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途徑
時間:2022-03-30 11:12:25
導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課的應用目前還處于一個摸索的階段,卻為教學帶來了新的轉變,拓展了教學空間,豐富了教學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實現了遠程輔導的理念。在比較特殊的時段,展現出了網課的作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變革依據。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而言,以網課為背景,變革教學模式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不可錯過的機遇,作為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網課的效率、狀態等情況,思索以往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創新教學模式,不斷開發新資源,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科學教學的深度,改善課堂教學的質量問題。
在肺炎疫情嚴峻的形勢下,教師臨時做起了主播,通過網絡教授課程、布置學習任務,呈現了與課堂教學完全不同的局面,而小學科學是需要師生間互動、依據實驗生成現象對學生進行深入指導的課程,要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課程設計。如果將兩者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對科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深度優化,最大化地利用網絡技術及資源,創新課堂,可有效增強教學的靈活性和實效性。因此以網課為背景,通過多條途徑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變革,是推進整體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方式。[1-3]
一、網課帶給課堂教學的啟示
在網絡技術比較發達的環境下,教育領域的變革迎來了新的機遇。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需要學生掌握的信息比較多,主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來實施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實踐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但是受疫情的影響,小學生處在停課的階段,在這一特殊時期,教師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即利用互聯網來實現教學,衍生出了網課的教學模式。其實在這之前,網課已經在普及了,主要應用到了課外輔導中,但并沒有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而通過這一次的經歷,作為一線教師,首次體驗了網課教學,發現了網課的一些優勢,暴露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一)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都是完全以教材為基準,理論講解多于實踐,課堂教學過于抽象,而在使用了網課之后,學生能自主地查找相關資料,并親自參與到實驗驗證中,借助自身的體驗達到了快速理解知識的效果,既拓展了視野,又養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二)知識點從零散講解變為形成體系。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解決一個知識點為目標,并沒有構成系統的教學結構,學生掌握的知識是比較零散的,而在應用網課的過程中,是將所有相關聯的知識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回憶,采取以舊引新的方式來講解,展現了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方向,使他們掌握了學習的技巧。(三)課堂從教師導向改為自主探究。傳統課堂教學大多是以教師為導向,學生跟著教師的步伐學習,缺乏獨立探索的空間,而有了網課之后,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自己搜索問題的答案,并且能自主解疑,提出多個新穎的觀點,能做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這些激勵著他們開啟了自主創新的學探析網課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途徑汪自強(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下陳街道中心小學浙江臺州318000)習模式。
二、借助網課經驗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利用網絡搜集資源,拓展學生的眼界。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只有想不到,沒有查不到的資源,為拓寬學生眼界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保障。所以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教學內容不能僅限于教材,要在學生熟練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延伸,整合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這樣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主動地去搜索想要的資料,展現出他們潛在的能力,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例如教科版《地球的運動》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知識結構比較復雜、抽象,單憑教材中的知識及圖片,難以讓學生理解,而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借助仿真度較高的模型,將學生帶入到模擬的空間中,擺脫了枯燥學習的模式,帶給了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實現了由抽象到直觀的轉變。再比如《生活與環境》這一部分內容,教材中是借用了日常接觸到的事物來解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而利用網絡則可以向學生展現更多的生態環境景象,營造出了可視化的課堂氛圍,拓展了學生的認知,提高了學生保護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使用多元化的資源,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直觀高效,很好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二)轉變課堂活動形式,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重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往的小學科學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學生在聽教師講,師生之間交流的機會比較少,課堂結束后師生很少有交集,無法及時地解決心中的疑問,而在使用網課期間,師生間的交流是通過網路進行的,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時,學生會主動地尋求教師的幫助,有時還會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他們的求知欲望是比較強烈的,從這一點來看,過去的課堂教學太過壓抑,抑制了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而現下結合網課教學的狀況,轉變課堂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提供給他們自主探究的空間,對其進行過程性的指導,從中了解他們的思維特征,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比如《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中,可以用多媒體展現多種物質被刺激之后變成其他物質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其中的原理,分析物質變化所學的條件,組織他們圍繞著這一課的主題進行合作探究的活動,請學生回顧咀嚼米飯過程中味道的變化情況,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猜測變味的原因是什么,大部分學生都在想象著猜測,教師則適時地引出米飯中含有淀粉這一知識點,結合之前所學的內容理清米飯變甜的原因,之后結合米飯變得沒有味道的現象,進行觀察類的實驗,引導學生用看、聞、摸的方法總結淀粉的特征,借機向學生講述淀粉有關的課外知識,再次進行淀粉與碘酒之間的實驗,這一環節由學生按照教材中的提示自主操作完成,提示他們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其中的變化形式,引申出化學變化的原理。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共同探討、實踐操作等活動,有效地參與到了課堂活動中,構建了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三)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構建自學的氛圍。網課使用期間,教師看不到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只能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以及任務完成的效率來判斷教學效果,依賴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往的課堂教學忽略了這方面的引導,沒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使得他們過于依賴于教師,這次的在線學習經歷,認識到了發展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在改革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納入到教學目標當中,多教授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求知欲的趨勢下主動地學習。譬如在《運動和力》這一單元中,組織學生觀看一段纜車運行的視頻,思考:這是一輛什么類型的車?靠什么動力運行?學生經過仔細觀察之后掌握了大致的方向,提示他們利用現有的材料:模型汽車、棉線、別針等材料,組裝一個簡易的纜車模型,從中摸索出所需的繩子長度、拴的位置、保持小車平衡的方法等,結合實驗來回答之前的問題。之后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背書包時感覺有向下的拉力、提重物時也會感到有拉力,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這些感覺呢?引出重力的概念,讓學生列舉出與重力現象相關的景象:高空落下的物品、從高處往地處流的水等,再回顧到纜車裝置實驗中,分析纜車所受的力,解鎖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教師則用信息技術來展現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受力情況,營造直觀的氛圍,激發他們進一步深入探索的欲望。
總之,從網課的教學經驗中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反思,是實施教育改革的機遇,小學科學教師要與時俱進,跟隨時展的腳步,把握未來教育的趨勢,抓住變革的脈搏,將網課中的優勢帶到課堂上,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全面提高小學生科學探索事物的熱情和動力,培養他們嚴謹的求知態度,拓展他們的認知領域,促進其良好科學素養的發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映雪.簡析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J].才智,2020(8).
[2]俞雅萍,趙媛韌.網絡環境下知識建構教學的一般流程:以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9(9).
[3]王綿江.生活智慧與網絡交互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8(22).
作者:汪自強 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下陳街道中心小學
- 上一篇: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5G全息投影在高等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