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醫學專業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27 09:12:47
導語:動物醫學專業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的建置
依據國家職業教育指導思想、學校特色與定位、產業發展及職場需求、家長與校友期望、學生個人能力與發展等,確立了三級(校級、院級、專業)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即學習成果的確立。制訂的動物醫學專業教育目標為:面向畜牧獸醫行業,培養具有創業能力和較高敬業精神,具有信息處理、有效溝通和終身學習能力,從事動物疾病診斷、治療、預防、控制和動物檢疫檢驗的獸醫技術人員。核心能力從協作力、學習力、責任力、執行力、專業力、發展力六個方面進行制訂,每項核心能力指標具體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溝通整合(協作力),具備與他人、動物有效溝通及團隊協作的能力;具備跨畜牧、獸醫等專業合作的能力。二是學習創新(學習力),具備學會學習及信息處理的能力;具備創新思維及創業的能力。三是責任關懷(責任力),具備承擔責任、關懷社會、關愛動物的精神;具備人文、藝術的基本涵養。四是問題解決(執行力),具備發現、研究動物疾病問題的能力;具備制訂、實施動物疾病防控或診療方案,處理動物疾病的能力。五是專業技能(專業力),具備運用診斷、治療、預防、控制和檢驗動物疾病技術、技能的能力;具備管理動物診療企業崗位的能力。六是職業素養(發展力),具備愛崗敬業、遵守規范、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的職業操守;具備適應崗位、心理調適、自我提升的能力。
2課程的調整
在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標的導引下進行課程調整,將原來的基礎課+專業課調為素質通知課程、專業統整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學程,增加體現學生協作力、責任力及發展力的課程,以便達到預期目標。素質通知課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語文閱讀與表達、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心理健康、辦公設備與軟件應用、專業英語、體育、就業指導等;專業統整課程開設實用化學、動物解剖生理、動物微生物及免疫等;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動物病理診斷、動物臨床診斷、動物藥物應用、動物外科手術、動物防疫檢疫、中獸醫、獸醫法規等。在專業選修課程中設置動物疾病模組課程和寵物疾病模組課程,學生可根據就業方向進行選修,也可全修。動物疾病模組課程有牛羊病防治、豬病防治、禽病防治、寵物病防治、特種動物病防治;寵物疾病模組課程有寵物內科病防治、寵物外產科病防治、寵物傳染病防制、寵物寄生蟲病防制等。
3課程的設計
動物醫學專業在課程設計時采用工作過程導向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按照獸醫行業“診治防控檢”工作過程開發學習領域,突出動物疾病診治能力、疫病防控能力和動物檢疫檢驗能力的培養。通過對養殖場、動物醫院等企業進行現場調研,對崗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定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崗位是動物疾病診斷、治療、預防、控制和動物檢疫檢驗等。通過對崗位工作任務的收集,整理出疾病調查、病原檢驗、病理剖檢、臨床檢查、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疫病預防與撲滅等典型工作任務,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出動物醫學專業的行動領域是動物疾病診斷、動物疾病治療、動物疫病預防、動物疾病控制和動物檢疫檢驗。在此基礎上,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將遞進重構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與企業行業合作,參照獸醫職業資格標準,針對獸醫臨床工作特點,以診療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進行成果導向課程大綱及單元教學設計的開發。
4課程的實施
在單元教學中設計真實或模擬的情境,采用行動導向教學,在學習情境實施過程中,按準備活動、發展活動、整合活動開展教學,為學生提供信息資料單、工作任務書、評量表等材料,指導學生按項目式教學為主的行動導向教學完成工作任務。在工作過程的背景下實施行動導向學習,學生親自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和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
5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
教學評量緊扣核心能力或能力指標,并力求多元。評量方式包括筆試、實作評量(表演、實作、作業、鑒賞、實踐)、檔案評量(資料收集整理、書面報告)、口語評量(口試、口頭報告、面談)、軼事記錄等。評量時注意三項原則:教育性,即評量過程應協助、回饋、引導學生學習;道德性,即評量過程應公平、透明,不應因其性別、性向、種族、宗教、信仰、年齡或殘疾有差別待遇;規則性,即評量過程應符合學校期望、學校的規則、政策、步驟及指導。教學評量結果的呈現由以數字、文字為主的方式向更加人性化、更能體現學生變化與成長的方式轉變,如將學生的每門課程評量結果納入雷達圖,以呈現學生多向度知識或能力的變化或成長。
作者:孫洪梅 孫英杰 王麗艷 鄒繼新 楊井坤 劉廣文 侯繼勇 單位:黑龍江職業學院
- 上一篇:焊接工藝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 下一篇:計算機硬件課程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