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留學生教育的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05-03 09:35:32

導語:國際留學生教育的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留學生教育的困境及對策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日益增多的國際留學生求學于我校,系統學習臨床醫學。然而,留學生的臨床醫學教育與國內學生的醫學教育相比,兼具醫學本身的特殊性和國際留學生教學的特殊性[1]。而內科學是臨床醫學教學繼診斷學后的開端,其內容融合了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診斷學等多門學科的內容,與外科、婦產科等具有大量手術操作的學科不同,內科學不僅理論性強,動手操作的機會相對較少,而且學科涉及內容較多,涉及面較廣,需結合既往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融合,邏輯性較強,因而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感到枯燥,學習難度較高。進一步結合留學生群體的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師生語言障礙等,使得內科學在留學生中的教學開展成為內科教研組的工作難點之一。我校開展留學生教育多年,且一直重視醫學教學的改革創新,以及教學治療的監督等,筆者將其總結分析如下,以期對從事留學生內科教學的一線工作者及教學管理者提供參考。

1國際留學生醫學教育中內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醫學國際留學生的特殊性

醫學留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與國內的醫學生的不同不僅僅在于語言,也在于不同的文化差異及教育背景,以及由此產生的思維及學習過程差異。首先,醫學留學生雖均能進行英語交流,但由于來自的國家及地區不同,具有不同的口音,不僅師生之間,甚至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也需要適應過程。其次,教育背景不同。西方國家從幼年開始較為開放式的教育,且教學中推理及學生自主思考內容較多[2],接受這一類教育的學生更能夠根據老師的引導進行自我學習和調整,如教師未能及時根據學生狀態調整授課方式及進度,很容易引起師生教學脫節,導致學生僅參加必要的考試,其余內容均經過網絡或者閱讀完成,課堂出勤率明顯降低;與此同時后續的實習內容亦不能有效進行,導致內科學的學習僅限于書本,沒有廣度及深度。第三,文化差異。由于學生所來自的國家及地區不同,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習慣,飲食特點等導致的疾病分布亦有很大差異,如教師不能結合學生特點進行調整,即便醫學留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教學大綱認真學習,有良好的課堂出勤率及教學治療,仍不能滿足內科學教學學以致用的目的。

1.2內科學教學特點及教學困難

內科學是依據不同系統學習各種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治及預防,是學習臨床醫學理論及實踐學習部分的基礎;內科學的學習有助于臨床思維的培養及建立。規范的內科學習及實習是醫學生未來執業過程中的根基。但因內科學的病因復雜,發病機制涉及較為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等,留學生學習內科學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要點及重點掌握不準。內科學臨床實踐中需學生與患者交流,在沒有中文基礎的前提下,留學生很難與患者直接交流,看不懂輔助檢查資料,在臨床實習中很難獲取有意義的實習信息,所學習的內科學理論很難應用到實踐中。因而,留學生在內科學學習中,無論實踐應用還是應試能力都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鑒于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地區,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文化及語言差異等因素,因而目前國內內科學教學所廣泛使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內科學》[3]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被留學生所接受,但沒有教材的情況下,預習和復習均存在障礙,這一障礙也阻礙了新的授課方式如PBL、CBL等的開展。此外,如何在諸多英語內科教材中遴選出合適目前留學生的教材不能一勞永逸,醫學知識也在更新及調整中,因而教材的選擇需動態調整及分析。目前我校的所有留學生由于語言就人文因素,均回國或至英語國家從事醫學相關工作,但工作的前體是完成相應的執業醫師考試。但這一步驟也成為目前留學生內科教學出勤率低,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的主要因素。目前的授課教師及教學內容不能做到與國外醫學考試無縫銜接,無論是理論考試,多媒體考試或是標準病人模擬考試均與國外有所區別,因而很多學生甚至將課堂時間用于學習其即將參加的執業醫師考試的準備。

