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19 09:51:49
導語: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思政課教育教學諸多困境,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要充分考慮學科適應高職學生發展規律,以數字化信息技術平臺為基礎,制定翻轉課堂(教學)方案,建立嚴格的課程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創新教育信息化體制,以教育信息化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思政課的課堂吸引力,為成就高職學生出彩人生貢獻力量。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育信息化;“互聯網+”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
2015年8月21日教育部公布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建設學生真正喜愛的、終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1]。2014年6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拓寬了職業教育未來的改革空間。當下高等職業教育被賦予了十分重要的職責和使命。廣東省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產業轉型升級步入加速發展時期,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是我省高職教育發展的亮點和特色,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但新形勢下廣東高職教育仍面臨諸多困境,如何推動廣東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課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技術對高職教育的“雙刃劍”效應日益凸顯,伴隨而來的時間碎片化、知識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愈演愈烈。互聯網時代的連接特征、大數據的預測與反饋功能都將為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帶來極大影響。如何適應當前教學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把握當前高職學生特點,充分利用技術的優勢和教學的力量去改革思想政治課程,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推進高職教育“立德樹人”工作,培養適合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有效接班人,已然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亟需解決的新課題。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翻轉課堂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那些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設計、開發、存儲與傳播,基于信息化環境傳遞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軟件(主要是多媒體課件)、網絡化教學資源(包括泛在網上教學資源、專題學習網站或者是學科網站、網絡課程)、學習資源庫等三大類型[2]。當前主流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包括過往各級各類精品課、時下在建的資源共享課、視頻開放課和當下流行的微課、慕課等。其中以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和資源庫項目為代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例,其目的是為了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推動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目前互聯網教育發展如火如荼,國外有美國的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臺,英國的FutureLearn,德國的iversity,澳大利亞的open2study,國內有官方的中國大學MOOC、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開放課,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上海交大的好大學在線,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都建設起來了各自的在線教育平臺和資源。可見,目前已經建設了大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但鑒于思想政治課程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唯有愛課程網上有若干完整、開放的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翻轉課堂,也稱反轉課堂,于2012年興起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經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可汗學院而聞名全球。它是一種對傳統課堂教學流程再造的教學過程,是教師提供教學微視頻等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課前在線自主學習,課堂上師生互動答疑討論探究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文獻研究發現,從教師教學角度實施翻轉課堂,其翻轉教學特點為: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重新建構學習流程(信息傳遞、吸收內化)、復習檢測方便快捷;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參與翻轉課堂,其翻轉學習支持要素為:靈活的教學環境、學習文化、精心編輯的課程內容、專業的教師。綜上對數字化教學資源之于翻轉課堂教學交互雙主體中的定位,我們得出數字化教學資源作為教學內容傳遞、教學方法展示、教學流程改造的重要載體存在。其數量的多少、涉及知識點內容的大小,直接關聯于翻轉課堂的程度。因此,如微課類,基于個別知識點的微型教學資源,則可以實現部分課程教學內容的翻轉,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由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也可以是整門課程的翻轉,如MOOC化的涵蓋整門課程知識點的微型教學內容,可完全交由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交流或教師指導的形式開展教學;其內容質量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成效。因此,結合教學交互雙主體的需求特征,遵循“應用為主的原則”,我們在開展基于翻轉課堂教學需要的思想政治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采用了“自建為主,引入為輔”、“輔教輔學”的建設和使用思路。在數字化教學內容建設上,從理論、實踐兩個內容維度入手,課上課下兩個時間維度布局,教師教授和學生自學兩個主體維度分類的路徑進行內容建設。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的實踐案例
(一)建設內容
相比于傳統課程,思政課承擔的教學使命高于一般課程,它擔負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目標。同時,思政課在教學內容上的科學性、政治性、時事性上要求更高。因此,如何開發適合當前教學需要的思政課數字化教學資源便成為課程資源建設之前首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調查和對比研究,在結合愛課程網上本科、高職類院校的相關課程(如表1)的基礎上,課程組確立了“立德樹人的教學服務、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重于實踐的知行合一、活潑立體的教學改革”的課程設計理念,并明確了三門核心建設課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同時,結合資源的運用實際,確定了相關資源應用的六大教學方法:專題講授法、案例討論法、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翻轉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按照當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要素,建立了課程資源類型,主要包括:課程標準、課程整體設計、授課計劃表、實訓指導書、單元設計、電子課件、資料庫、習題庫、教學錄像、在線答疑等。為此,通過立足于應用為核心的課程資源建設,我校以校園網絡平臺為依托,對三門高職開設的思政課程進行了資源建設,網站定期維護、信息資料實時更新。
(二)實踐路徑
