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線上教育基本模式思考

時間:2022-03-29 02:41:45

導語:小學語文線上教育基本模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線上教育基本模式思考

摘要: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使全國學校迅速由線下面授改變為線上教育。如何提高線上教育的實效,這是廣大教師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呈現小學語文線上教育模式從1.0版到2.0版再到3.0版三個階段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線上教育;模式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席卷全國,面對不斷蔓延的肺炎疫情,全國打響了抗“疫”戰,舉國上下,眾志成城,一心抗疫。為阻止疫情進一步惡化,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了《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隨后,省、市、區出臺相應文件,正式拉開了“停課不停學”的序幕。線上教育作為一種未來教育形式提前擺在了學校和老師的面前,小學語文學科線上教育如何展開,如何更有實效,本文通過梳理線上教育走過的歷程,希望能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小語線上教育模式1.0———從無到有的探索與孕育

2020年2月17日至2月底,線上教育剛開始階段,筆者把它定義為“小語線上教育模式1.0”。這一時期,由于疫情防控的嚴峻考驗,以及各地對“停課不停學”的不同解讀,甚少有學校研究小語線上教育模式,學科線上教育模式基本處于從無到有的探索階段,主要表現為:(一)探索與孕。育疫情突如其來,在打斷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對正常狀態下的教學形式提出了挑戰。為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開始積極探索線上教育模式。(二)思考與嘗試。隨著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部門相關文件的正式出臺,線上教育也開始進入嘗試階段。此時沒有統一、具體的要求,各地、各校都在思考中嘗試,在嘗試中改進。(三)觀望與模仿。面對新事物,由于沒有經驗和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沒有專業的引領和指導,各學校更多的是互相參考彼此的做法,簡單機械地模仿,沒有地方和學校自身的特色。

二、小語線上教育模式2.0———更多地關注教師的“教”

2020年2月25日,廣東省教育廳印發了線上教育安排的通知,全省中小學校3月2日起開展線上教育。佛山市順德區教育局積極響應號召,結合地區實情,開始對線上教育做出更為科學、更為系統的部署與規劃。有了前期1.0版的嘗試與積累,線上教育正式進入2.0階段。這一階段小學語文線上教育2021.3•學術模式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更多地關注教師的“教”,即重點思考教什么內容和怎么教。這一階段的學科問題日漸凸顯,主要表現為:(一)拿來主義。順德區的錄課學習資源非常豐富,就語文學科而言,僅各校上交的課例就有近千節,精選的優秀課例接近二百節。如何使用這些資源,很多教師奉行的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課上前20分鐘,老師直接播放錄課資源,供學生觀看,播放完后老師即布置作業,評講作業,結束新課。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教師根本沒有觀看或者細看錄課視頻,對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也不甚清楚,作業的布置與評價也與錄課資源毫無關聯或關聯不大,教學效率不高。(二)適當講解。這是相對較好的做法。教師課前認真觀看了錄課視頻,對錄課資源比較熟悉,線上上課時,能夠跟著錄課教師的講授隨機暫停,適時講解。然而,由于教師對教學內容沒有自己的思考,也沒有根據班情和學情進行有效的整合,因此,線上教學呈現被動狀態。(三)不重視評價。由于沒有進行合理的作業設計,教師的作業設計與本課的錄課資源脫節,或者只布置簡單的抄寫作業,思維含量偏低,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小語線上教育模式3.0———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

