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生態課堂探究

時間:2022-11-06 09:38:13

導語:旅游管理專業生態課堂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管理專業生態課堂探究

[摘要]由于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課堂存在種種失衡現象,人們轉而探尋一種以生態理念為核心的課堂,即旅游管理生態課堂。概述了生態課堂與旅游管理專業生態課堂的內涵,從師生互動、課堂氛圍與考評方式四個方面分析了我國旅游管理專業課堂的生態現狀,提出了自由民主、綜合創新與科學適度三個構建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原則,并從課堂專業交流會、微笑教育與新型考評方式三個方面分析了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生態課堂;生態現狀;原則;構建策略

一、引言

隨著時展,旅游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2017年我國旅游全年總收入達5.3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初步計算,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然而,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所培養的人才卻遠遠滯后于旅游業的發展,與社會需求大相徑庭,因此,課堂改革迫在眉睫。生態課堂的基本理念即用科學的、生態的、民主的教學觀組織課堂教學,培養理論、實踐與能力并重的應用型人才,與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相吻合。本文致力于探索旅游管理專業與生態課堂的完美結合,實現旅游與生態的有效對接。

二、生態課堂的內涵

(一)生態課堂內涵。1932年,美國教育學家Waller提出“課堂生態學”的概念,開始將生態理論引入教育課堂;1990年,南京師范大學吳丁福教授與諸文蔚學者合作發行了我國第一本研究教育生態學的專著《教育生態學》,自此,學界開始將教育與生態相結合,致力于構建健康且充滿活力的生態型課堂。學界雖然對生態課堂進行了若干年的探索與實踐,但各位學者對生態課堂的內涵眾說紛紜,并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筆者認為生態課堂是對“以師為尊,以材為心,以課為中”的傳統課堂的摒棄與繼承,是以生態學和諧共生的思想為指導,以新型民主的教學理念、原則、設計與評價等為基礎,以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工具,以當代學生的需求為中心,打破時空限制的教師、學生與環境間平等互動、平衡自由、綠色健康以及科學發展的課堂。同時,它也是一種追求本真,強調各生命體在最自然的狀態下享受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增長見聞,追求真理的課堂形態。(二)旅游管理生態課堂內涵。目前,學術界并未深入研究旅游管理專業與生態課堂的聯系,未將生態理念引入旅游教育中,因此本文重在研究旅游管理課堂與生態的完美結合,探索旅游管理生態課堂這一新型課堂模式。通過研究與探索,筆者認為旅游管理生態課堂,即運用生態學的理念為指導,通過創設各種真實的旅游情境,使師生在自然和諧的環境中進行旅游相關知識的轉化與吸收的體驗式課堂。

三、我國旅游管理專業課堂的生態現狀

我國旅游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需要更多高素質的旅游人才做支撐,但目前我國各高等院校中旅游管理專業課堂存在種種生態失衡的現象,阻礙了旅游人才的培養進程。(一)師生交流貧乏,缺乏互動性。師生的交流與互動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有效的溝通與理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過分依賴于教師的權威,認為教師所說即是真理,遵從教師所言即為人生正道。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思想流傳至今,使我國課堂呈現“教師一味灌輸,學生一味聽從”的現象。目前,隨著時展與人們觀念的更新,課堂教學現狀有所改觀,但是在旅游管理課堂當中依然呈現出教師以主人公姿態主導著課堂,師生互動僅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層面,給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觀點的時間和機會較少。另外,學生沒有主動參與課堂交流的意識,在課堂一味聽從老師講解,服從教師安排,缺乏主動提問的智慧與勇氣。課堂當中真正有效的就旅游方面問題的深入探討較少,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這樣有悖于“以學生為中心”的綠色且充滿活力的生態理念。(二)課堂氛圍低沉,缺乏趣味性。良好的氛圍是成功的開端,和諧且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教學成功的基石。但現在旅游管理課堂中(特別是理論性課堂)經常出現學生萎靡不振、注意力分散、睡覺等現象,上課玩手機的行為屢禁不止,這種違背課堂和諧的行為屢屢出現,降低了教師的教學熱情,營造出低糜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情緒不高,與他們對專業認同度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認知模糊,定位混亂,這就降低了他們的課堂參與度,熄滅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無法發現學習的趣味性,只為順利度過期末考試與贏得獎學金而學習,內在的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感大幅度降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專業愛好,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是當今旅游管理課堂亟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三)考評方式單調,缺乏測量性。一般來說,考評是對本學期的學業總結,對所學知識的回顧、整理與綜合運用。目前,高校通用的考評方式為:平日表現成績+期末試卷成績或專業論文,平時成績所占比重約為30%~40%,主要由課堂問答、實踐操作、小組討論、PPT展示等構成。平日成績主要用來鼓勵學生課堂積極回答問題,勇于表達自己觀點,一方面,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踴躍發言通常采取激勵式策略,無論學生回答好壞,都會給予一定的表揚。另一方面,旅游管理班級一般約由30~60人構成,人數眾多,而主要又以講授法為主,教師可能無法一一認清每個學生,導致學生最終平日成績相差無幾,缺乏對學生能力的測量性;期末試卷成績或專業論文約占總成績的60%~70%,試卷主要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案例分析等題型,試卷內容主要來自于教材,按照教材生搬硬套,不能有效衡量學生的專業能力,一些院校還出現所謂的“劃范圍”現象,致使考試成為學生應付教師,教師應付院校的形式作業。專業論文的撰寫也流于形式,學生大多復制粘貼草草了事,未能顯示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與領悟。這種考評方式導致學生課堂積極性驟降,課堂成為教師一個人的主戰場,與理想的生態型課堂相差甚遠。