1.3教學模式的單一化

隨著多媒體的廣泛應用,目前的內科學的教學模式仍是為以多媒體幻燈為媒介,以課堂傳授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4],即以授課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其優點是教師可以全面,細致且主動的將教學的重點,難點在課堂上逐一闡述,缺點為學生是知識的被灌輸者,師生互動性相對較差。在留學生教學中更是如此,教師的全英文授課均圍繞著多媒體幻燈,較少能進行相關的延展及擴充。目前強調互動性的實驗教學方法如基于實例的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5]或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4],由于語言瓶頸,其開展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4師資不足,人員相對固定,授課熱情不高

目前的英文教學需要提前準備教學提綱,多媒體教學手段及課堂上熟練清晰的英文表達,目前能長期完成上述內容的醫生不占少數,但由于臨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繁多,能投入較多精力進行教學準備的卻是少數。此外,由于學生的學習熱情不佳,部分精力轉移至備考執業醫師考試中等因素,課堂師生互動性也較差,從而導致教師的授課熱情不高,甚至抱有抵觸心理。由于教師的準備及語言基礎參差不齊,對于留學生授課均停留在把基礎的內容教授完畢,很難進行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和知識內容的擴展中。1.5教學資源的局限性現有的教學資源,如操作相關的視頻,音頻,多為在中文環境下建立,沒有相應的英文版本,因而在此部分內容教學時,多通過教師的簡單的講解翻譯,這種方式一來不能保證所有內容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也浪費課堂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很可能不能完成全部教學內容。

2解決方法及對策分析

目前教學的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鑒于此現狀,為適應醫學教學的國際化、現代化,針對以上的問題,教師需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及觀念轉變。此外,教學管理者需結合目前存在的問題,在醫院管理中增加教學的褒獎政策,以進一步推動我國醫學教學的大力發展。

2.1教學模式由“師本課堂”及“知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

對傳統課堂以教師教為本和以學生學習與掌握知識為本的批判和反省,在內容繁多復雜的醫學教育中尤其如此。與之相對應的生本課堂中的生是指學生和學生發展。內科學教育作為臨床教學的引領學科,以未來的實踐和應用為最終目的,因而,教學模式更應當由以往的“師本課堂”及“知本課堂”向“生本課堂”[6-7]轉變,其中包括PBL、CBL以及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變革會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及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教學治療。此外,由于教學模式的變更,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課前準備,課堂調動及課后總結中均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因而也在教師的自我提升及改進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2重視醫學教學中英文使用的實用性及靈活性

英文教學質量依賴于教師隊伍英文水平的長期培養,如堅持不懈的為授課教師開展外教口語班、英文沙龍等;為在英文學習中脫離開書本教學,提高英文應用的實用性及靈活性。此外,在職稱晉升中增加教職員工的出國進修要求,可進一步提升醫學教育的發展,為醫學教育全球化國際化奠定人力資源基礎。在英文教學的實用性中,可推廣英文實驗教學方法,通過適當增加英文授課教學方法的探索方向的教學課題及教學文章的資助及褒獎,如慕課,翻轉課堂[8]等新型教學模式的開展,在英文教學中,也逐漸可見試水者。在教學比賽中亦提出多種教學模式的分組較量,以在教學課題,教學比賽等活動中進行的初步嘗試作為敲門磚,讓教師在嘗試中發現新的教學模式的優勢和問題,鼓勵教師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推廣。擴大對教學改革,優秀教學方法及教職工的宣傳,通過宣傳進一步提高全員對教學的重視,加大對留學生教育的獎勵等方式均在提高留學生醫學教育中起到了相應的作用。

3加強教與學的監督體制

新的教學年度伊始,各級教學領導,教學秘書進入課堂進行聽課、督導、監督不流于形式。相同學科、不同學科的同行評議,互相聽課等方式,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及時反饋,并依據反饋進行獎懲等方式均使得教學的監督模式透明化公正化,也使得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針對目前留學生出勤率不高的情況,可以增加互動性教學方法的滲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可通過課堂階段考試及出科考試的進一步規范化及體制化,增加學生必須參與的部分,改善課堂出勤率。但改變學生出勤率的本質仍需教學質量及方法的深入變革,通過課堂的趣味性及實用性來實現。

