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背景下微課高效課堂的構建
時間:2022-11-28 10:06:33
導語:課改背景下微課高效課堂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導課,可以妙用
導課在教學中起著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功效,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常見導課,多以圖片、音樂、視頻導入,或加以教師慷慨激昂的導語,效果可不謂不好,但有時或耗時或讓學生感覺意猶未盡,甚至還會出現喧賓奪主之嫌,能恰到好處的時候并不多見。實踐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們的認識絕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微課稍稍進入課堂,從一定意義上講,它顛覆了課堂、顛覆了教學,理所當然地顛覆了導課。微課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直接導入正題。如:在講述七年級歷史第九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一課時,在教材未交待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學生對唐亡以后五代十國錯綜復雜的民族形勢本就模糊不清,再要加以該時代統一分裂大命題,學生更是一頭霧水,而教師若要展開時代背景以此來交待明白,則耗時;有了微課,復雜的問題變簡單了。拿上邊的問題為例來分析,教師只需借助微課,在課前做好政權更替圖,以簡單形象的動畫展示出來,再佐以學生熟悉的天龍八部的幾位主角人物關系來梳理年代與人物的關系,問題便會一目了然了。風借火勢,火助風威,順勢拋出本節課課題及自學問題,學生在教材中按照問題線索查找一下此時期仍有哪些政權出現,就可以進入正課了。若有的學生不明朗,不清晰,可以再看,微課的妙處可見一斑。
二、正課,學的輕松
高效課堂常見模式為自學、對學、群學、展示等幾大環節,但一些課堂過分拘泥于幾大環節,有些生硬和機械,時間一長,難以避免重復學習、機械學習的弊端,學習厭倦學習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有些學案教學,多以填空方式,更似一張測試卷,讓學生在半生不懂的情況下答出;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或是簡單的抄襲課本,或給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造成一種錯誤的陰影:學習就是抄襲。畫龍點睛,或說醍醐灌頂用在微課教學上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如:針對“科舉制在唐朝和明清時期的不同影響”這一命題,其重點考查的是學生歸納整合能力的,而學生對明清八股的危害只是停留在書本理解上,并不能真正理解它對時代的阻礙影響;若單獨拿出來時間來講解,在脫離時代背景理解的前提下學生又未必理解的好。如何有效地解決此問題,有了微課,教師在網上收集資料,將隋唐與明清科舉的內容及形式、以及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介紹科舉代表人物的材料,整合在一起做成微課供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就會很直觀地了解錯綜復雜的知識點,微課的出現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這些非常棘手的問題。很關鍵的一點是,把這一微課放在QQ群、微信群中供學生共享,學生課余時間就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了。有的學生還和家長們一起觀看,家長們也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認識水平與學生共同探討,感同身受;難點,在家長的點撥之下會較好地得以解決。
三、復習,自成系統
學生進入復習階段,就歷史學科而言最易失分的便是材料解析題。這種類型試題,在審題過程中,要求讀的細、審的清、聯系實際會整合、聯系現實談啟示,等等。如此諸多的環節,除了言簡意賅之外,更要搞好取舍。材料解析題怎樣讀、怎樣抓關鍵詞,可以說,對于規范答題要點至關重要。把微課放在QQ群、微信群上共享后,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在遇到學習瓶頸時會反復看微課,他們會看一次反思一次,看看自己是哪一環節的疏漏而失去分數。再現,這是傳統教學永遠不能實現的地方。對于專題復習問題,做成微課,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例如,在七年級下的歷史學習中,我和學生共同制作了“明清時期有哪些國家對我國進行了侵略”的微課。這個微課的制作過程是這樣安排的:我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收集了資料,進行知識整合和相關知識鏈接,對自己組收集的材料進行梳理,最后,進行微課錄制,制成微課。看了這個微課后,真令我大吃一驚。學生們在此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提升了能力,拓展了視野,最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原來歷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他們真正懂得了歷史是鮮活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高效課堂的探索道路上,任重道遠;在微課制作與學習的道路上,方興未艾。微課是神奇的,而自己在微課的制作與實施過程中,卻是一個小學生,今后要走的路會更長更艱辛;自己愿做這樣的小學生,無畏風雨,一路向前。“學習,學習,再學習;創新,創新,再創新”這應是自己在微課教學征程上的堅定步伐。
作者:王琦 單位: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林業中學
-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 下一篇: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互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