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7 11:23:00
導語: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實踐
論文摘要:新課程一步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一、領會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
正確定位教師角色,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優秀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如講“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我讓學生自己用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硬紙板制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然后再拼成正方體紙盒,學生對小正方形在平面中的位置與在正方體紙盒中的位置的對應關系有了感性的認識,以后當學生接觸什么樣的圖形能拼成正方體時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在“正方體的截面形狀”一節,我讓學生從家里拿來蘿卜、蘋果等親自動手操作,并進行多次實驗從而得出結論。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
讓全體學生得到發展,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應因材施教,分層設計目標,分層實施教育,培養出個性豐滿的學生,讓每一個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才華和興趣,感受成功。傳統的教學,過多強調的是知識、技能目標,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新課程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更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因此,我在每堂課開始時,我就鼓勵孩子們:“舉手就是一百分。”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如果哪位學生答錯了,我會說:“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對較難一點的問題,我經常采用讓他們上講臺講的方式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勇敢精神。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
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這場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的轉變并非是用一種方式替代另一種方式,而是強調由單一轉向多元,讓學生更多地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樂趣中學、體驗中學、活動中學、探索中學、合作中學……我根據學生的個性、能力、心理、性別等因素,把學生編成每4人為一小組。每組保證都有好、中、差三類學生,其調配比例為1:2:1,即1為優,2為中,1為差,使合作學習小組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的調配,既有利于優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差生的“達標”學習,同時對優等生又是一個能力的鍛煉,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組間水平的大體平衡也有利于各組展開公平競爭。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講授方式,講授過程力求簡要清晰,時短量大,有著較強的研究性、探究性,能為學生的小組活動留有足夠的空間。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對說理的表述學生是一個難點,我由易到難設計了幾道題讓學習小組通過討論向我推薦本小組表述得最好的到黑板上板演,各小組積極響應,每個同學都全身心的投入,幾節課下來,學生的幾何表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學習比較好地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會學、好學、樂學等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使他們更加熱愛學校、善愛同學、愛護班級、尊重不同的價值觀念、能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具有與他人協同活動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有機整合的實踐“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疊加,而是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達到數學教學各要素的豐富和諧,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之中,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播渠道等實現數學教學的突破與發展。
適度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集文字、圖形、動畫、音頻、視頻、投影等媒體技術,集光、形、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展示問題時,適度運用多媒體,或把重點、難點的內容設置成醒目的顏色,或讓“固定的”幾何圖形運動起來,提供豐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如教學《圓柱、圓錐、圓臺及它們的側面積》一章時,可用《幾何畫板》制作分別以矩形的一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直角梯形垂直于底邊的腰所在的直線為旋轉軸,其余各邊旋轉一周的動態過程,讓學生觀察這一過程以及這樣旋轉一周而成的面所圍成的幾何體,從中抽象出圓柱、圓錐、圓臺的本質屬性,形成概念。
挖掘網絡資源,擴大師生的信息面,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網絡的廣泛使用促使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實踐證明,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收集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進行研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數學學習方式。如教學《統計表與統計圖》時,引導學生上網收集近五年、十三年來的國民生產總值,每百人中電話、手機擁有量等數據,繪制統計表與統計圖,學生不僅學到了統計表與統計圖的繪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顯著成就,體會到數學來自社會生產與生活、服務于社會生產與生活的道理。
- 上一篇:信用社網點主任述職報告
- 下一篇:高中語文新課改感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