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教學一體化的構建與實施

時間:2022-07-01 03:44:29

導語:成本會計教學一體化的構建與實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本會計教學一體化的構建與實施

一“、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

(一“)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的來源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來的,他在美國留學時的老師是約翰•杜威,是美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學習了很久,言傳身教下深受杜威教育方面思想理念的影響。中國的教育比照發達國家是很落后的,回國后陶行知想用杜威所主張教育便是生活,學校便是社會以及在做事情中學習的觀念來改變中國教育模式。但是歷盡艱辛,改造了八年,還是失敗了。陶行知不甘于此,因地制宜,以中國落后的教育體制為基本條件,逆向思維,從而創造了適合中國教育情況的,富有創造力影響力的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論,核心便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結合了中國的教育狀況,又借鑒了杜威的思想成果,又包含了陶行知的具體的實踐經驗,是多年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科學的思想理論。

(二)“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的含義

以做為中心,在做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老師,在做的基礎上學習的便是學生。從新的教育理念上,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根本上增強知識的實際運用情況。與傳統的教學和運用結合部好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表示,教學做合一的核心是做。但是要做的有水平,有方法,不能光用腦袋做,那是紙上談兵的空想。也不能只是體力上的做,那是白費力氣的蠻干。要腦體深入結合的做。腦體結合,才能高效科學的做。教學做合一的概念揭示了先生與學生之間真正的關系。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與關系中,教師只負責教的環節,而學生只負責學習的環節,這兩節是分開的。而在教學做合一中的概念中,二者密不可分。其一:教師眼中教學的觀念要改變,不只是教,而是教學;其二:由學習的方法來決定教的方法;其三,教師不但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還要聯系自己的文化素養,來決定教學方法。三者關系互為表里,其一其二揭示了學生與老師教與學的關系,其三揭示了老師自身與教學方法的關系。在教學做合一中,要顛覆傳統教學關系,要改革傳統教學關系中教師占絕對主導的地位,學生知識很被動的在被“填鴨”。相反的是要以學生為核心,在教師的教中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學,達到辯證統一,護衛表里的關系。二者相互扶持,相互促進。在新的教育關系中,學生為核心,教師是教學結構的組織者。教師負責調動,引導學生的興趣,從而構成一個教與學平等,相互合作的教育關系。教學做合一強調的是做,是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是理論與實際需要相結合的實踐,這才是做,才是教學做合一。

二、《成本會計》的課程特點及現實需要

(一)成本會計具有較強的系統性

整體來看,在高職院校的課程中,《成本會計》是在會計課程中《基本會計》高職院校一般在開設《基本會計》和《財務會計》之后開設《成本會計》,隨后開設《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在會計專業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就書本的內容而言,成本會計,書中各個單元都緊密關聯,必須系統掌握書中各個單元的內容,清晰,有脈絡的整體學習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才能準確的計算出每一個產品的成本。所以無論內容還是學習方法,對學生的要求都很高,都很全面。不這樣的話,便無法學好成本會計這門課程。

(二)成本會計涉及的方法、公式、表格較多

成本會計學習起來的復雜程度要遠大于其他會計的學科。里面涉及許許多多的公式,表格,各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具體應用讓學生們頭疼不已。舉例而言:先說方法,一種產品的成本核算就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定額法等等。在如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方法更是有五六種。再說公式,涉及更多,每種費用的核算,都要聯系到各種公式。比如各種要素費用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分配以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之間分配等。最后,我們來說表格,拿上邊提到的輔助生產費和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來說,都需要用到表格,前者用的是費用的分配表,后者用的則是成本計算單。如此之多的表格,公式,方法,在很多學生眼里就如噩夢一般,學習內容較枯燥,課本內容緊密相連,想學好這門課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與精力。所以學生對成本會計的興趣一般不高。

