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高中美術課程改革
時間:2022-12-18 02:52:07
導語:簡述高中美術課程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實現共同發展與交往互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知識傳授與情感溝通組成。可以說,課堂教學的基礎就是師生間的情感,教師只有在被學生接受的情況下,才能確保自己傳授的知識同樣被學生接受,進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傾注情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高中美術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當重視,強調課堂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給予一定的關心與愛護,秉持寬厚、友善、溫和的教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
二、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
每位學生在個性特征、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上都是不同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多樣化的學習指導策略與教學方法,從而使不同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策略與認識方式。教師可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設置相應的檔案,給予其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學習存在困難與問題的學生應加大指導力度,并讓其適當表達自己對于美術的看法與想法,對他們的進步也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耐心指正錯誤;而對于美術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其特長,充分挖掘他們的美術潛力。
三、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高中美術課程改革強調“美術課程應著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高中美術課程利用學生對生活的體驗、精美的畫面與獨特的線條使學生審美能力與鑒賞水平得到提升。美術教師應將教學分成課內與課外,前者包括藝術語言如質量、色彩、線條等,通過這些因素,使學生構建起對藝術美與自然美的感知;而在課外應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一些風土人情引導學生感受美、感悟美,最終使學生的美術創作積極性得到激發,進而提升審美能力。
四、對高中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
在科技發達、信息資源爆炸的今天,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與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
1.引入多媒體教學
第一,美術的創造過程是一個抽象思維的過程。一些美術內容單憑語言無法讓學生充分理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音頻、視頻技術,將動畫、聲音、圖像、文字效果集中起來,大大增強視聽效果,實現將抽象化為具體、將繁瑣化為簡單、化曲為直、化靜為動的目的,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感性。第二,受限于美術教材的篇幅,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接觸到更多的優秀美術作品,而多媒體技術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能夠利用網絡信息將海量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美術教學課題迅捷地提供相應的信息,并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展示更多的美術信息,使學生的欣賞需求得到滿足,不僅使美術課程教學效率得以提升,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加強。第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課余時間,學生還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從網絡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欣賞的同時,更可以自主創作美術作品,充分提高學習自主性。
2.從生活中發現美
“藝術源于生活”,學生單靠教師在課堂上枯燥地講解理論知識,是無法具象化地感知藝術與美的,這樣教授出的學生對于美的理解也會缺乏表現力與想象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身邊入手,在實踐中感知,在生活中領悟,同時為學生的美術創作與學習提供素材,激發其創作靈感。另外,教師還應積極開展課外教學,如參與美術社團活動、走訪民間藝人、參觀美術館等。
3.挖掘美術素材德育資源
美術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觀念與能力的同時,還應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陶冶其情操。教師可通過對我國建筑藝術、工藝美術、雕塑、繪畫等方面在世界上的貢獻與成就的介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從祖國的山河美景中汲取更多的美術創作元素,令學生更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更側重對學生審美觀念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著力培養符合新世紀人才標準、具備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高素質人才。在目前的教學環境中,高中美術教師更應改變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互動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創造美。
本文作者:陳永玲工作單位:廣東博羅縣博師高級中學
- 上一篇:淺析國際經貿中正當權益的運用
- 下一篇:略談國際貿易實務使用案例教學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