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專五官科學教學法淺析

時間:2022-01-12 01:48:51

導語:職專五官科學教學法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專五官科學教學法淺析

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首先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肯定,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講解。然后對課堂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強調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系統掌握課堂內容。最后布置課堂作業,可以鼓勵學生針對病例列一份醫囑單,包括護理、飲食、治療用藥等,教師進行批改,以檢驗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

一、教學效果分析

(1)高職高專學生高考成績偏低,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學習主動性不足,容易情緒化,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傳統的講授法很難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高職高專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案例教學法利用案例將實踐帶入理論教學中,將枯燥抽象的知識立體化,創設與臨床接近的學習情境,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分析病情、小組討論,在教師指導下作出診斷并制訂治療方案,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學習積極性更高。通過互動,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達成了教學目標。

(2)案例教學法是圍繞具體案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真實病例的展示,使學生身臨其境,主動運用已學知識思考問題,將理論與臨床案例有機結合,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逐漸形成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師生之間通過互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的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五官科學相對獨立而又病種繁多,案例教學法能將零碎的知識點整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學生針對病例嘗試撰寫醫囑單,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形成了縝密的臨床思維,為其將來從事臨床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3)學生通過預習、討論,對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以尋求解決辦法,課堂上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小組學習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團體意識。根據案例進行的角色扮演,使他們能夠在模擬臨床的環境下,熟悉疾病的癥狀、體征,掌握臨床辯證思維的方法,體會病人在求醫時的心情。鼓勵學生對“病人”進行病情告知及健康宣教,鍛煉學生與病人溝通的技巧,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

(4)將病例引入課堂教學中,縮短了教學情境與臨床的差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設身處地從減少病人痛苦的角度出發,教師加以引導,對學生進行良好醫德醫風的培養,從而使學生樹立救死扶傷的意識和幫助他人的觀念。例如,在學習“耳聾”和“白內障”章節時,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式和語言與病人交流;學習“喉癌”章節時,提醒學生除了對病人采取醫療措施之外,還應關心病人的情緒、心理狀況等。通過這樣的滲透教育,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二、教學反思

(1)五官科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即解剖位置復雜、隱蔽,與疾病聯系緊密,病種繁多,知識點瑣碎等。因此,并不是所有內容均適用案例教學法,例如,眼耳鼻咽喉的解剖生理,常用檢查器械的介紹和使用等。我們不能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而應根據實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借助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加深學生對病例的了解,病例教學中穿插角色扮演法,增加臨床情境真實感等。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內容、課堂氣氛、學生反應等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2)案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具有豐富的教學及臨床經驗,表達能力強,能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融會貫通;組織協調能力好,對課堂駕馭能力強,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能夠靈活處理,掌控課堂節奏;還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在附屬醫院從事臨床診療工作過程中,注意篩選收集具有代表性、實用性以及和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病例資料,以保證臨床教學使用的案例具有時效性、真實性。

總之,在五官科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宗旨,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臨床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實用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值得推廣。

作者:楊坤娜單位: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