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新要求

時間:2022-05-31 08:36:31

導語: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新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新要求

摘要:在新時期,我國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發展,其中所提出的STEAM教育理念,它提出要注重實踐、創新,這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注重對于課本知識的教學。本文主要針對在這一教育理念的實行下,對于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的探索,做出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小學科學;教學實踐

STEAM教育理念,在近些年來,被廣泛的重視起來。這一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促進小學教學中的科學學科,使其更加具有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同時還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科學學科要注重對于STEAM教育理念的滲透、應用,努力提升教學質量。

一、STEAM教育理念的內涵

STEAM教育,就是把多個學科的教育所綜合起來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技術、科學、工程、藝術、數學等學科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在于通過對于學科之間的整合、優化,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接受到的知識是更加系統、全面,以此能夠實現對于教育綜合作用的發揮,讓學生能夠更靈活地應用多個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從而增強學生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雖然我國的教育領域在不斷發展進步,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對于STEAM教育這種超前的教育理念都還不夠了解。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并不能游刃有余地將這種教學理念,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以此來實現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STEAM教育理念,還沒辦法很好地在教育事業中發光發熱,實現其真正的價值。這一現狀,不利于教師教學和教育理念的發展進步。因此,基于這種情況,當前,對于小學科學老師來說,應該首先對于這一理念,要有一個具體的把握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良好的運用這種教育理念,來解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掌握教學方法,讓自己的學生能在課堂中,充分實現對于知識技能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小學科學學科存在的問題

(一)片面化教學

一些教師在進行課程準備的時候,對于科學學科的整體把握時,出現了偏差,把這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割裂開來,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來看待,而忽視了科學這門學科能夠綜合其他學科這樣的特性。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同時使用多個學科的知識,來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無法達到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甚至還會對學生的發展道路產生影響。

(二)形式化教學

教師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緊跟時代的步伐,分析現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時代的發展條件,對于教學方式做出改變。在新時期,大多數的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一成不變的,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時代和社會的要求。這就導致在科學學科的課堂上,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下降,甚至出現“厭學”的心理,不能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三)低效率教學

在很多教學實踐中,都缺乏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就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的欠缺,無法將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聯系到一起,來解決困難。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忽視,阻礙了個人能力的提高,從而降低了科學學科的教學效率。

三、新時期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新要求

在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里,對于小學課程的性質,進行了重新規范和修改,把原來的活動性、實踐性,增修為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性質。新課標明確了小學科學學科,在小學課程里的基礎性學科地位,同時也對于小學科學其跨學科的綜合性特點,進行了強調。在新標準中,對科學課堂中的活動與實踐探究,提出了新要求。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學習方式就是進行實踐活動,只有讓學生用眼睛去看世界,用雙手去感受與實踐,用大腦去思考,才能夠更有效的實現對于科學知識的滲透吸收,從而獲取知識與技能,提升科學素養。這一新標準的規定,與STEAM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同樣強調了對于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的重視。四、在STEAM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探索

(一)聯系其他學科,提高課程綜合性

對于小學的科學學科來說,它與其他的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不同領域之間,都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STEAM教育理念中,也強調了對于科學學科的綜合性的重要作用的發揮。當前,普遍存在的片面化教學的問題,使得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只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了解,而無法融會貫通,不能將其靈活的運用于實際場景中,對于學生來說,也很難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正確的認知,沒法用綜合的眼光,來發現各個學科中的聯系,所以,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的時候,不要忽視科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而是要將這種聯系,合理地運用于課程內容教學中,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實現對于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以此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增強科學課程的系統性與連貫性。以小學科學課程“誰流得更快”的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設實踐探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比如可以選取三種質地不同的液體:水、食用油、洗潔精,在實際操作中,給學生展示三種不同的液體,在相同條件下的流動速度。在這里,教師需要向學生強調實驗完成的前提條件,即要保證所用到的材料、傾斜角度的一致性,只有嚴謹按照試驗規范的要求,才能有效保障科學性。同時,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進行及時跟進和記錄,并聯系其他學科的知識方法的運用,比如說數學學科的計算,所以,在教學過程,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數學這一領域的知識技能,達到對科學課程進展的輔助效果,以此保障科學課程的順利有效進行。

(二)創新教育方法,有效運用STEAM教育

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學生的興趣決定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目前一些教師還只是形式化的進行教學,這就導致了原本應該生動有趣的科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使得課堂失去了“靈魂”,也就讓學生失去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不斷下降,降低學習質量,使得學生無法很好地完成課堂任務。所以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就要貫徹STEAM教育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和創新,來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興趣的趨勢下,積極地投入學習,并結合其他的學科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水平的提升、教育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對“動物生命周期”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講解時,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就是了解蠶卵、蠶的生長、蛹的生長變化等過程,以此來明確出蠶的生長周期。在新時期的教育發展下,出現各種各樣的輔助課堂教學手段。所以對于此課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在直觀感受下,實現對于蠶的生長周期的了解和掌握。現如今,科學技術得到了有力的發展,因此教師進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對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科學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對于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理解,能夠對于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影響,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實現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來說,其質量與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培養學生能力,發揮STEAM教育作用

學生能夠具備系統學習知識的能力。這也是STEAM教育理念,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之一。目前,學生能力培養的缺失的問題,對于科學學科來說,其原有的綜合性,沒辦法很好地發揮出它的功效,從而忽視了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所以小學科學教師在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科學學科進行聯系的同時,也要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起來,在教學中,充分實現對于學生理解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并不一致,各自的情況都不相同。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師,要根據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對于教學計劃進行修訂,保證教學計劃的科學性、條理性。盡量能夠顧及每一個學生,讓他們不斷成長。例如在“杠桿的科學”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對杠桿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找到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運用了杠桿原理,讓學生能夠聯系實際,對于杠桿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通過對于杠桿的展示和講解,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這一原理,提出自己的假設和想法,并且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實驗操作,來進行驗證,最后得出結論。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教育發展過程中,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對這一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實現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婷.新時期實施創新教育的思考——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運用STEAM創客項目[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77.

[2]馮玉靜,賀玉婷.小學探究型科學課STEAM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20(35):260-261.

[3]朱寓卿.基于STEAM教育的智能教具設計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20.

作者:姚曉娟 單位:昆山市婁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