能提出了多元化的發展需求,以便于為推動我國群眾性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對于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而言,作為最具“親民性”的教學科目,既擔負著培養學生健美操綜合素質能力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承擔著健美操運動的推廣與普及的社會責任。因此,從不同的層面與視角來充分調動與發揮公共健美操教學的社會職能,就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基礎。教學方法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具有適應性與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對于社會職能具有重要的“保值增效”的作用。因而,對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要堅持多元化的發展原則,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以及大眾健美操運動的發展態勢,來開展行之有效的創新行為,進而為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體系提供保障。

(三)提高師資素質,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保障

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發展具有主導作用,其自身的素質能力對于教學的整體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為了確保公共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創新效果,要求對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進行有效的提升與發展。這就要求公共健美操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對于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與認知水平,使之成為創新教學方法的理論導向。同時,還要求公共健美操教師在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理論與科研能力的基礎上,積極自主地加強與大眾健美操運動的交流,切實把握群眾性健美操運動的特征與發展趨勢,進而在教學活動中能夠針對公共健美操社會化元素缺失的現狀,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加以有機的填補與充實,以確保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學的社會實效性。

作者:管珈藝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