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26 02:46:34
導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量的實踐調查中發現,有諸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深刻的認清新課程改革的主旨所在,不能領略素質教育的內涵,在教學中依然沿用老思想、老方法,不求上進、也不求創新,指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機械記憶,不注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綜合水平的提高,無法更好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無法更好的完成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此外,在實際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許多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清,在整個學期教學中,只是主觀的片面的追求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這不僅不能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該給小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學生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感受不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學生的主體性完全發揮不出來。
1.2.教學觀念落后,不能與時俱進。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將小學語文的地位認清楚,仍在沿用傳統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的老思想,把學生變成課堂教學的聽眾,沒有將新課程教學理念植入當今語文教學中,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非常沉悶。而有些地方教育部門在小學語文的教材選用上,不能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教育教學條件,盲目的選用教材,不適合當地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對于小學生的把握力度不夠,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啟發,不相信學生有創造能力,沒有遵循小學語文的學習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模,教學模式單調乏味。
2.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創新方法
2.1.加強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師要有一桶水的知識,才能給學生一碗水。”現在看來,一名出色的教師光有一桶水不行的,教師的文化知識只有像那流息不止的溪水,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教師是課堂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應深刻體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積極大膽地把課改指導理念付諸行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關注前沿教學成果,汲取先進高效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教師的教學目標不能只限于教材的課后習題和教學目標,而要掌握整合和開發教育資源的能力。課前查閱與教材相關材料,為開展有趣而生動的教學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2.2.營造“和諧、平等、自助、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小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對未知的事物有種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在教材講解之前多補充與教材有關的有趣的背景故事,巧設情境,讓學生對故事的內容有著急切地想知悉下文的欲望,這樣的情況下更容易把學生引入教材。小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靈活多變,對于教材的一個話題或教師的一個問題,他們有著發自內心的獨特看法和感悟,并想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此時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善于關注他們的眼神,給學生創造一個舞臺,引導學生表現自己,激發他們的想象潛力與表達能力。對于學生所感所悟,教師要多給予表揚和鼓勵,遇到觀點不一致的情況,教師則組織全班同學共同參與進來,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只有在這樣一個輕松詼諧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才得以擴展,潛能才得以激發,興趣才得以培養,能力才得以提升,從而才能真正地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交融、理解與感受的交融、心靈與課堂的交融。面對興趣十足的學生,教師要創設形式多樣、富有時代氣息的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他們健康活潑的個性。
2.3.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多媒體誕生,教學手段發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大量減少粉筆書寫的時間,將與教學有關的文字、音頻、視頻播放在學生眼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解《長征》一文時,可以把與紅軍長征有關的圖片、視頻播放在學生眼前,還原歷史真相,使學生對長征過程中生死考驗的艱苦歷程產生心靈的震撼,使學生更加熱愛語文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3.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的進一步改革,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理念儼然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要求,所以,我們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己,不斷付諸實踐,不斷強化自身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為祖國的未來培養更為優秀的創新性人才。
作者:李然 單位:河北省昌黎縣葛條港鄉解官營完全小學
- 上一篇:主任在三嚴三實黨課講話
- 下一篇:商務局三嚴三實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