四、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構建

(一)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構建原則。1.自由民主原則。“生態”的最初意義應是有機體在適合自身生存狀態的環境下自由民主的生長,生態課堂即是追求自由民主的知識殿堂。自由是旅游管理生態課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教師應是自由的生命個體,在課堂中規范自由的傳達教學內容,展現教學個性;然后,學生應是自由的學習體,在課堂中自由勇敢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實現言行與思想的雙向自由,展現新時代學生的學習個性;最后,環境自由,師生只有在自由寬松的環境氛圍下才能實現有效的雙向溝通,營造優質高效的生態課堂。民主是旅游管理生態課堂有效開展的基礎,實現民主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2.綜合創新原則。生態課堂是一個綜合聯系系統,教師、學生、教學資源與課堂環境等各個因子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有生命力的旅游管理生態課堂。同時,生態課堂各個因子又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因子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綜合體。創新是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靈魂,徐悲鴻先生曾說;“道在日新,藝亦需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同理,一個失去創新精神的課堂必將被時代所淘汰。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創新原則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與課堂環境等的創新。首先,應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多媒體、微媒體等新型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傳達旅游類知識,學生通過手機、電腦與微博等各種信息渠道接收與學習旅游相關知識;其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者與幫助者的教學模式,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師從旁協助才更有利于雙方發展;最后,創新課堂環境,構建和諧共生的旅游管理生態課堂,例如,將教室貼上淺綠色墻紙或將墻壁刷成淺色,更有利于健康課堂的構建。3.科學適度原則。旅游管理生態課堂應是科學的課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設計課堂流程,合理掌控課堂節奏,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課堂。另外,旅游管理生態課堂也應遵循適度原則,以儒家“中庸”思想為引導,凡事過猶則不及,在課堂上講授教學內容,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工具時都要掌握度,在合理的“度”內達到最優的效果,展現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型旅游課堂。(二)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1.開展課堂專業交流會,實現師生高效互動。師生高效的溝通與交流是旅游管理生態課堂成功的基礎,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旅游的熱愛,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課堂互動中。學校與教師應共同努力,建立新型的課堂制度,當某個科目學習完一個章節或一單元內容時,應專門抽出一次課的時間,就近段時間所學內容師生之間共同探討,大家提出自己的疑問與困惑,與老師相互交流想法與心得體會,或就社會上接近于所學內容的某類旅游事件為主題,大家相互發表自己的看法,遇到同類事情時應該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行為。在開展交流會時,也可以邀請別的專業課程的老師一起參與,大家各抒己見,之后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社會經驗給出合理的專業意見,當同學們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快速的做出最準確的判斷。課堂專業交流會的開展既促進了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實現了師生雙向高效的互動,也是一次旅游知識的洗禮與熏陶,促進了旅游管理生態課堂的進一步發展。2.鼓勵微笑教育,營造輕松愉悅的和諧氛圍。微笑是人類的第二語言,當你微笑時,整個世界都愛上你,當你大笑時,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同時,微笑也是愉悅課堂的通行證,溫暖的笑容比任何言語和表情更能傳遞信息,傳播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微笑的魅力。微笑能為課堂增加魔力,當老師帶著微笑走進課堂時,不僅展現了教師的職業素養與內在氣質,增加了親和力,更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情感互動的橋梁,攻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靈防線。同時,教師的笑容也可以感染學生,學生能從老師鼓勵、期待與寬慰的笑容中得到勇氣,獲得自信,能夠積極踴躍的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增進了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在旅游管理課堂中引入微笑教育,讓微笑遍灑課堂的每個角落,是營造輕松愉悅氛圍的最強有力的武器。3.改革考評方式,建立新型評價體系。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的考評方式并不能真正檢驗學生的行業知識、能力與水平。傳統的考評方式致使學生課堂響應率低,大部分學生呈現出平時無所事事,期末瘋狂背題的現象,為了湊學分而學習,而不是出于本心的熱愛。應建立新型的考評方式,在平時成績中加入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各占平時成績的三分之一,教師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比例隨機分組,小組內成員根據學生平時的上課與生活情況進行互評打分。期末試卷應根據現實的旅游行業發展狀況,理論聯系實際,題目靈活多變,能真正考查學生的管理與應變能力。這樣的考評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課堂熱情,鼓勵學生突破陳規,大膽發言,推動了旅游管理生態課堂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數據中心.2017年全年旅游市場及綜合貢獻數據報告[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2018.

[2]李森.現代教學論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陳玲.論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成要素及主要特征[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3(12):76-78.

[4]常娜.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構建策略研究[D].開封:河南師范大學,2017.

[5]陳惠芳.基于生態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3):70-72.

作者:馬莉慧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