3月15日起,筆者開始在“順德小語”公眾號上推出在線同步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呈現出共同的模式。筆者把從3月15日起的這段時間的教學模式定義為3.0版。從這時起,順德小語線上教育開始從關注教師的“教”推進到關注學生的“學”。學科線上教育如何強調學生的“學”呢?筆者以學生為主體,嘗試了以下的基本操作模式:(一)課前操作。1.研讀教材,認真備課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后,全國所有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課全面使用統編教材。新教材的使用更需學習與研究,從小學語文學科的角度出發,大到教材的編寫意圖與編排特點,小到本單元、本節課,都需要教師認真地研讀。研讀教材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有整體觀,要站在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立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由宏觀到微觀地解讀教材。二是要有前后呼應的解讀思路,既要回看前面的教材,了解知識與能力的發展軌跡,還要突破“這一篇”,建立起“單篇加單元”的解讀思路。2.精選資源,二度開發線上教學資源非常豐富,但使用這些優質資源,同樣需要教師們科學選擇、合理開發。線上教學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播放視頻,可以嘗試以下做法:一是要精選資源。國家、省、市、區都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在課前預覽,進行橫向比較,優選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資源。二是要二度開發。教師切莫面面俱到,而應截取最能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部分為我所用,比如某個朗讀音頻、寫字教學視頻、課件演示等,幫助學生更直觀、更快地實現學習目標。3.設計學案,任務線上教學的特殊性在于,學生無法像在傳統課堂上那樣積極互動,有了疑問,不能及時向老師提問,也不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學案,并提前學習任務,供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做好相關準備,這樣就能有備而學,提高聽課效率。(二)課中操作。線上教育要線上和線下相融合,按照“先學、后教、再練”的基本程序開展“線下自學、線上導學、線下固學”三個環節,具體操作如下:1.準確定位學習目標這里強調的是“學習目標”而非“教學目標”,雖只一詞之差,體現的卻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習目標的設計要符合以下要求:(1)要對接學段目標;(2)要緊扣單元語文要素;(3)要將全文目標細化為課時目標;(4)要用兒童化的語言,文字力求簡潔。比如,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問答和反問的語氣”;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中的“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說出農夫被宋國人笑話的原因”;四年級下冊《琥珀》中的“提出不懂的問題,能嘗試自己解決”;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中的“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六年級下冊《魯濱遜漂流記》中的“能對魯濱遜作出簡單的評價,產生閱讀原著的興趣”等。2.精心設計導學單———線下自學線下自學安排在課前10分鐘完成,也可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布置學生自學完成。線上自學是一節課的重要部分,也是評價一節線上課能否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的重要衡量指標。線下自學需要精心設計課前導學單,導學單要符合以下要求:(1)有邏輯性,與課時學習目標高度一致;(2)有層次性,列出學生自學的具體步驟;(3)有導學性,要設計能引導學生自學完成的題目,如完成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理順文意等基礎性學習任務;(4)有資源性,充分發揮線上學習在“資源獲取”上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包,讓學生將“單薄”的課文學“厚實”。比如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第一課時的“課前導學單”設計如下:(1)快速準確地標出自然段序號;(2)默讀課文,圈出生字和你不認識的詞語,借助工具書認讀“瑜、忌、督、幔、寨、擂、吶、弩、丞”9個生字;(3)正確書寫“妒、忌、曹、督、委、魯、遮、寨、擂、吶、插”11個生字;(4)再讀課文,試著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的“課前導學單”設計如下:(1)復習舊知: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2)默讀課文第3—9段,邊讀課文邊試著找出能夠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句,用橫線畫出來,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3)讀課后的“閱讀鏈接”,找出課文中與之相對應的段落,體會課文和原著的不同之處。這兩課時“導學單”的設計聚焦學習目標,一脈相承,從易到難。從掃清文字障礙,到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從聚焦人物形象,到提煉學習方法,學生自己進行了預學,有了一定的知識準備。下一步,學生就能帶著自己的初步思考,帶著自己的疑問開始學習錄課視頻,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聽課效率。3.導學視頻———線上導學線上導學大約用20分鐘左右完成,教師直播講授或播放導學視頻。“線上導學”重在教師的“導”,重點在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主問題進行導學”是比較好的教學方式,教師圍繞主問題講解分析,學生圍繞主問題進行思考,通過聽教師講解獲取知識。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文時,圍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這一任務,教師可設計兩個主問題:講一講“武松打虎”這個部分,遇到不懂的詞語用猜讀和跳讀解決;能對武松作出簡單的評價,并說明理由。這兩個問題可以激發學生閱讀《水滸傳》原著的興趣。4.答疑解惑———線下固學線上導學的后10分鐘可用于線下固學,“線下固學”是線上導學的鞏固。教師利用平臺與學生互動,實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也可以組織學生相互交流,互相解答。(三)課后操作。課后操作主要是閱讀延伸,引導學生朗讀美文、分享故事、課外閱讀、動手實踐等,幫助學生建立起“1+X”的大語文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如針對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可以設計這樣的閱讀延伸:1.學完課文,我對諸葛亮、周瑜、曹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可以和父母分享其中一個人物的故事;2.我還想了解《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比如,青梅煮酒論英雄、千里走單騎、火燒赤壁、六出祁山……我可以去閱讀《三國演義》原著;3.如果有時間,我會觀看與《三國演義》有關的影視作品。線上教育作為一種應時而生的新事物,它沒有完美的模式,只有最適合的模式。這段時間的線上教育啟發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做好“未來已來”的準備,包括技術的準備、知識的準備,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準備、理論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立足當下,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穆肅.機遇與挑戰:從開放教育資源到開放教學過程———從遠程教育視野出發對開放在線課程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5(8).

[2]黃曉濤,王芬,吳馳,等.云計算平臺下網絡課堂生成性教學設計框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3]陸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1(10).

作者:林雪玲 單位: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