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模式探析
時間:2022-10-10 08:28:18
導語:公共衛生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學歷教育盡管正朝著學歷和任職教育并重的方向轉變,但是公共衛生管理專業的教育培養目標并沒有進行相應的轉變,不同層次間的教學仍然采用基本相同的方法且培養目標彼此交叉,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教育的最終效果造成不小的影響。該文分析了衛生管理專業的教育現將提出準確定位不同,教學層次的培養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公共衛生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模式;探討
自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開始設立公共衛生管理教育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基本特征已經形成,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所形成的專業教育體系以本科生、研究生和任職教育層次為核心,這對于不同層次專業管理人員的培養、促進衛生管理專業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仍然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這必然會對整體教育效果產生不小的影響,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急需要進行解決。
1衛生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
1.1不科學的課程結構設置
中醫學課程在整個課程結構設置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縱觀我國設置衛生管理專業的高效,醫學課程的設置比重超過45%。同時,高校并不重視預防醫學課程,這方面課程開設較少,致使嚴重缺乏預防知識,相應的對人才的專業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另外,與管理相關的專業課程設置不足,大多數院校課時僅占全部課時的30%,甚至還少,從而導致學生知識結構比較單一。
1.2陳舊的教學內容,與實際形勢的變化嚴重脫離
我國各個醫療衛生領域在近年來均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教材內容嚴重脫離實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如每年都會出臺新的醫療保險制度,但是教材中很難將現實改革情況準確地反映出來。
1.3教學過程實踐性不足
教師出身醫學或管理專業,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將兩個專業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需要進一步提供其綜合素質;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即“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很難將自身主體性地位發揮出來,致使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師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基于自身缺乏實踐活動,致使教學實踐內容非常空洞。
1.4學生的學習成績考核形式單一
平時成績的考核主要采取的單一閉卷考試,對于學生綜合、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漠不關心;缺乏規范化的實習評價標準,當下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實習單位有醫藥企業、醫院行政職能科室,過程中缺乏統一且具體的管理目標,不能規范化的評價實習效果,缺乏相應的標準。
2準確定位不同教學層次的培養目標
科學施教的起點與基礎在于各教學層次培養目標的明確和做好頂層設計。但是,縱觀3個教學層次的培養目標,彼此相互交叉,很難進行準確的定位,關于通識和職業教育、大眾和精英教育之間的爭論不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該專業選擇各層次的教學方法與內容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教學質量不斷下降,最終造成“學難以致用”的局面。基于此,現階段各層次專業畢業生在面臨就業問題時,首先需要對各層次的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手段和內容進行科學的選擇,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以此有助于促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高。
①本科畢業生的去向以醫療衛生機構各管理職能科室為主,從事事務性工作。為此需要強化學習基本理論,側重于訓練邏輯分析能力和管理技巧,致力于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②研究生的去向以制定、研究和教育衛生政策為主,需要對前沿理論和衛生管理系統知識進行強化學習,重點在于培養政策分析能力。
③任職教育層次的去向以衛生管理崗位和相應行政職務為主,需要對相關學科群的前沿理論進行強化學習,致力于培養其領導決策能力。
3有針對性的改革教學模式
層次不同的公共衛生管理專業教育目的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不明確,存在明顯的交叉情況,導致在教學內容上極易出現相互交疊的情況,師資選擇基本相同,教師模式以“教授型”為主,不同層次間的教學效果存在顯著差異。經實踐研究發現,基于不同層次教學對象的不同特點,根據培養目標需要致力于教學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緩。
3.1本科生層次
當下,任職我國高等醫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師,其培養模式以“學校-學校”為主,并不了解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為此在實際教學中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并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以課題講授和學生被動的記錄為主。本科生進行層次教學的主要形式盡管以理論授課為主,但是為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顯著提高,完全可以采取用多種方式并靈活進行變通,在多種教學手段的幫助下來有效彌補教師實踐性不足的缺點。
3.1.1課堂提問與討論
在授課中,教師可以圍繞某一關鍵知識點向學生展開提問,以此可以將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調動起來,促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高;并且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獨立的思考,針對某一問題能夠形成自己見解獨到的分析與判斷思路,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講解,對這一分析與判斷思路進行不斷的修正,以此有助于專業思維習慣的形成。
