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時間:2022-04-28 10:02:37

導語:醫學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大改革、大發展”之后,進入到“大提高”階段,由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可以針對所在醫學院校的獨特地域特點,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展開研究,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地方醫學院校的教育教學發展,促進地區衛生事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策略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大改革、大發展”之后,進入到“大提高”階段,由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地方醫學院校的教育教學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成為新的歷史時期醫學高等教育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一、突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一)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醫學教育要加快促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自主發展的有機結合。高質量的醫學人才培養要建立在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協調發展,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的基礎之上。應著重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為主的通識教育,關心醫學生人格養成和價值塑造;通過優化課程結構,保障實踐課程比例;創新課程組織、管理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建立結構優化的課程教學團隊;充實選修課程內容,提高選修課程質量;遴選建設一批精品網絡開放課程,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協同育人醫學院校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協同育人,探索建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協同育人的共贏機制,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科學精神、知識結構、創新意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更加適應社會需求。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國際名校的戰略合作,吸引社會資源投入學校的人才培養,探索國際合作精英培養和企業冠名定向培養新模式。高校應充分發揮協同創新中心育人職能,以人才培養支撐科研和學科提升,實現三位一體發展。(三)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高校最本質的工作是人才培養,科研活動對高校發展最根本的意義在于:通過科研活動、搭建平臺、培養師資,提高學科發展能力和水平,從而反哺教學,支撐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教學和科研的緊密結合是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從事科研的教師應以人才培養為第一要務,研究教學、改革教學、發展教學,將科研的學術思想、發展動態、最新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去,支持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在參與科研中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四)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建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加快建立多維度評價體系,改進評教、評學方式。通過建立校、院系、教師三級教學效果評估指標,創新考試改革方式,推進考教分離,開展過程性評價;高校教務部門應多聽取學生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把學生評價作為改進教學工作、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動力。教務管理部門應切實把教職工及學生的反饋意見作用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規范管理,健全機制,完善全方位的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五)多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是醫學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創新人才成長的關鍵環節。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明確高校和醫院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定位和職責,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的相關制度政策,積極開拓和調動實踐教學資源,把強化實踐教學作為提高質量的突破口。創新實踐教學形式,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激發和培育學生的企業家精神、首創精神、團隊精神。通過聘請創新創業導師、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發揮第一、第二課堂作用等途徑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

教師隊伍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思路堅持領軍人才鑄造與青年教師培養并重,堅持引進與培養并重,堅持硬件建設與人才軟環境建設并重,堅持教師隊伍建設與其他隊伍建設統籌推進,不斷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增加數量,提高水平。(二)為教師心無旁騖地安守教學崗位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改革教師評價辦法,突出教學業績評價,形成激勵競爭機制,分配政策向教學一線傾斜。首先,要完善教學名師評選制度,大力表彰在教學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引導廣大教師以學術素養、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教育來感染學生。其次,要建立創新人員考核機制,加強專職科研隊伍建設。高校目前以博士生為主要力量的科研隊伍組織方式,難以提高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又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必須通過機制創新,科學、規范地利用科研經費,建立一支以預聘制教師、訪問學者、博士后為主體的相對穩定的專職科研隊伍,充分釋放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提升學科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水平提供有力支撐。(三)深化教師聘任制度改革完善遴選制度,拓寬選人視野,全面推行公開招聘,促進不同高校、不同學術流派之間的交流。鼓勵高校聘用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專兼職教師,鼓勵教師擁有校外學習、研究和工作經歷,優化專兼職教師結構。同時,完善退出機制,實現教師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增強用人活力。(四)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加大對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和支持力度,通過公派留學培訓、增加科研啟動費、提高工作生活待遇等多種措施,創造出更多的機會,營造更為公平、寬松的環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不斷提升中青年教師學歷層次和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發展中的作用,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讓中青年教師逐漸挑起教學科研實踐的大梁。(五)不斷加強師德建設教學和人才培養是教師的神圣使命。教師應增強質量意識,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學校要營造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改善教師待遇,創造有利條件,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三、把握全局,整體推進,為教學教學改革提供全面保障

(一)自覺恪守“三嚴三實”、落實“兩學一做”,提供政治保障黨員干部在參與教學、管理教學、服務教學的過程中要自覺恪守“三嚴三實”,落實“兩學一做”,以嚴的要求和實的作風開展工作,以優秀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我,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要不斷深化對“教育質量是學校生命線”的認識,強化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把嚴內化于心,把實外化于行,清正廉潔、務實高效、開拓創新,有力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二)貫徹落實大學章程,完善法制保障大學章程是依法治校的憲章,貫徹落實大學章程,是推動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障。章程明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主要任務和發展戰略,學校、學生、教師、社會的權利和義務。全校教職員工應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和落實學校章程,用章程指導教學,保障育人,為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基礎保障領導精力、師資配備、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制度設計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學校黨政一把手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應研究解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和關鍵問題,把人才培養工作作為學校立校之本。學院院長、書記作為學院教學的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實施人才培養工作,應深入教學第一線,推動教學工作,不斷推進教學工作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建立健全學院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制度,保證教學的日常運行。各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都要服務于、服從于人才培養工作,牢固樹立服務教學、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觀念,從理解人、尊重人、塑造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著力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軒萱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延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高校科技管理“新常態”[J].中國高校科技,2015(6):4-7.

[2]袁貴仁.提高教育質量[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