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教師教學評價的變革綜述
時間:2022-03-04 04:22:00
導語:新課改下教師教學評價的變革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普通高中進入新課程改革后,教師教學評價方式必須加以變革,在評價過程中,要重視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建立一套科學的便于操作的教師評價標準。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學質量教師教學評價
我省普通高中已于2005年秋學期全面進人新課程改革。這場以促進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核心目標的課改,推進了全省普通高中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個面實旅技術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學分管理的深層次革命。而教師的教學是學校實施新課程的基本途徑,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科學合理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正是實行教學質量監控的一種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影響力。因此,改革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教學的評價制度十分必要。
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不僅要對教學質量狀況作出價值判斷,而且要對教學改革提出設想,使教學方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啟發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怎樣思維,掌握獨立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學生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精神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必須與實現這一目標相適應,并通過評價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一、重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時,重視和加強對教師教育觀念的評價,鼓勵教師更新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保證。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學校教學工作沒有完全擺脫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基本方式、以知識再現能力為終極目標的教學體系。教師、書本、課堂構成的軸心始終控制著學校整體機制的運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在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的角色應該發生根本的改變,他們應該從只注重傳授知識轉向既教書又育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教師要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組織和學習水平評價等方面,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指導學生構建適合本人特點和社會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使其傳授的知識得以“內化”轉化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內在素質。在相當程度上,學校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學生能否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與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教師是否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這一切都取決于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新課改追求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教育生態環境,而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為教學民主作風的生成奠定了基礎。真正的教學民主要求:教師和學生要在人格上實施真正的平等,這樣才有可能建立一種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需要,以自己的人格、形象和情感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形成師生合作的課堂氣氛。教師對學生還應一視同仁,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通過開展一些活動,形成奮發向上的學習氣氛。基于此,對教帥進行教學評價還耍考慮到教師的教學民主作風,這也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因素。
二、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要看其是否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如啟發式、引導式、互動式教學,活躍學生的思想,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鼓勵新穎的分析、獨到的見解,把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重視培養學十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普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那些認為課堂教學的任務是傳授傳統的文化知識,于是熱衷于把知識從書本上搬到學生的頭腦中,只以分數、學歷為重,這樣的老師算不算好老師?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問題的本領。人們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是用大腦的思維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書本。”“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上。”因此,讓學生學得輕松的、以分數、學歷為重的教師并不一定就是好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是應該給學生留下點“問題”,引導他們進行思考更有益。
在傳統的以分數作為衡量教學業績的唯一尺度下,教師把全部精力放在滿堂灌一類的活動上,學生也就只好以背代學了。甚至,一些應用性、實踐性學科的考試也將知識性試題作為主要內容。因此,要著重探索各種課程更科學的考試方式、方法,增加能力、素質考核的比重;強化實踐、試驗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這就為教師放開手腳、丟掉顧慮、大膽開拓新課程改革的新路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三、建立科學的便于操作的教師教學評價標準
客觀地評價一個教師的教學質量,應當是多角度、全力位地進行評價,才能真正起到引導、促進新課改深人進行的作用。如對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的評價。因此評價標準要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按照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學的便于操作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同時,參與評價的人員應有相關專家、同行及感受其教學個過程的學生。對評價指標的設計,如學生調查問卷、應屆畢業生調杳問卷、教師調查問卷、專家及管理者聽課意見表等,將直接影響評價的效果。因此,在設計這些調查問卷時,要做到科學、合理,力圖反映出當代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和優秀教師的提高要求,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思維等方面有明確的導向性,并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主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以達到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的月的。
同時.要改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不分學科不分年級的“一刀切”,改變把教學質量評價單單作為對教師年終考核標準的誤區,而要發揮教學質量評價促進和改善教學的真正用途。充分利用學校網絡資源,開發用于評價的計算機支持系統,建設一套多學科、相對完備的評價“指標”庫,使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在學期中間自擬問卷在網上進行調查,及時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并逐步開展網上評估.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現代化、信息化。
另外,在對各種評教結果數據的認真統計分析基礎上,不要絕對地迷信于這些“科學數據’,,還要通過展開學生座談會等形式,深人學生中間,進行多方面了解.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有時給教師的評教偏高或偏低,不能在促教促學上發揮真正的評價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評價,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從而對教與學的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使教學活動的價值達到最大化而不斷優化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育的一次變革,就教師教學評價方面來看,也需要從內容和方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力實施新課程改革提供更多的必要條件,收到良好的變改效果。
- 上一篇:教師教學情智的價值與路徑綜述
- 下一篇:高中生踏進社會實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