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留守兒童情感的調研
時間:2022-09-20 03:29:39
導語:小議留守兒童情感的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缺乏和情感的缺失,造成了他們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開展正義感培育,可以讓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親情的重要性,緩解與親人間溝通的不順暢,理解親人外出務工的辛苦,心懷感恩的去對待別人,隨著對親人的理解,也逐漸萌生出社會責任意識,能夠去主動幫助別人、見義勇為、伸張正義。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正義感的培育,提升下一代的整體素質,提升他們對正義感的認知,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農村留守兒童正義感的培育
(一)社會、學校與家庭相結合,培育留守兒童樹立正義感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留守兒童正義感最主要的陣地,對留守兒童的正義感形成產生著重要的積極影響,但是社會和家庭也對留守兒童正義感的形成產生不同睦質的作用力或影響力。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科學合理地進行道德調控,把道德教育、社會賞罰和道德評價三種手段有機統一起來,在加強道德教育、堅持公正嚴明的社會賞罰、對正義現象與非正義現象進行正確道德評價的同時,積極維護社會制度和規范運作的公正,使社會成員的權利得到合法維護和公正實現。學校要注重權威道德的培育。教師要正確塑造及表達權威,幫助留守兒童理解公正、平等、社會正義、道德等基本觀念,以確定自己的行為準則。告知他們在遇見不公正的事情時,如何選擇正確的表達方式,保護他們追求公平正義的勇氣,提升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家庭不僅僅要從尊老愛幼方面的道德說教上培育正義感,更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地提高家庭對正義感的理解,不侵犯孩子的權利,保護并培育好孩子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養成勇于承擔責任、尊重集體和積極勇敢的正義感。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鞏固留守兒童正義感
正義感的培養與整個社會的道德、與全社會的整個環境有很大關系。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培養留守兒童正義感的重要環節。當前道德約束、法律施行、文化熏陶對留守兒童提正義感養成方面,尚沒有形成強大的社會支持合力。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義感培養,需要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氛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留守兒童的價值觀受到很大沖擊,主要表為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對立,從而影響了正義感的形成。我們要培養留守兒童的正義感,就要培養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就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導向,就要使學生將個人的理想和抱負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在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中獲得對自身價值的確認,從而培育出穩固的正義感。
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義感培養,需要在社區內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所有的社區中,通過各種活動中承擔責任、鍛煉自己。各種活動是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環境。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義感培養,需要在學校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廣大教職工要共同努力,所有教師都應該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學有遵循。要教育學生有正義感,教師自己必須首先有正義感。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如何做人、如何樹立正義感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極為重要。另外我們的服務人員、管理人員也應當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結合自己本職工作對學生如何培育正義感進行引導和教育。
(三)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強化正義感意識
心理問題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正義感形成的一個重要問題。調查分析顯示,46%的農村留守兒童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時有強烈的失落感,變得不愛說話,變得自閉、抑郁、自卑,害怕被別人欺負。這些心理問題使他們人格發展不健全,嚴重影響了正義感的培育。完善體系,形成心理干預網絡。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預防和干預機制,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及跟蹤疏導記錄檔案,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有針對性地干預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條件的學校應推行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讓更多留守兒童寄宿讀書,得到更多的照顧與關愛。
整合資源,搭建愛心教育平臺。要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搭建一個由教育部門牽頭,共青團、婦聯等群眾性組織參與的愛心教育平臺,構建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和關愛監護體系。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從政策層面上鼓勵進城務工人員將子女帶在身邊生活、學習,保證完善的家庭教育。充分發揮農村社區的作用,擴大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網絡。農村社區要充分發揮優勢,建立留守家庭與社區的互動機制,幫助留守家庭教育、關愛孩子。要發揮村兩委和關心下一代協會、老年協會等組織的作用,共同搭建留守兒童關愛平臺。。
作者:吳冬生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社區留守兒童心理成長方式探討
- 下一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