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STEM教育理念提升幼兒教學水平
時間:2022-03-04 09:19:37
導語:教師STEM教育理念提升幼兒教學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STEM教育理念席卷全球,幼兒教育領域成為STEM教育改革的重要陣地。為了適應這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幼兒教師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幼兒教師只有通過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態度,積極地參與培訓強化專業技能,并且重視教學反饋和反思對教學改進的重要作用,才能夠做好stem教育理念與幼兒實際教學的結合,實現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STEM教育;幼兒教學;教師素養
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相關知識表明,幼兒對外界的感知和學習活動主要是通過身體的接觸和親自探索來實現的。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以探索和參與為主要形式的游戲式教學,成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途徑。在要求整合綜合知識、培養綜合素養的STEM教育理念與幼兒游戲式教學相結合的背景下,對教師的綜合知識和能力儲備以及專業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轉變幼兒園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態度
當前,學前教育開展針對幼兒的教學活動主要以游戲活動為載體,穿插知識的講解和素質的培養。而這種綜合式的教學要求與當前廣受歡迎的以跨領域、跨學科的整合式教學為特點的STEM教育理念相契合[1]。因此,在幼兒教育的創新改革中融入STEM的教育理念,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新方向。但這樣的融合在為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帶來新的途徑的同時,也對幼兒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首先要改變幼兒教師對待教學活動的態度和看法。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往往想要控制幼兒的思想和行動,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來參加活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和控制地位,這不僅抑制了幼兒天性的釋放,也不利于幼兒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探索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所以在STEM教育中,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產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是幼兒活動的主導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觀察者,所以教師在指導幼兒參與課堂上的游戲與活動時,要堅持自己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在幼兒積極參加活動時,教師要以平等和尊重的態度去看待幼兒,讓幼兒盡情展現自己對知識世界的好奇,盡情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當幼兒在參與活動中遇到困難和發生一些較小的意外狀況時,教師要改變過去的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安排幼兒行動方向的教學方法,而應引導幼兒自己探索活動的發展方向,讓幼兒通過談論、尋求同學或教師的幫助等途徑來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幼兒自主自立的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加強對幼兒園教師綜合素養的培訓
STEM教育理念以學科整合為核心思想,相比于傳統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教學。因此,將其與幼兒教育相結合,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就需要對不同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綜合運用,這對幼兒園教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組織中班幼兒的一日活動時,教師需要考慮晨間的飲食、上午和下午的體育鍛煉、適當的學習和游戲活動、午睡等各個環節,還要在設計各個環節的任務時,以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增強幼兒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強化幼兒身體機能等為目標。而合理安排幼兒的午餐以及下午點心的種類和進食時間,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幼兒營養學知識;良好的午睡、洗手等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對幼兒的生長發育階段特點有所了解;設計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時,既要讓幼兒對內容感興趣,又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性,教師就要綜合考慮幼兒的喜好、心理發展的特點、學習能力的強弱,以及包括語言、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在內的專業知識素養等多種因素;要設計課間操活動和體育鍛煉任務,教師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體育知識和能力,了解幼兒體育安全知識和一定的急救知識等。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決定了教學活動的質量,也影響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態度和最終的收獲。因此,以幼兒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機構要加強對園內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和素養的培訓,尤其是對在職的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幼兒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這樣才能夠使新式的教育理念與多年的教育經驗更好地結合,實現貼合本園特色、貼合幼兒需求的教學設計優化。而幼兒園針對在職教師開展的培訓活動,可以通過STEM教育理念分析講座,以專業的音樂、體育、舞蹈形體、手工等學科專業知識、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幼兒營養學等集體課程培訓等方式進行。只有通過培訓,幼兒教師才能具備綜合各學科領域設計和開展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這種專業化培訓也能夠加強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對幼兒的提問、回應能力的培養,加強師生之間互動,引導幼兒更好地參與探究活動。例如,在以“我的家”為主題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綜合設計手工、游戲、兒歌學習等多種活動,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心理學和教育學中關于幼兒好奇心和探索活動的特點,以及交流方式等知識,通過講《兔子家的新房》這個小故事,為幼兒介紹活動的背景,然后對幼兒提出如“大家的房間是什么樣子?”“大家喜歡自己的家嗎?”“如果你們是兔寶寶,你們想要什么樣的家?”等問題,引導幼兒進入活動情境。在幼兒完成討論和描述環節之后,教師可以綜合幼兒對新家的各種想象,開展“設計我的家”的手工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把教室當作新家進行裝扮。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小凳子拼在一起當作房間的床,還可以利用剪紙等手工活動做出房間里擺放的故事書、奶粉罐、小娃娃等裝飾品,共同裝飾一個溫馨的新家。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表達對新家的看法,并且帶領幼兒進行《我愛我的家》詩歌朗讀和《辦家家》的集體操。這種綜合了多種活動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具備綜合教學的能力和一定的專業知識,這既能夠培養幼兒包括動手能力、運動能力在內的綜合素養,又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成長。
三、強化幼兒園教師對教學反思的重視
在STEM的教育理念中,教學活動的重點不僅在于設計和開展的過程,活動完成之后的反饋和反思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幼兒教育來說,因為幼兒本身表達能力的不足,他們不能夠對自身參與教學活動的感受進行詳細的描述。因此,幼兒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主要通過家長、其他教師的反映轉達以及自己對幼兒參與活動時的表現來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學反饋的難度。但是,在幼兒教育中,這種反饋的獲取又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在針對幼兒開展新型教育方式的過程中,教學活動實施之前的設計環節是以教師自己對幼兒的了解為基礎的。這就導致教學活動設計并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只有通過觀察幼兒在實際教學環境中的表現以及幼兒在課下對家長的分享,教師才能夠了解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進而促使教師完善之前的教學設計。所以在STEM教育理念下的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反饋獲取以及對教學活動的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開展中的主要參與者,其本身的專業素養對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STEM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其跨學科、綜合式的教育模式對當前的教學狀況以及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環境,才能夠實現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蕓.STEM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幼兒教育,2017(27):17-19.
作者:同靜玲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西嶺幼兒園
- 上一篇:職校旅游專業禮儀教育有效舉措
- 下一篇:醫學代謝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