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武術教學方式分析
時間:2022-03-25 03:54:06
導語:農村小學武術教學方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我國提倡“武術進學校”,各地的學校都積極響應,將武術作為了學校體育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既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體質,還增加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并使我國流傳幾年前的體育文化傳統得到了傳承和發展。為了使武術教學在農村小學得到廣泛而有效的開展,我們應當加強對農村小學武術教學方式的研究,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習它,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學習目的。
【關鍵詞】武術教學;小學體育;農村學校;教學方式
武術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瑰寶,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原本是戰爭中士兵使用的技術,后因習武可以強身健體,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開始習練武術,在強健人們體魄的同時,也培養了人們良好的武德修養。因此,讓“武術進學校”既是為了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但是,農村地區的很多小學因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模式的影響,仍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的單調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作為農村小學體育教師,我們應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積極探索有效的武術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為中國武術的傳承貢獻微薄之力。
一、借助游戲激發學生的習武興趣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處于好動、愛玩的時期,游戲活動正好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愉悅學生的心情,能使他們在精神上獲得滿足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在小學武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來激發學生的習武興趣。其實,小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有限,對新鮮的事物和現象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在沒有學習武術之前,認為武術是神秘的、新鮮的,這種感覺促使他們在剛接觸武術時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總想著自己通過武術學習能夠成為“武林高手”,這樣就能夠“鋤強扶弱”“行俠仗義”“伸張正義”“打抱不平”,但學了幾節課,他們會覺得武術學習太枯燥,每個動作都要反復練習,一節課下來學不了一招半式,習武的熱情和興趣也會大大減弱。將武術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從枯燥的動作練習中“解救”出來,讓他們在游戲中得到鍛煉,進而掌握動作要領。
二、創編武術操,豐富武術教學形式
近年來,有部分武術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傳承和發展大眾健身武術的新思路,他們建議將武術、音樂、體操等相結合,創造出一種集健身、武術技能、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新運動形式,即武術操,這一運動形式既符合大眾強身健體的需求,也體現了武術的魅力,符合人們的審美取向。雖然講武術引進學校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但是武術動作繁多而且復雜,如果僅靠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教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尤其是對好動愛玩的小學生來說,因為缺乏有效的刺激,他們常常難易集中精力,會覺得習練武術枯燥、單調,甚至會產生厭煩情緒,當然也不利于他們掌握武術動作。武術操將武術、音樂、體操相結合,學生可以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感受各個武術動作在節奏、強度、速度等方面的特點或異同,而且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做的動作更加舒展、自然,在提高了學習效率的同時,他們的藝術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三、家校活動相結合,擴大武術教學的影響
“武術進學校”不僅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身體,也能使他們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因此,家長對學校開展武術教學是支持的。另外,對學生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合作,孩子的成長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在農村小學進行武術教學,同樣離不開家長的參與,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家校結合的方式來開展武術教學,進而提高其教學效率。比如,通過每個學期的“誰是最佳家庭武術小教練”活動,讓小學生的武術走進家庭,讓小學生在家庭對家長或親朋進行武術套路的演練和傳授,借助家長會、家長學校等途徑,進行家庭表演,鼓勵小學生和家長共同協作表演,既擴大武術教學的影響面,又增進親情融合,讓小學生感受成長的溫暖,擴大武術特色的影響面,推動全面健身活動。武術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遺產,傳承武術文化應當從孩子抓起,作為農村小學體育教師,我們應當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的基礎上,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習練武術,使他們形成健康的體質、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楊如兵.小學武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22).
[2]余金虹,蘇水軍,陳明華.小學武術課教學模式創新的初探[J].中華武術(研究),2017(6)
作者:張霞 單位:鄒平縣韓店鎮中心小學
- 上一篇: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語言藝術
- 下一篇: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