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留守兒童抑郁癥狀研究

時間:2022-10-17 08:50:18

導語:單留守兒童抑郁癥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單留守兒童抑郁癥狀研究

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更易出現抑郁癥狀已成為各界的共識。研究留守兒童抑郁癥狀應考慮父母打工類型(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外出打工、雙親外出打工)[1]。父親或母親一方外出打工,隨另一方生活的留守兒童被稱為“單留守兒童”。研究顯示,單留守兒童抑郁檢出率高于一般兒童[2]。為了解單留守家庭中兒童的抑郁癥狀,探討其影響因素,筆者對重慶市1295名小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重慶市沙坪壩區10所小學三至六年級在校學生1319人,年齡7~13歲,平均(10.19±1.17)歲,發放調查問卷1319份,收回有效問卷1295份,回收有效率98.18%。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二)方法。1.調查內容。①人口統計學變量:包括性別、年級、是否獨生、是否為留守兒童及父母打工類型。②抑郁癥狀評定。2.調查方法。對調查員進行技術培訓,統一方法和指導語。以班級為單位,采用無記名的方式由學生獨立填寫問卷,調查員現場驗收。3.數據分析。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對數據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不同人口統計學指標兒童抑郁癥狀檢出率。由表2得知,重慶市沙坪壩區1295名小學生中,有抑郁癥狀者為214人,檢出率為16.53%。其中,父親在外打工兒童抑郁癥狀檢出率為18.21%,母親在外打工兒童抑郁癥狀檢出率為18.94%,均顯著高于父母均不打工兒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9.098,P<0.01;χ2=23.356,P<0.01)。(二)父母外出打工類型對兒童抑郁癥狀的影響。結果顯示,父親外出打工的兒童抑郁癥狀比父親沒有外出打工的兒童抑郁癥狀明顯,差異顯著。且在低自尊、低效感人際關系維度上,父親外出打工的兒童抑郁癥狀更為明顯,差異顯著。母親外出打工的兒童抑郁癥狀比母親沒有外出打工的兒童抑郁癥狀明顯,差異顯著。在缺乏快感、低效感維度上,母親外出打工的兒童抑郁癥狀更明顯,差異顯著。(三)父母打工類型對不同性別兒童抑郁癥狀的影響。父親外出打工的男童抑郁癥狀和人際關系問題比女童更明顯,且差異顯著。母親外出打工兒童中男童比女童抑郁癥狀、低效感及人際關系問題更明顯,且差異顯著。

三、討論

(一)單留守對兒童抑郁癥狀有顯著影響。本次研究顯示:單留守兒童抑郁癥狀檢出率(18.21%、18.94%)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與以往的研究一致[3]。如果在家的家長能多為單留守兒童創造日常積極事件,能改善單留守兒童的抑郁癥狀,增加幸福感。本次研究還顯示,父親在外打工對單留守兒童抑郁癥狀影響更大,且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外出打工,單留守兒童在低效感上都表現出了更明顯的抑郁癥狀。同時,父親在外打工兒童在低自尊、人際關系問題上,以及母親在外打工兒童在快感缺乏上表現出了更明顯的抑郁癥狀。因此,在家的家長要建立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多與單留守兒童溝通,采用民主理解的方式教養。(二)關注單留守男童。本次調查中,父親外出打工男童抑郁癥狀檢出率為21.35%,女童13.99%;母親外出打工男童抑郁癥狀檢出率21.32%,女童15.38%。男童抑郁癥狀檢出率高于女童,且差異顯著。諸多研究表明:男童比女童更易出現抑郁癥狀[4]。這樣的結果不是偶然的,這是由兩性差異與社會性別角色期望造成的,因為人們往往認為男孩更加獨立,忽視男孩的情感。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外出打工,單留守男童都出現了顯著的人際關系問題,在母親外出打工的男童中還出現了低效感的顯著問題。這可能是由于男孩更容易被家人或教師粗暴對待,更易受責罵,并較少關懷。總之,單留守對兒童抑郁癥狀有顯著影響,在家的家長應更加關注單留守男童,特別注意其人際關系問題,培養男童的自我效能感,如“學業效能感”。

作者:李麗 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小學

參考文獻:

[1]侯筱菲,毛富強,梁瑞華,等.4種類型單親家庭親子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1,32(6):641-645.

[2]趙景欣,劉霞.農村留守兒童的抑郁和反社會行為:日常積極事件的保護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26(6):634-640.

[3]李小彩,趙麗娜,楊森焙,等.兒童抑郁癥狀與家庭因素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2):1665-1667.

[4]楊婭娟,陶芳標,萬宇輝.安徽留守兒童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3):321-323.