3.1教材及教學內容的選擇

為做到課堂內容與學生的需求一致,授課教師需了解國外醫學考試的模式及方法,以臨床實踐性為前提,進行授課內容的選擇及拓展。在教材選擇方面,可對比多種內科學版本,參考圖書館及網絡資源等,給出教師認為較為適宜的閱讀書單,做到國內外內科學教學的良好銜接。

3.2進一步培養及鼓勵得力的英文授課教師

通過多種嘉獎方式鼓勵優秀的英文教師,提高教師們的教學熱情。舉辦英文教學比賽,教學模式演示及推廣等活動,增加教學成績在晉級中的權重;優秀教師教學經驗座談會;教研室內集中備課,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對青年教師的指導等多種方式均可為培養有效且有力的師資力量提供了支撐。

3.3通過考試模式的變革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有效的考試模式變革,亦是改變傳統授課方式的促進手段。以往的題庫多以知識點的記憶為主,未能考核知識點應用考核,因而無論學生學習亦或是教師授課都以知識點的背誦為主要內容。但在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內科學,需要將知識點進行應用,并結合推理分析等過程。因而目前的考試模式亦決定了教師的授課內容僅限于知識點,未能將知識點深化及應用。如何結合臨床應用背景,以知識點的實踐應用為目的,既能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又為未來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教師無論在編制試題的過程中還是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會結合臨床背景,并會鼓勵學生進行“以問題為中心”的思考和學習方法,極大的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亦鼓勵了教師授課的靈活性和互動性。

3.4增加臨床實踐機會及真實模擬臨床實踐場景

由于無論是標準化病人,亦或是臨床中實際的患者,均不能進行有效的英文溝通,因而極大地限制了留學生的臨床實踐,亦限制了留學生的學習熱情。目前可應用的方法包括:(1)建立中英文臨床體征數據庫;(2)增加能夠熟悉英文描述的標準化病人;(3)增加模擬人上進行操作的課時及機會;(4)對臨床中能進行一線帶教的優秀教師的工作量進行有效的評估及計量,鼓勵臨床醫生在忙碌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外對于教學工作能投入更大的熱情;(5)通過微課,多媒體等方式增加可視化資料擴大留學生的臨床接觸機會。綜上所述,針對留學生在華的醫學教育,有著其特殊性及不可避免的重重困難,尤其是后期的臨床部分教學。但隨著世界全球化的發展及我國國力提升、醫學進步、國際留學生將日漸增多。目前國際留學生在華的醫學教育雖仍屬于起步階段,但只有不斷的在實踐中摸索,且不斷的總結及改進,增加師生交流互動,深化教學模式改革,加強教學監督及獎勵機制,甚至促進我國的留學生醫學教育的深入發展。

作者:侯剛 周曉明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

參考文獻

[1]LeeGoldman.西氏內科學[M].22版.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1-10.

[2]FrenkJ,ChenL,BhuttaZA,etal.Healthprofessionalsforanewcentury:transformingeducationtostrengthenhealthsystemsinaninterdependentworld[J].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3]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53.

[4]FaisalR,Khalil-ur-Rehman,BahadurS,etal.Problem-basedlearningincomparisonwithlecture-basedlearningamongmedicalstudents[J].JPakMedAssoc,2016,66(6):650-653.

[5]ThistlethwaiteJE,DaviesD,EkeochaS,etal.Theeffectivenessofcase-basedlearninginhealthprofessionaleducation.ABEMEsystematicreview:BEMEGuideNo.23.[J].MedTeach,2012,34(6):e421-e444.

[6]葉艷勝,趙驥,張志霞,等.生本教育視野下翻轉課堂教學在《護理學基礎》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1):69-71.

[7]盧萬青,馮捷.改進高校理論課教學的幾點啟示——基于師本教育和生本教育的辯證認識[J].經濟研究導刊,2011(8):253-254,264.

[8]周曉明,侯剛,谷秀,等.以“翻轉課堂”為載體的臨床醫學教學在國際留學生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