(三)成本會計的實踐性強

上文提到成本會計課本難度很大,對學生理論的掌握能力很大要求。任何學科都要學以致用,成本會計也是如此。成本會計的實踐性更強,理論掌握要好,更要聯系實際。企業的實際運行中,往往要求將所有的賬目匯總,入賬。然后建立各個成本賬戶,更要在對各個賬戶進行成本的考核、分析以及控制。涉及很多賬目,數據,很復雜,要求實踐能力高,且需要長期鍛煉。在學校中只學習理論的學生們,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不知道某項數據的具體來源,接觸初期會經常搞不懂各個成本數據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聯系。甚至弄錯各種產品成本核算方法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學生企業實習期間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學生想要出色的完成企業的成本會計工作并不容易,不光課程理論學習好,更要全面掌握各種成本的核算方法等。這就要求相關專業的學生,根據企業職位職責和崗位需求,嚴格要求自己,勤加練習,積累出相當的經驗,總結出自己的心得與方法,這樣才能在實習就業中發揮所長,更加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成就自身的價值。

三、成本會計與”教、學、做合一“的有機統一

正如上文以成本會計為例講述的相關會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難處。實踐,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無論從學生的角受到了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多種多樣。所以,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引進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做合一”,如何在高校中成功的構建“教學做合一”,成為解決當前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一)注重對教學實踐所具有的特色體現

沒有什么比開設實訓課程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這種課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有別于傳統的課堂式教育。學生從實訓課程的特色中提高興趣,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提高專業相關知識技能。實訓便是實踐,實訓多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不攻自破,這是實踐本身的特色所在。

(二)實現會計實踐與市場需求相互統一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全國各地企業對會計實踐技能過硬的人才的需求量也來越大。實踐能力強的高校畢業生具有著不可估量的能量。所以,各高校應該從市場的實際需求中,尋求培養人才的正確方式。實踐性課程的展開與市場需求直接掛鉤,在校期間便給學生灌輸一定的職業思想,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生養規劃,畢業后能迅速跟上市場的熱潮,發揮拳腳。這是實踐性課程發揮的作用的最直接的體現。

(三)加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的作用只是教,而學生只是學。而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中,要打破這一傳統的師生關系。老師與學生,共同制定整個教育過程,根據實際的需要學,根據學的需要教。而做到這點,必須的一點便是改變傳統的師生交流的方式。師生共同根據實際需要,模擬真實的會計的工作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扮演者,而老師是引導者。老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使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引導整個過程順利實現。而做好這些的跟本,就是師生間的交流溝通。

(四)建立強大的高職會計教師團隊

教師在傳統教育模式中需要強大的能力來主導制定整個教育過程,而在教學做合一中,也是一樣。教師的實踐,實訓能力更重要。而高校的任務便是,培養出強有力的高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這對高職會計的教學做合一建設非常重要。教師的實踐能力會直接反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反映在實踐性會計教育的結果當中。所以,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會計教師團隊。

(五)注重學生做的能力的培養

無論傳統教育也好,教學做合一也好,學生一直都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教學做合一的根本目的,是把老師所講,學生所學,學生的實際運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而在每一節課中,都必須要時刻體現著“做”部分,也就是理論和實際結合的部分。強調實際并不是輕視理論。理論是學生頭腦中框架,理論是學生實際運用的指路燈。在道路光明的前提下,穩步走出去,做出去,實踐出去。而這一切,便是為了培養學生實際的能力,實際運用的“做”的能力。

(六)課堂教學中要把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教學環境對教學質量的影響不可忽視。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單一,是填鴨式。整個課堂氣氛無聊,枯燥,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當前多媒體技術全面發展,信息技術能力的大幅度普及,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段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教學效率與教育質量。取代了傳統課堂的閉塞性,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教育環境中,實踐學習,鍛煉實際的會計能力。根據學生的反饋,完善數據庫,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教學過程,不斷的補充與完善,讓教學方法越來越完美高效。多媒體技術的采用是教學做合一,在當今高校中實現的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七)選擇教法與學法要有一定的依據

高教育質量,離不開正確恰當的教育方法。不能盲目,簡單的輕視教育方法的制定。教學做合一對教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教的方法從本質上來說,要取決于實際的需要,也就是學生學的需要。具體來說,這不只要求了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大綱來制定,更要分析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自身的實踐教育能力。以啟發、實踐式的方法引導培養學聲的主動性、團隊合作性與對知識與實踐的渴望性。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正確的教學方法中,體現著教育制度的先進性,教師的引導性,及學生的智慧與實踐性。

作者:孫穎 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