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小學課堂管理探討
時間:2022-02-24 03:55:05
導語:美國中小學課堂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管理是建立適宜課堂環境,保持課堂互動,促進課堂生長的歷程,其中,建立適宜課堂環境是課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課堂互動是課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進課堂生長是課堂管理的最終目標[1]。課堂管理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高效的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而課堂管理不善會給教師和學生造成阻礙,進而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2]。2017年,筆者通過赴美國實習考察的機會,了解并整理了美國中小學課堂管理的一些模式與方法,希望能對我國一線教師有所啟發。
一、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學生、環境。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要管理者,起直接影響作用。教師的課程設計、講課方式、人格魅力等都會影響到學生,進而影響到整個課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其課堂表現直接影響教師課堂管理的效果。課堂環境包括教室的大小、光線、溫度、桌椅的舒適度及擺放、教室的布置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而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課堂管理。勒溫(Lewin)曾提出著名的行為公式B=F(PE),其中B(Behavior)代表行為,F代表函數(Function),P(Person)代表個體,E(Environment)代表環境,該公式強調了環境對人的影響[3]。
二、美國中小學課堂的特點
一是小班制。美國中小學課堂的班級容量最多24人,較少的班級人數更加便于教師管理。二是自由。教師不會過多約束學生。比如,學生上課時并不要求規規矩矩地坐著,他可以隨意離開座位。在小學中低年級,也常見學生們圍坐在教師面前聽課的情況。美國中小學的一節課大約兩個小時,因此學生如果想取用學習工具、去衛生間等,自行離開即可。有些學校或班級也會記錄考勤:如果學生離開教室,需要登記離開與返回的時間。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自由使學生沒有感到被管著、被束縛,所以也就不會總想著“反抗”,反而會專注于做自己的事。三是平等。教師不會過多約束學生,也體現了平等。美國的中小學教室沒有講臺,更有利于師生的平等交流。教師不會命令學生做任何事情,也不會大聲呵斥學生。在美國,如果教師對學生比較“兇”,可能被視為“侵犯人權”。四是任務驅動。在兩個小時的課堂上,教師常會以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先完成任務的學生,可以進行下一項任務;如果全部任務都完成了,學生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如在座位上看課外書,在教室后面玩拼圖等。如果學生需要幫助,可以選擇讓誰來提供幫助。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往往能夠認真地做事。五是環境。美國中小學的教室都是精心布置的,可以充分體現教師、學生和學科的特點。墻壁上可能有學生的生日和照片,有閱讀課程的“學位”,有班級期望等。每個班級的布置都各有特色。教室里的溫度、光線適宜,因為學生人數較少,空間相對更大,不會覺得擁擠。
三、美國中小學課堂管理的常見辦法
1.行為期望。行為期望是指期望學生擁有的行為。每所學校對學生的行為期望各不相同,但是都會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理解或知道被期望的行為。如在班級墻外設置班牌,布置班級文化墻。美國鷹谷小學(EagleCanyonElementarySchool)設計的期望表格,列出了對學生行為的期望(如尊重、有責任感、安全),表格內由每個班級填寫如何做到或實現這些期望。有的是學校有對學生統一行為期望,如雪松林小學(CedarGroveElementarySchool),對學生從進入教室到離開學校的一系列活動列出了具體期望。內容非常詳細而清楚,就像一種行為契約,學生會按照表格去做。2.言語提示。美國的中小學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通過言語來引起學生注意并安靜下來。教師常用的句子包括“CanIhaveyourattention?(我可以獲得你的注意嗎)”“Bequiet(安靜)”“Pleaselisten(請聽)”“Pleasedon’ttalkwhenIamtalking(當我說話的時候請不要說話)”等。教師有時也會倒數幾個數讓學生安靜下來。3.言語。—動作反應機制言語—動作反應機制是指教師通過言語,學生用動作來進行回應。比如,教師說“listen”,學生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舉起手中的筆,表示在認真聽。又如,筆者在雪松林小學見到的課堂傾聽規則:當教師說“Givemefive”,學生舉起手并五指張開,同時要做出5種反應:看著講話人(Eyesonspeaker)、嘴巴閉上(Lipsclosed)、耳朵聽(Earslistening)、坐直(Situpstraight)、手腳保持安靜(Handsandfeetquiet)。教師還將這一規則設計成海報貼在墻上,幫助學生牢記。4.時間限制。美國中小學課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學生也會出現“開小差”的現象。為此,教師會運用限制時間的策略。先預估完成某項任務所需的時間,然后在黑板或投影上設置計時器,提醒學生注意。如果發現學生合作效率不高,會提出比預計更短的完成時間。有些合作學習的結果會要求同時呈現。如在數學課上,學生小組合作解答數學題,教師會讓各小組在所領取的畫板上寫下答案,然后一起亮出題板看每個小組的完成情況,正確的得到加分,最后公布各組成績。規定時限有利于學生減少分心,并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5.獎勵措施。在美國課堂經常采用的任務式教學中,教師會將任務布置得非常清晰。如果面對的是中低年級學生,教師會把任務寫在黑板上。學生完成任務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看書、玩拼圖等。有的任務是小組競賽制,教師會根據每個小組的表現,如是否認真合作、說話聲音是否控制在組內同學聽到等方面進行計分,哪個小組表現好,教師會讓該組學生在黑板上寫1,表示給小組加一分,分值最高的小組,教師會獎勵糖果。如果整個班級表現都非常好,教師會獎勵大家去操場打球,參加喜歡的運動。有的學校給學生獎勵“金券”。如每周選出三個人可獲得“金券”,學生可以用來換取圖書館中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以用來實現在班級中的一個愿望,比如有的學生提出要幫助教師做一件事等。
筆者所見的美國中小學課堂,教師不會通過大聲喊的方式獲得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也許是教師擔心對學生過于嚴厲會被視為“侵犯人權”,所以尋求他法來管理班級。但筆者認為其中還有更重要的啟示。一是平等對待學生。以平等的心態與學生講話,自然就不會使用強硬的語氣。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行為習慣需要時間,需要不斷強化,需要讓學生明確所期望的行為。三是培養言語—反應機制,并只在需要的時候實施,不要始終約束學生。四是有足夠的耐心,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
參考文獻
[1]陳時見.課堂管理:意義與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3(6):2-5.
[2]劉晉紅.對行為契約式課堂管理模式的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6(21):73-75.
[3]鄧世鵬.美國中小學課堂管理方法的分析及其啟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152-154.
作者:季闊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管理分析
- 下一篇: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