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09 11:13:30

導語: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研究

【摘要】隨班就讀是適合當前我國國情的一種對特殊兒童實施有效教育的組織形式。本文分析了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的特征,并提出隨班就讀學生課堂教學的若干策略,以期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隨班就讀的主導思想,促進特殊教育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隨班就讀;課堂管理;教學

隨班就讀是符合中國特色的一體化教育的重要體現,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將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安置在同一課堂學習。這種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復式教學。復式教學是指將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到同一間教室,教師在同一時間里,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教學。隨班就讀和復式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隨班就讀的學生和普通學生在時間、地點、課程上始終保持統一,對于教師來說,難點在于如何根據隨班就讀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隨班就讀這種課堂教學在課堂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隨班就讀學生課堂管理的特征

(一)規范性。課堂規范也就是課堂規則,它是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各項活動時必須遵守的一些要求,主要包含課堂規約和活動程序這兩大方面[1]。課堂規約是指在課堂上與學習相關的一系列規定,比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集中注意力聽講、大膽舉手發言、回答問題聲音響亮等。課堂活動程序是指在課堂中開展各項活動時需要遵循的順序,以確保課堂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包括上課的程序規定,如起立問好、點名、復習、新授、練習、作業等;集體性活動的程序規定,如聆聽、參與、討論、互助等;小組活動的程序規定,如主動、探討、觀察、協作等。課堂規范是保證正常課堂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在執行課堂規范的過程中,教師肩負著管理者的角色,對學生的課堂規范進行監督和評價。為了使學生很好的達到課堂規范的要求,教師在學生入學時就應該幫助他們了解課堂規范,使其意識到課堂規范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強化和保持學生的良好學習行為,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二)靈活性。課堂管理不僅要規范,而且要靈活。因為教師所接觸的是一群思想活躍、精神充沛、活潑好動的學生。課堂上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比如某些無關因素干擾到正常教學,或者是特殊學生突然身體不適等,當這些情況突然出現時,課堂管理的靈活性就能充分體現并得到證明,教師的靈活應變能力,臨時改變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能力,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身綜合素質和智慧的最高體現,也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隨班就讀學生課堂教學的策略

當前,我國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教學是以為特殊兒童制訂個別教育計劃為基礎,以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的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以課外輔導和家庭干預為支持的綜合教育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使隨班就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要根據他們的自身特點和特殊需要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杜絕“隨班混讀”現象的發生。(一)制定隨班就讀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它包括并列式教學計劃和插入式教學計劃。在隨班就讀教學中,考慮到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師必須對全體學生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并對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的差異進行比較和分析,針對兒童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以便在課堂教學時突顯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使他們能有效參與課堂教學。1.并列式教學計劃。并列式教學計劃是指把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的教學計劃同步列寫出來,主要采用表格的形式[2]。該形式的最大特點便是在集體活動中,有利于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統籌安排,使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都受到平等的對待,做到共性和個性的統一。2.插入式教學計劃。插入式教學計劃是指把普通兒童和對特殊兒童的教學計劃合為一體,穿插安排,主要采用文字表述。該形式的特點是便于在同一個教學內容中比較出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的差異。但是,將教學計劃穿插安排,特別是在實施計劃時,教師不能做到一目了然,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計劃中的相關部分使用不同顏色、字體或符號來分別注明。(二)照顧差異的課堂教學。1.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在為隨班就讀學生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意課堂教學目標應該與他們個別教育計劃中的長短期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在目標的制定中,除了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目標要具體明確以外,還應突出特殊學生缺陷補償這部分的目標。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協調好隨班就讀學生和普通學生的學習目標,使二者有相互促進的作用。2.教學內容的調整。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同教材,同要求,異進度;二是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三是異教材、異進度、異要求。我國隨班就讀一般采用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的做法,其中的“異要求”,是對教學目標進行分解的過程。依據特殊兒童的實際學習水平和特殊需要,把最終教學目標,分解成各個小目標,提出與普通兒童不同的教學要求。這樣,既不耽誤對普通兒童的教學時間,同時又保證特殊兒童有機會學習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自身發展。3.兼顧不同學生需要的教學過程。(1)各個環節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在隨班就讀的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都只是在課程快結束的時候,或者在普通兒童完成課堂練習的時候,才會去照顧隨班就讀的學生,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極容易造成特殊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從而與普通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有的教師為了彌補課堂上對特殊學生的疏忽,采取課后單獨輔導的方法,這樣也是不行的,因為沒有充分利用課堂的寶貴教學時間,使學生在課上虛度光陰。這樣看來,教師注重在課堂教學關鍵環節上的兼顧,不僅使學生的特殊需要得到滿足,而且也能保證學習效果。(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為了兼顧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應該建立在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趨利避害,幫助學生獲得成功。(3)注重教學的情誼過程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講授和聽講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經驗和感情來獲取知識和價值的過程。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常常會因為自身的缺陷或障礙,有自卑、畏縮、孤僻的心理和行為,因此,與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培養就尤重要。教師應該從知、情、意、行這四方面相互統一的角度去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認知活動為主,并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的心理品質、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得到良好發展。(4)協作教學、合作教學與個別教學在課堂上,僅依靠教師一個人很難全面照顧到所有學生,那么,還有三種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一,協作教學,是指班級中配備的輔導老師在課堂上協助主講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并側重滿足特殊兒童的需要。第二,合作教學,是指教師要發揮班上普通學生對特殊學生的幫助作用,教師在課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不斷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班級的凝聚力。第三,個別教學,是指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并提供材料,讓學生單獨學習或小組學習,這樣更能夠發現問題,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5)及時的大面積的反饋和評價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有效反饋,教學評價具有兩個特性:及時性和全面性。教師應重視課堂上的初始評價、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尤其是在教學的關鍵環節要對學生的反應作及時評價,并注意評價到每位學生。教師可以從多種渠道去獲取評價信息,比如提問、作業、討論,甚至是從學生的細微眼神、表情的變化中提取信息,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自評、他評、組評的積極作用。(三)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根據特殊學生的需要,為他們專門開展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要與專業人員、家長等人共同討論,給特殊學生制定符合他們自身特點的個別教學計劃。該計劃能夠反映出特殊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措施等[3]。該計劃具有全面性和針對性,既是對特殊兒童所有學科、能力發展的計劃,也是對特殊兒童的薄弱學科內容以及特殊需要的能力作出的針對性計劃。

參考文獻

[1]陳時見.課堂管理論[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78-179.

[2]華國棟.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95.

[3]華國棟.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師資培訓用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320-323.

作者:屈丹 單位:西安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