3.1.2外請師資講學
為彌補高校教師實踐性不足的缺陷,可以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保證學習內容與實際相貼近。在課程體系中明確授課內容的地位與作用、促進講學者授課能力的顯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保證外請師資的講學效果提供重要的保證。為此在總體設計專業課程時,需要將該專業的發展狀況有機結合起來,對教學基地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一般以大型機構為主,同時以課程建設要求和教學基地特色為依據,相應地將主題確定下來,充分保障教學的科學性、系統性。
3.1.3進行實習教學
學生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與衛生行政管理機構展開短期的實踐性教學,協助管理共同對日常事務進行處理,保證能夠對撰寫管理文書和基本管理流程進行充分的掌握,然后與指導教師交流、與患者和醫務人員接觸和交流的過程中明確自身的不足,促進自身綜合運用管理理論和技巧能力的顯著提高,從而可以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2研究生層次
研究生層次的教學不同與本科生,其對于主體研究意識的強化十分重視,因此可以采用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多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致力于其本專業前沿重要領域問題系統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的思考,通過培養表述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3.2.1案例式教學
將公共衛生管理實踐結合起來,對經典案例進行選擇,指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促進自身觀點的形成,如小組討論和文獻查閱等。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我闡述,將多個角度的分析意見匯集起來,以此進行相互促進和啟發。
3.2.2研討式教學
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設計靈感來源于美國Seminar交流方式,并將我國研究生特點結合起來,通過對學生與教師學習潛能的挖掘、多樣化觀點的尋求,有助于促進認知互動的實現,從而有助于最佳學術交流效果的取得。
3.2.3課題研究式教學
研究生通過對課題的自主申報和導師課題的自主參與,可以實現對創新精神的培養,導師作用的發揮與否是該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不管是研究生獨立承擔課題還是參與導師課題,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導師都應做好指導作用,以此來幫助學生快速成長。
3.3任職教育層次
關于該教育層次的受教育者以公共衛生領導為主,訓練目的在于視野和思路的進一步拓展與開拓,以此可以更好地適應更高職務工作的需要,為此需要增強教學手段的針對性與靈活性。
3.3.1關于人文領域的內容需要適當的增加
與人文專業為特長的高效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就各方面的內容邀請優秀的專家開展知識講座,如戰略管理、社會發展分析、危機干預、領導和決策等,以此促進其分析時局和機遇把握能力的顯著提升。
3.3.2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外出參觀交流的機會
如知名企業、規劃部門以及管理機構等。
3.3.3讓學生走上講臺
基于參與訓練的學生,在教育層次方面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均具有類似的經歷、在日常工作中面臨相似的困惑與經驗,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便可以陰道學生自主走上講臺,對各自的經驗和管理體會進行交流與分享,并且不斷改良和促進各自的戰略思想。
3.4教學改革設想
3.4.1探索實踐性教學的新方法
基于該專業本身所具有的實踐性較強,為此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來建設教學基地,實現對新方法的探索,如現場講授、模擬團隊和基層參觀等,采用科學手段進一步規范實踐教學。
3.4.2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進一步開拓學生視野,基于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和滲透,為此可以在大范圍之內開展講座課,同時提高對學生自我獲取能力的重視,提出現實問題,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并將其作為評價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
3.4.3制定科學的實習評價標準
即將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出來,并遞交給實習單位,針對實習單位的管理發表自己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最后完成實踐論文的撰寫,對論文的科學性與邏輯性進行考核,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實習質量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給出實習成績。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一輪的教育轉型時期,公共衛生管理專業需要適應時展的需要,對于各教學層次的培養目標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明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優化,以此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科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一帆,周毅,歐崇陽,等.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5(5).
[2]張旭,陳立明.高等院校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J].重慶醫學,2006(6).
[3]張寧,肖十力,張拓江,等.基層部隊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雙向轉診實現途徑和管理辦法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3(2).
[4]金生國.海軍基層部隊衛生服務的進展問題與發展思路[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
[5]梁萬年.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中國全科醫學,2011(1).
[6]陳建秀.關于城市社區公共衛生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醫院,2010(3).
作者:劉淑萍 單位:山鋼集團萊鋼集團有限公司公益事業部
- 上一篇:電力營銷大數據在反竊電檢查的應用
- 下一篇:互聯網+下房地產營銷策略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