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理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展望

時間:2022-12-23 11:25:34

導語:醫學生理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生理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展望

走過90余年時光的《生理學報》記載了近現代中國生命科學的發展,也承載了無數科學家科技強國的夢想,更見證了新時代生理學科振興的榮光。學報發刊以來,以研究論文、研究快報、實驗技術及特色綜述為主要形式,刊載了中國生理學界近百年的研究成果和進展,為國內外生理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和學術交流是《生理學報》秉承的崇高使命與歷史責任,其中也包括生理學教育教學領域的學術研究與交流。

當前,全世界都處于病毒肆虐的特殊時期,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對生理學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我國生理學界在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對生理學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領域進行改革與實踐,不僅有效地保證了我國生理學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其經驗也將在國際生理學教育、教學領域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為此,《生理學報》在其90余載的發刊歷史中,第一次組織和出版了“后疫情時代我國醫學生理學教育教學改革展望”專欄,以“后疫情時代生理教育教學對接健康中國2030戰略,突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為主旨,邀請了我國醫學生理學教育教學領域德高望重的教學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教學成果獎獲得者、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人以及長期扎根在一線的生理學教育教學管理專家撰稿。

本專欄共收錄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大連醫科大學、徐州醫科大學、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等8家單位共10篇特邀論文,包括如下重要內容:1、生理學與整合生物學學科國家基金資助現狀與展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殷文璇處長和田艷艷就過去10年我國生理學科及各分支學科基金申請及資助項目的領域分布、研究方向及經費投入現狀,梳理了我國生理學科的重點支持領域、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為我們介紹了未來我國生理學科基金項目的布局與展望;2、全球視野下生理學科教育教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陳應城教授系統介紹了基于全球視野和國際化背景下生理學科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實踐和未來的趨勢以及方向,為我國生理學教育教學的國際化指明了方向;3、系統整合教學模式改革。圍繞器官系統的整合教學是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連醫科大學管又飛教授系統介紹了該校以“六著力”和“五結合”為特色的基礎醫學整合教學改革與實施成效,為兄弟院校探索基礎醫學系統整合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樣板;4、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疫情時期我國在線教學的大規模成功開展,是基于疫情之前我國醫學教育界長期的探索和積累。羅自強教授以中南大學生理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踐為例,系統介紹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以及基于在線開放課程開展線下與線上翻轉課堂教學的成功路徑;5、創新線上課堂教學方法。基礎醫學學科的傳統教學通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課堂講授仍然是目前知識傳授的主流方式。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王庭槐教授著重介紹了該校創建的基于線上課堂教學的“激越四段式”教學法,以及其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促進學生互教互學方面顯示的良好效果;6、全新虛擬仿真實驗模式。南京醫科大學高興亞教授就該校創建的以動物、人體機能和功能數字人(electronicstandardizedpatient,ESP)虛擬仿真實驗“三位一體”的全新實驗模式,及基于ESP內核的生理驅動虛擬人系統做了專題介紹,為使用創新虛擬仿真實驗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7、新型考核評估體系的建立。考核評估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檢驗教學效果,也能夠保障教育目標的實現。王韻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以能力為中心”的考核評估體系,及其在醫學教育由傳統線下教學向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轉變中的重要作用,為混合式金課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方向;8、形成性評價實踐及發展。吳立玲教授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科的教學實踐為例,系統闡述了形成性評價在基礎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中的應用和啟示,為基礎醫學學科考核評估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了重要經驗;9、終結性評價系統的建立與完善。蔡紅星教授以徐州醫科大學生理學科為例,提出豐富評價方式、優化試卷內容、規范評價標準、提升教師評價技能、增加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等多項策略的終結性評價體系,為全面達成基礎醫學培養目標提供了重要思路。

在2020年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明確要求我國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責任,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生理學報》作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一本重要的學術期刊,是我國生理學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擔負著將廣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神圣使命,任務艱巨但使命光榮!本專欄在全球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肆虐而我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景下出版,這10篇論文不僅展現我國生理學教育教學領域的建設成果,也向世界生理學界展現我國生理工作者在大疫之下卓有成效的生理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也將開啟《生理學報》關注我國醫學教育和生理學教學的新篇章。我們相信本專欄的出版及后續的建設和發展,一定會為我國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作出應有的更大貢獻。

作者:管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