如何讓思政課堂活躍,擺脫理論性強、枯燥、洗腦的思維定勢,讓學生積極主動融入課堂學習,這是所有思政課教師面臨的共同課題,因此我校在充分了解和把握翻轉課堂的基礎上,找到翻轉課堂與思政課程相通的契合點,制定思政課堂翻轉方案和管理制度,精益求精地完善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吸引學生在“宜居”的學習生態中持續投入、取得進步。
1.課前在線學習實踐設計
課下在線學習設計包括整合思政課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按知識點制作優質的微視頻、布置作業和項目、學生學習情況監測五個環節。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整合學習內容,制定新的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表,組織思政教師集體備課,分工合作,搜集資料,明確教學信息,重構學習流程,制作短小精悍清晰的教學微視頻,上傳學習資料、布置作業、制定任務項目,復習檢測等。要考慮思政教師的執教能力和不同專業班級的差異,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在線學習微視頻,瀏覽學習資源。學校提供數字化教學平臺并做好維護工作。教研室組織教師共建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和課程學習網站,及時監測學生學習動態和學習效果,在線答疑等。建議可先制作一門課程做試點,通過效果驗證后再推廣到其他課程。
2.課上合作交流設計
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主要是幫助學生知識內化,這是翻轉課堂的突出價值和關鍵所在。課上合作交流模塊包括互動交流和評價反思兩個環節。把翻轉課堂與任務學習結合起來。通過任務驅動、問題導向、行動引導、探究學習,課堂上更多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新聞播報、問題評論、小型辯論、時事課堂主題演講,模擬法庭、講座會議、角色扮演、個別輔導等,學生根據在線教學中老師布置的任務主題,課下完成除了參觀學習、社會調研、暑期實踐等傳統的實踐教學項目外,還給學生提供參與網絡調研、網絡交流評價等虛擬的實踐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反腐倡廉、十八屆五中全會等社會熱點話題制作海報、網頁、微視頻等在課堂展示點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真正地實現課堂翻轉。學生也可以建立學習團隊,自己設計交流內容和互動話題,提高學生積極性和課堂把控能力,提高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翻轉學習能力、行動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提高學生政治敏銳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構建有成效的課堂交流,實現合作共贏。
三、高職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充分考慮翻轉課堂的學科適應性和學生發展規律
思政課翻轉課堂應慎重對待,要抓住翻轉課堂的關鍵點,不能為了翻轉而翻轉,不可能任何學科都可以實現翻轉。要在充分理解、研究翻轉課堂的內涵,以及是否適應思政課堂后再進行實踐操作,翻轉課堂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考慮到學科的適應性和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思政課改革真正難啃的硬骨頭是學生的向學之心,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和能力,當然也涉及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的教學能力、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較強的責任意識提升,更關系到國家整個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當然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或方法,都要先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
2.轉變觀念,做好師生角色轉換
除了課堂結構更重要的是轉變觀念,要樹立思政教育變革的堅定信念。做好師生角色轉換。翻轉課堂的模式是否真正解決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問題還有待觀察,不能搞一刀切。翻轉課堂雖然給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但應針對我國高職學生的學習規律有效調整翻轉課堂的教學活動。翻轉課堂對教師的執教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教師不僅要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會制作微課程、開發精品課程,還要站得穩講臺、hold得住學生。為更好地進行課堂翻轉,教師要重新安排學習空間,創造靈活的環境,讓學生可以選擇性學習,教師還要很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評估學生的學習行為。上課的時間致力于更深層次地探究問題和創造豐富的學習機會,鼓勵學生對知識積極建構。教師要決定翻轉學習的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科問題,利用設定的內容,將課堂時間最大化。教師不能固步自封,要精心設計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交流、主動思考、主動尋求答案,不斷提升課堂把控能力,增強教育信息化素養。
3.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評價體系帶動翻轉課堂建設
翻轉課堂的建設對思政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是在線課堂采用微課教學視頻制作,僅靠個別教師難以完成,效率不高,其次是教師要提高對課堂的把控能力。翻轉課堂建設要充分發揮團隊力量,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共建精品課網站,開發網絡課程、微課資源、試題庫資源,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信息等。其次要加強對思政教師的集體培訓和指導,做好考核評價,鼓勵教師參加各項比賽以提高制作微課程的水平和課堂掌控能力,建立教師長效激勵機制。
4.適合自己的才是做好,注重中國特色,不照搬照抄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網絡信息化形勢下的教學改革還面臨很多挑戰,目前尚存在局限性,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與實踐。我們未來高職教育的發展,尤其是民辦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知識的重構也需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要求不斷改善。我們要以新思維應對網絡信息化時代。翻轉課堂源于國外,在國外被廣泛推廣和發展,自然有適合它的土壤。翻轉課堂能否與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相契合,實現翻轉課堂中國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教育教學改革是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但思政課翻轉課堂的建立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最重要的是學習國外的改革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在借鑒他國先進經驗基礎上,不斷思考深化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路徑,為全面提升教學實效性和吸引力,為國家培養可靠人才,成就學生出彩人生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中文網,2015年8月26日.
[2]馬貴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應用———以網絡課程《發動機原理》的開發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3]唐寬義.“翻轉課堂”: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的必然選擇[J].文教資料,2014,(11):160-162.
[4]李艷麗.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育學教學模型設計[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09):182-184.
作者:郭巍巍 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 上一篇:淺析藝術歌曲的民族性音樂元素
- 下一篇: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的“民族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