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培養高校金融學課程改革研究

時間:2022-11-20 08:18:45

導語:創新人才培養高校金融學課程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人才培養高校金融學課程改革研究

摘要: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為例,分析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接著對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認為其存在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單一、實訓環節缺失等問題,最后對基于創新人才培養高校金融學教學改革進行研究,介紹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的具體做法。對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市場,與時俱進,以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教育部于2014年明確提出未來高等教育的重點是加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正是通過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實踐育人,著力培養勇于擔當、善于學習、敢于超越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應用型本科既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又要注重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指導具體實踐,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轉型對金融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必修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金融專業思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理解和分析金融現實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當前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金融產品、融資方式、風險管理方法不斷涌現。但目前金融學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法單一、實訓環節缺失,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本文對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研究。

一、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1.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大數據金融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行業發生極大的變化,傳統的銀行信貸受到較大的沖擊,新的融資方式、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金融行業的變化,對金融人才的素質與能力提出新的挑戰,這就要求高校金融類課程教學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2.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網絡成為傳播知識和信息的新興平臺,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更多的是通過手機網絡,但“玩手機”也成為課堂管理的難點。金融學課程內容繁雜,概念較多,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自覺性較差,課后不愿認真復習和深入思考,學習效果較差。學生的這些特點,要求任課教師認真思考如何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高校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傳統的金融學教學內容主要有金融的基本范疇如貨幣、信用、利息、利率、匯率,以及金融市場、金融機構、貨幣政策等,而對現代金融創新和金融問題卻很少涉及。隨著金融功能的變革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金融創新異軍突起、層出不窮。傳統的偏重理論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勢,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2.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金融學課程偏重理論,部分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少主動思考,也不關心現實經濟問題。課程考核一般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時成績占20%、期中考試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60%,而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皆為閉卷考試,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記憶情況,這就容易出現“考試前死記硬背、考試完一無所知”的現象。很顯然,這不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金融思維的培養。

3.實訓環節缺失

調查發現,金融學課程往往缺少實訓環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學生缺乏了解金融行業發展現狀的機會,既無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也無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不利于專業核心素養的形成。而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層次、多維度的實訓教學尤為重要。

三、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金融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

1.注重改革教學內容

高校應根據市場對金融人才知識、能力及素質要求,結合高校大學生認知規律,對原有金融類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要整合國內《金融學》教材,重新審核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避免與后續課程交叉重復。要適度補充金融與經濟發展趨勢方面的新信息,關注金融業態的新動向以及金融政策的導向,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注重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工作內容的同步。要針對每一章節內容,提供相應的參考教材、指定閱讀書目或推薦視頻。同時還要順應金融理論研究微觀化的發展趨勢,增設新的微觀金融課程內容。

2.改革教學方式

高校要重視改革金融學教學方式,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增加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

(1)重視課內小組探究學習。教師可以每節課抽出10分鐘~20分鐘時間,指導學生分組以PPT形式介紹財經新聞或對經濟熱點進行評議,然后當場進行點評,聯系課程內容對其中涉及的專業術語進行解釋。這種探究性學習,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范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學生后續金融類課程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有較大的幫助。

(2)重視實踐教學。授課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帶領部分學生到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非銀行金融機構等交流學習,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組對麗江市古城區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然后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調研方式、調研結果等進行點評,讓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當地經濟發展,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根據“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高校還可以聘請國泰君安證券公司專業人員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證券投資”等章節進行授課,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度和學習興趣。

(3)重視實習教學。暑假期間,根據學生自愿原則,高??梢园才艑W生到國泰君安證券公司麗江營業部進行實習,提高學生工作能力,讓學生明確將來就業崗位的具體內容。

3.改革考核方式

金融學是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簡單的考核方法會影響教學效果,科學的考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改革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科學的、多元的考核體系。例如,學生成績構成可以改為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而平時成績則由學生考勤、小組分享、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構成。這樣,能夠改變學生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現象,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基本結論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更新教育觀念,與時俱進,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金融行業的新變化,金融學這門專業核心課程應該更加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高校要以金融學課程的改革為切入點,整合現有教學資源,注重課程的適用性,使學生懂理論、重實踐,改變課程內容繁雜,學生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現象,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授課教師要有豐厚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關注金融學學科前沿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這樣,才能提高金融學課程教學質量,拓展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大學生的專業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志明,楊勝剛.以精品課程建設推動金融學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大學金融學課程與專業建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0(09).

[2]李延喜,寧寧,薛光.金融學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02).

[3]羅丹程,張婷,戰玉鋒.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引導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11).

[4]童元松.高職院校共建共享金融學課程資源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7(12).

[5]杜莉,王倩.以研究型大學的優勢資源培養金融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03).

作者:崔海燕 單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